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期前收缩临床疗效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9470 日期:2025-04-09 来源:论文网
室性期前收缩是心律失常的一种类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或并发症。稳心颗粒是我国批准生产的第一个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新药制剂,临床应用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期前收缩,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09 年8 月~2011 年5 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20 例。稳心颗粒组(治疗组)60 例,男性38 例,女性22 例,年龄32~82 岁,平均57 岁;其中冠心病35 例,肺心病6 例,风心病5 例,心肌炎5 例,甲亢性心脏病2 例,非器质性心肌病7 例。心律平组(对照组)60 例,男性35 例,女性25 例,年龄30~80 岁,平均55 岁;其中冠心病36 例,肺心病5 例,风心病4 例,心肌炎5 例,甲亢性心脏病2 例,非器质性心脏病8 例。两组年龄、病程、病因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按适应证给予原发病的常规治疗,不使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治疗组患者加服稳心颗粒每次9克(1袋),每日3 次;对照组病例口服心律平,每次150 mg,每日3 次。治疗4 周为1 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及不良反应。
  1.3 疗效评价显效
  室性期前收缩次数较前减少85%以上,心悸等其他症状消失。有效: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减少50~85%,心悸或其他症状有所减轻。无效: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减少小于50%或加重,心悸或其他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2 结果
  2.1 对室性期前收缩的影响
  稳心颗粒组显效28 例(46.7%),有效24 例(40.0%),无效8 例(13.3%),总有效率86.7%。心律平组显效27 例(45%),有效24 例(40.0%),无效9 例(15%),总有效率85.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2.2 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
  临床主要观察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等主要症状的变化,治疗组显效33 例(55.0%),有效25 例(41.7%),无效2 例(3.3%),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显效23 例(38.3%),有效25 例(41.7%),无效12 例(20%),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稳心颗粒组明显优于心律平组(P&<O.01),有显著意义。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60 例,其中有3 例服药后出现轻度头晕,1 例出现轻度恶心,未给予特别处理,自行缓解,其余病例在服药过程中均无不适主诉,心电图亦无诱发心律失常的证据,均能耐受疗程时间。对照组2 例出现轻度恶心,2 例出现心动过缓,3 例出现Q-T间期延长而停药。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步长稳心颗粒是我国第一个经膜片钳技术证明有多种离子通道作用的抗心律失常的中成药,以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组方,具有益气养阴、宁心复脉、活血化瘀、定悸安神之功效。现代医学认为,心律失常多由于起搏点的自律性增强环形折返或局灶性微折返、平行收缩、继发触动四种方式产生。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使用I c类药物虽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但心律失常病死率明显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具有良好疗效,并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其改善症状方面优于心律平组,副作用小,而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都有副作用,有些会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因此,稳心颗粒适用于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长期服药。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