关于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体会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0595 日期:2025-04-20 来源:论文网
论文代写网: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物由静脉输入已成为治病的重要手段。尤其是4岁以下患儿,为了能使他们早日恢复健康,在治疗中常采用头皮静脉输液。一针见血率的高低,穿刺的成功与失败,是直接关系到患儿转危为安的关键。在某种意义上,患儿家长对治疗工作是否认可,特别是在抢救重症脱水、心跳呼吸骤停患儿更为重要。现将多年来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体会总结如下。
  1 静脉穿刺成功的有关因素
  1.1操作者的情绪 操作者本身情绪好坏对静脉穿刺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操作时要集中精力,保持沉着冷静的态度。同时耐心做好患儿及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家长主动配合,取得合作。静脉再细再小,难度再大,难穿刺,也能得到可喜的结果,一针见血的成功率较高。反之,如以上因素处理不当,患儿烦躁挣扎,家长唠叨,操作者便产生烦恼情绪,直接影响着一次穿刺的成功。
  1.2穿刺时的正确定位 操作者必须熟悉头皮静脉的解剖位置。

静脉的粗细及静脉的弹性好坏,直接影响着穿刺成功率。因此,操作者应对患儿的整体状况,血管条件有充分的估计,尽量选择静脉直、弹性好、较充盈的,这样一针见血穿刺成功率较高。
  1.3穿刺时的其他条件 操作时尽量在光线充足而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因为光线暗,静脉本身条件又差,就难以穿刺成功。光线太强,皮肤带来反光,也会影响一针见血穿刺的成功。另外,穿刺前皮肤准备必须干净、彻底。范围一般在5cm×5cm为宜。同时检查针头是否通畅,针尖斜面是否适宜。斜面太长,容易刺破血管,斜面太短,不够锋利,不易穿刺使疼痛加剧。
  2 穿刺方法
  穿刺时针头必须稳、直、准、深浅适宜,一般沿血管壁进入0.3cm左右后抬高针柄,针尖再进0.l~0.2cm,有轻微落空感即可。有时患儿哭闹时因静脉回流压力上升,头皮静脉血管会有一次短暂充盈过程,这时也能顺利完成穿刺成功率,见有回血即可。对一些重症脱水,循环差的患儿如何判断头皮针是否在血管内,可轻挤压头皮针抽回血或注入少量液体,如有回血或局部不肿胀提示穿刺成功。
  3 固定方法
  固定也是整个穿刺过程的关键,要求尽量做到以减少针柄上下左右的摆动为原则。在必要的情况下,如针柄下皮肤位置较低,针头不平,针头斜面贴住血管壁,针柄下适当垫以消毒棉球,用胶布妥善固定,以免针尖滑出和刺穿血管,造成局部肿胀,穿刺失败。
  4 注意事项
  头皮静脉表浅,不宜深刺:如1~2次穿刺未成功,应将针头退出,另行穿刺,不可用针头在皮下多次寻找血管,以免刺破血管加重疼痛,引起患儿家长的不满情绪。输液结束,拔针时,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眼处2~3分钟至不出血为止。嘱家长千万不要按摩,以防因局部渗血而引起皮下淤血,影响下次穿刺。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