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的情感新闻媒体传播研究--以《见字如面》《朗读者》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7636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传播学论文,本论文的主体结构包括五个方面: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系统介绍了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情感传播的构成与功能;第三部分,从情感场域理论视角出发,研究了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的情感情境构建;第四部分,通过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的情感传播形式的创新、情感传播内核的挖掘以及互动仪式理论视角下的情感传播三个方面对此类节目的情感传播进行了解读;最后,根据以上的分析研究,得出结论。本论文通过对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情感传播的内涵、功能以及策略等研究,笔者发现目前此类节目还存在一些包括情感传播价值体系不完善、情感挖掘深度欠缺、情感传播价值倾向存在偏差等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了对此类节目未来发展的一些展望。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坚持从精神追求的层面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角度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现代化进程角度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电视综艺节目因兼具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双重属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电视综艺节目媒介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但是,目前充斥着电视荧屏的电视综艺节目呈现高度同质化,这些节目的内容单一,形式雷同,使电视节目市场逐渐趋于低俗化,并将受众带入了一个“全民过度娱乐”的时代,给观众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使观众不能有效地接收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信息。在这种环境下,随着《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被称作是“文化清流”的弘扬传统文化类节目的热播,使电视荧屏上掀起了文化综艺类电视节目的热潮,使综艺类节目的文化属性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这些节目都是以竞赛等形式体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让这种弘扬传统文化类节目的热潮继续下去,值得我们思考。

​2016 年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见字如面》合集版在腾讯视频上线播出,并于 12 月 31 日在黑龙江卫视播出;2017 年 2 月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于中央电视台的综合频道与综艺频道的黄金时间联合播出。这两档节目形式创新、内容清新,一经播出立即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引发了电视观众对文学以及情感的思考,激发了受众对电视文化类节目的新期待。它们从观众的情感需求出发,从而引发了在情感层面的共鸣。而目前对于《见字如面》《朗读者》的研究多局限于创新层面,对于情感的研究还处于空白,急需这一方面的研究填补这一空白,本文力求从多层面对两档节目进行研究。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本文的研究思路为,以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研究法在对朗读类综艺节目的内涵、特征、创新性、传播价值等进行全面阐述的基础上,立足于《见字如面》与《朗读者》两个典型且受众较广的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对《见字如面》与《朗读者》的情感传播特色、传播策略等进行深度解读,以点及面地研究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的情感互动策略以及在互动策略下所取得的成效,为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的情感互动设计、情感与价值观传播提供全面的理论与策略支撑。

​1.2.2 研究方法

1.2.2.1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的相关资料确定研究范围。根据当前学术界对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的研究方向,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分析和总结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情感表达的相关研究。

1.2.2.2 历史研究法

运用历史资料对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其特色与文化内涵。

1.2.2.3 个案分析法

本文通过对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的典型节目进行个案分析,找出相关特性,总结节目的内涵、发展现状以及情感传播特点,分析其引领潮流的原因。

..........................

2. 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情感传播构成及功能

2.1 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的内涵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研究发现,学术界对于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并没有一个准确规范的定义,这将文章研究的对象不明确,从而影响论文的研究界限。因此,笔者将尝试综合对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的阐释以及特点,对这种新的电视节目形式做出明晰的概念界定。

所谓电视综艺节目,高鑫教授在《电视艺术学》中给出了权威定义:是指“充分调动电子的技术手段,对各种文艺样式进行二度创作,既保留原有文艺形态的艺术价值,又充分发挥电子创作的特殊艺术功能,给观众提供文化娱乐和审美享受的电视节目形态。”① 这里,作者对电视综艺节目的文化娱乐功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按照英国著名学者爱德华泰勒“文化是一个集合,包括了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② ,电视综艺节目具有文化的广义特征。而文化类综艺节目是从狭义上来说的,是有品位、有内涵的,能够关注社会并且能够体现传统文化价值的电视综艺节目。它一般以艺术、文学等形态为背景,并且与娱乐节目相对。

​我认为,文化类综艺节目是以文化为载体,运用各种电视化手段,将娱乐性、教育性以及竞技性等进行有机融合,达到传承文化、展示情感的节目类型。例如《中国诗词大会》《汉字听写大会》都属于文化综艺节目,它们在传播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将游戏与竞技融入到电视节目当中,增添了节目的趣味性,将综艺节目与文化节目的特性有机地融合到了一起。《见字如面》《朗读者》等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它们具有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总体属性。但是,其又具备自己独特的特征,即“朗读性”。张颂在《朗读学》中谈到朗读的概念时认为,“朗读是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活动。”③ 朱智贤在《心理学大词典》中指出,“朗读是指在视觉器官感知文字材料的基础上,由语言器官发出声来,再由听觉器官把信息传到大脑进而达到理解的阅读方法。这是一种眼、口、手、脑协同动作的过程,有着复杂的心理、生理变化,是驾驭语言的过程。”

.........................

