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包虫囊肿23的临床浅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9441 日期:2025-04-09 来源:论文网
【摘 要】 目的 分析乳腺包虫囊肿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对乳腺包虫囊肿的认识。方法 对1987~2008 年我院收治的23 例乳腺包虫囊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国内相关文献。结果 23 例乳腺包虫囊肿中,有12 例被误诊,误诊率相对较高。结论 对乳腺包虫囊肿的认识不够是造成误诊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乳腺;包虫囊肿
  乳腺包虫囊肿临床上比较少见,尤其是地处中原地区的医院。有些医务人员终生从未接触过此种病例。由于对此病认识不足易造成误诊。我院自1987~2008 年收治23 例乳腺包虫囊肿,误诊12 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 例病历中,患者均为女性,年龄最大58 岁,最小16 岁,平均34 岁。
  1.2 临床表现
  乳房无疼性包块23 例(100%),同侧压痛17 例(74%),乳房表面静脉曲张8 例(38%),皮疹2 例(8.7%)。
  1.3 临床辅助检查
  23 例行乳房钼靶X线检查,均提示“囊肿”,最大8×8 ㎝,最小3×4㎝。其中6例显示“蛋壳”征。18例行B超检查,均提示“乳房囊肿”。Casion氏试验,20例﹙+﹚,2 例﹙-﹚,1例未做。
  2 结果
  23 例均经手术治疗,行“乳房囊肿剥离剔除术”。术前明确诊断11 例,12 例仅诊断为“乳房囊肿”,后经相关检查证实为“乳腺的包虫囊肿”。1 例囊肿破裂,囊液外漏,引起全身轻度过敏反应,术中将污染乳腺组织及囊肿一并切除。8 例术后标本可见子囊。
  3 讨论
  3.1 包虫囊肿又名细粒棘球蚴病,常见于肝、肺,而发生于乳腺的包虫囊肿罕见,国内外文献报道甚少[1-5],本病为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见于我国新疆、甘肃、宁夏、青海、西藏等农牧区,犬狼为终宿主,人羊为中间宿主。犬粪便排出的虫卵污染水源或羊毛,人误食虫卵或因挤奶、接羊羔、加工羊皮毛等可感染。因此,详细询问病史、个人史,提高医务人员对本病的认识就显得十分重要。   3.2 要重视辅助检查。乳房钼靶X线检查尤显重要。①乳房钼靶X线检查能对乳腺包虫囊肿的大小、形态、密度、边缘、是否钙化做出相对准确的诊断。②国内外文献报道用超声检查乳腺包虫囊肿[6-7],可见边界明确的液性暗区,其内散在有小光点及小光圈,能提示包虫囊肿的诊断。穿刺抽吸作细胞学检查的危险性大,囊液如漏入周围组织内,可引起严重过敏反应,囊液内的子囊、头节可产生继发性囊肿,故应列为禁忌症。③化验Casion试验阳性,可作为包虫性囊肿定性诊断的依据。
  3.3 治疗
  乳腺包虫囊肿的治疗并不十分复杂。只要诊断明确,行常规“囊肿剥离剔除术”,术后经抗炎、换药、对症处理等,一般均能在7~10 天痊愈出院。这类手术要求术中术者动作轻柔、精细、准确,保证囊肿被完整地摘除。一旦出现囊肿破裂,囊液外漏,应将污染乳腺组织及囊肿一并切除,并在术后做抗过敏等相应处理,以最大程度避免继发性囊肿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鲍吉光.乳腺包虫病(8例报告)[J].新疆医学,1981,(19): 180-181.
[2] 冀焕梅,余国政,梁秀芬,等.乳腺包虫病1例报告[J].现代医用影像学,1998,7(1):45-46.
[3] 陈伟,次仁顿旦,索朗次仁.哺乳期乳腺包虫病1例 [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1,16(8):459.
[4] Radhi TM,Thavanathan MJ.Hydatid cyst presenting as a bre ast lump[J].Can J Surg,1990,33:29-30.
[5] Beggsl.The radiology of hydatid disease[J].AJR,1985,145: 639-648.
[6] Vega A,Ortega E,Cavada A,et al.Hydatid cyst of the brea st:mam-mographic findings[J].AJR,1994,162:825—826.
[7] Kural S, Tenekeci N,Topuzlu C.Case report:a unusual mass in the breast:the hydatid cyst[J].Clin radiol,1995,50:869- 87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