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门诊输液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浅析及对策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9464 日期:2025-04-09 来源:论文网
【摘 要】 目的 调查基层医院门诊输液治疗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方法 对门诊输液治疗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了解、调查、登记。结果 在2450 张处方中涉及抗生素治疗的有1370 张,占55.9%,在涉及抗生素处方中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处方有407 张,占29.7%。结论 基层医院门诊静脉输液抗生素的使用,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门诊输液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仍需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门诊;输液治疗;抗生素;不合理性;合理;重视
  据卫生部统计,2010 年中国平均每人输液8 瓶,在中国部分地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达到40%左右,抗生素使用过多、过滥,因此,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受到高度重视。为了解基层医院门诊抗生素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现对我院门诊处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10 年1 月至12 月门诊静脉输液处方2450 张,其中涉及抗生素治疗的有1370 张,占55.9%,在涉及抗生素处方中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处方407 张,占29.7%。调查范围涉及全院医生,包括各个科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统计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统计含针剂处方所占百分率、含抗生素处方所占百分率以及抗生素单用、联用所占抗生素处方的百分率、抗生素与抗病毒药联用处方所占的百分率。
  1.2 方法
  通过参考《306 种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新编药物学》(第15 版)及相关药学专著,对静脉给药处方中抗生素给药间隔时间、溶酶选用、配伍、合并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
  2 结果
  在抽查的2450 张门诊静脉输液处方中,发现1370 张处方使用到抗生素,使用率为55.9%;其中不合理处方407 张,占使用抗生素处方的29.7%;有些处方中还存在多项不合理之处,具体分析如下。
  3 不合理用药分析
  3.1 给药间隔时间不当实例
  0.9%生理盐水100 ml+青霉素G640 万U或头孢噻肟钠3 g,静脉点滴,1 次/d。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由于疗效好、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是我院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其药效属于时间依赖性,对于青霉素类而言,其半衰期&<1 h,应在24 h内给常规量2~4 次,而头孢噻肟钠半衰期为1~2 h,一般24 h内也要给予2~3 次常规量,1 次/d静脉点滴给药不可取。因此,医生用药需要参考药物的半衰期,严格按推荐的时间间隔或次数给药,才能保证血药浓度达到或超过最小抑菌浓度(MIC)持续的时间,有利于杀菌,否则达不到治疗目的,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
  3.2 剂量不合理
  存在剂量偏大和疗程不足。如某患儿,6 个月,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针每次1 g,qd,静脉注射。另一患儿,6 岁,给予阿奇霉素分散片0.5 g,qd,口服。以上用药剂量均偏大,易产生不良反应,且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发现8 张静脉滴注抗生素1 d即停药的处方,11 张静脉滴注抗生素2 d即停药的处方(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疗程不足,血药浓度过低,既起不到抗菌作用,又易引起细菌耐药。 转贴于    3.3 用药与诊断不符
  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规应用抗菌药物与抗病毒植物药。腹泻静脉输注第三代头孢菌素。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由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不需使用抗菌药物,只需对症治疗,只有少数患者为细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此时才予以抗菌治疗[1]。非感染性腹泻应用抗菌药物没有任何效果,反而会使腹泻加剧。一般认为头孢菌素不论以何种方式(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滴注)进入机体后,均抑制肠道正常菌群致菌群失调,并损伤肠黏膜屏障, 使正常的肠细胞吸收分泌功能破坏,致肠细胞的分泌功能亢进,从而使腹泻加剧。第三代头孢菌素所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腹泻程度重于第一代[2]。
  3.4 配伍不当
  实例1:青霉素G钠+地塞米松青霉素类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在高温、酸碱、氧化剂、还原剂、金属元素等的介导下容易分解变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呈弱碱性,使得青霉素G钠失活,降低其疗效,两者不可混合滴注。实例2:环丙沙星注射液+青霉素G环丙沙星与青霉素G钠同时滴注,在1 h内会产生沉淀[3],由于这两种药物配伍后相互作用,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而影响疗效,易引起输液反应。如临床需要联用,正确的方法是两药给药间隔1 h以上,并且给予第二种药物时,宜使用空白输液冲洗给药通道。另外,有些处方出现杀菌剂+抑菌剂的情况,如青霉素G钠+丁胺卡那,二者呈药理性拮抗,合用可导致抗菌活性减弱。
  3.5 广谱抗生素联用  
  出现这类问题的处方很少,偶尔也会出现诸如头孢拉定+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钠+环丙沙星的情况。头孢菌素类与喹诺酮类都是广谱抗生素,两者联用可增加细菌耐药性和二重感染的发生率,一般宜采用广谱+窄谱的联用方式,临床医生应值得重视。
  4 总结
  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提高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从以上分析来看,部分临床医生缺乏药物动力学、药物理化性质、药物配伍禁忌等相关药学知识,是导致输液处方中出现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地提高医生的临床用药水平,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建议采取以下几点措施:①通过讲座、学术会议、板报等形式,提高医生对药物知识了解度。②强化医师遵循抗菌药物使用原则,明确用药指征, 限制预防性用药,限制高起点广谱抗生素的应用。④药师要仔细核查处方,严格把关,发现问题与临床医生及时沟通,妥善解决。⑤积极在门诊开展抗生素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

参考文献


[1] 夏国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宣贯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4,18.
[2] 鲁琼,叶清.小儿头孢菌素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64例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07,15(10):820.
[3] 孙梁燕.有关抗生素不宜混合静脉点滴的97对配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22(7):445.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