2.2 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的情感元素构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加追求精神的享受,而逐渐摆脱了物质层面的桎梏。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五个层次。当人们物质需求得以满足时,就会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因此为了满足电视观众情感方面的诉求,情感开始作为一种元素运用到电视之中,同时也作为一种元素在电视化语境中应运而生。

《现代汉语词典》对“情感”一词的解释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①《辞海》则把“情感”解释为“指人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② 因此,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是对客观事物的心理反应.​

​在心理学中,经常把情感与情绪联系在一起。情感与情绪都是一种心理反应,但是它们是属于同一类别而不同层次的心理体验。在性质上来说,情绪侧重于生理性,而情感则具有更大的社会性。情绪的产生往往与生理上是否得到满足密切相关,它是与动物共同具有的心理现象,体现在吃、喝、睡等生理现象是否得到满足的基础上。而情感的产生则取决于社会性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这是区别于动物而唯人类所有的,体现在人际交往等社会性中。从发生时间的早晚来看,情绪是早于情感出现的。而从两者的表现来看,不同于情感,情绪具有较大的暂时性、情境性、冲动性及表现性,发生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生理变化,来得快去得也快;而情感则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和内隐性,一旦形成则不容易发生改变。

.........................

3.情感场域理论视域下的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情感情境构建 .............. 15

3.1 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的情感场域构建............................. 15

3.1.1 情感场域内的情境............................. 15

3.1.2 情感场域外的情境............................... 16

​4.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中的情感传播解读 .............................. 19

4.1 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情感传播形式的创新......................... 19

4.1.1 节目模式的创新........................................... 19

4.1.2 情感传播叙事模式的创新................................... 20

5.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中情感传播的不足与对策 ........................ 26

5.1 情感传播的不足............................. 26

5.1.1 情感传播价值体系不完善...................... 26

5.1.2 情感挖掘深度欠缺...................... 27

​5. 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中情感传播的不足与对策

5.1 情感传播的不足

情感的传播是具象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抽象的情感外化过程。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中,朗读者们通过将有声的语言艺术与文本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了一个清晰的表达过程。受众在外化的表达中发现情感,实现情感的接收与传递。

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一书中认为,艺术的任务在于创作意象,而这种意象一定是受情感的支配的。美感是人类高级的情感活动方式之一,因此艺术的思维是要以美感为核心的。“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情感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

电视节目是一种艺术活动,它也具有丰富的情感,而情感是艺术思维的本质特征。因此,艺术思维的引导是在内化阶段实现电视节目情感功能的必要条件。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人类的思维创新是需要感性的动力的,而情感更是在创作中起到了源头性的作用。没有爱或是浅层的爱只能映射出表层,而不能直接达到灵魂的深处。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在情感传播的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中的情感表达在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塑造人们的价值观方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一种新的媒介传播方式干预着社会生活,也影响着新的社会文化形态的形成,有效传达着传统文化价值观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但是当前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的情感传播价值体系不完善,未曾对受众进行分众化,所传递的价值观存在雷同的问题,一些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虽然进行了分众化改变,但是定位不够清晰。节目对目标受众的确定仍然停留在模棱两可的层面。

​.........................

结语

近年来,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的火爆荧屏,体现了人们越来越旺盛的文化需求。它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充分满足了受众的情感需求;它所弘扬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对引导受众起到了积极的正向作用。但现在谈论此类节目是否成功,还为时尚早。优秀的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一定是能够引发受众强烈共鸣的,情感是它的灵魂。节目的情感表达搭建了它与受众之间的桥梁,若情感价值表现失衡,就很难使受众产生认同,那么它必定是一部失败的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了。

本论文的主体结构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等;

第二部分,系统介绍了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情感传播的构成与功能;

第三部分,从情感场域理论视角出发,研究了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的情感情境构建;

第四部分,通过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的情感传播形式的创新、情感传播内核的挖掘以及互动仪式理论视角下的情感传播三个方面对此类节目的情感传播进行了解读;

最后,根据以上的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本论文通过对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情感传播的内涵、功能以及策略等研究,笔者发现目前此类节目还存在一些包括情感传播价值体系不完善、情感挖掘深度欠缺、情感传播价值倾向存在偏差等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了对此类节目未来发展的一些展望。

限于水平,文章难免还存在肤浅之处,在一些观点阐述上不够全面、深入。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本人会继续进行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情感传播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