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比较利培酮与奋乃静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将56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利培酮)28 例,对照组(奋乃静)28 例,治疗8 周,比较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利培酮组有效率92.9% ,显效率67.9%,奋乃静组有效率89.3%,显效率64.3%。利培酮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窦性心动过速、头晕、失眠、体重增高等轻微反应。奋乃静除上不良反应外,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 两药对期精神分裂症均有确切疗效,利培酮安全性高,依从性较好。
【关键词】 利培酮;奋乃静;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为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与阳性症状均有良好的疗效和较轻的不良反应,而奋乃静为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疗效肯定,为精神分裂症的首选,故选用利培酮与奋乃静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加以对照,对两药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象为我院2008 年1 月至2010 年6 月期问住院,符合CCMD一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60 分,排除明显躯体症状,共56 例,随机分为两组,利培酮组28 例,男17 例,女11 例,年龄33~67 岁,平均48.3 岁,病程6~21 年。奋乃静组28 例,男18 例,女10 例,年龄32~68 岁,平均18.9 岁,病程7~21 年,两组以上各项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利培酮组患者治疗始用量为l mg/d,2~3 d加量lmg,最高量达8 mg/d,本组患者平均用量(5.0±1.7) mg/d;奋乃静组患者治疗始用量为2~4 mg/d,最高量达30 mg/d,本组患者平均用量(23.3±1.1) mg/d。治疗8 周。患者有椎体外系反应(EPS)时可加安坦,焦虑不安或失眠时加佳乐定,心动过速加心得安,便秘时加果导等。
1.3 疗效评定
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其各因子测定)和PANSS(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评定量表)评定精神症状变化,以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以BPRS前后的分值变化评定疗效[1]。即BPRS减分率评定疗效:大于80%为临床治愈;60%~79%为显著好转;30%~50%为好转;30%为无效。
2 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8周后疗效见表1。
2.2 由 BPRS 测定在第1 周和第2 周利培酮组因子1.2减幅度优于奋乃静组,SANS评定利培酮组低于奋乃静组。SAPS无明显差异。
2.3 以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奋乃静组不良反应有锥体外系反应10 例,失眠、兴奋激越各1 例,体重增加4 例,便秘各3 例,窦性心动过速2 例,头痛1 例,转氨酶增高3 例。利培酮组锥体外系反应2 例,窦性心动过速、体重增加、失眠各3 例,头晕各2 例,血肌酐增高1 例。上述的不良反应给予相应对症治疗后好转。
3 讨论
利培酮为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属非经典型抗精神病药类。由于该药独特的高选择性的5HT2/DA2受体平衡拮抗的药理作用,具有以下临床作用特点[2]:①有效改善阳性及阴性症状;②有效改善伴发的情感症状;③较少抗胆碱能样副作用,可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④锥外系反应的发生率较少。该药是一种高选择性的5HT2/DA2受体平衡拮抗剂,对多巴胺D2受体有较强的阻断作用,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紊乱和行为障碍;同时对5-羟色胺2(5-HT2)受体亦有强的阻断作用,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如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活动减退等症状有效,而且对伴有的情感症状亦有效。该药对5-羟色胺和多巴胺拮抗作用的平衡,可以减少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 奋乃静与其他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对心脏影响较小,耐受性和安全性相对较好,能改善阳性和阴性症状[3],因此采用奋乃静作对照研究能够更客观地反映利培酮的临床性能。
本研究显示,利培酮组显效率稍高于奋乃静组,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说明两组治疗精神分裂症总体相当。但利培酮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奋乃静组,切程度较轻,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更适合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谢世平,姚芳传.精神分裂症的长期治疗[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7,8:51.
[2] 李辉,邱述领.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席观察[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12:159.
[3] 汤庆平.利培酮口服液利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对照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7,16(2):155.
利培酮与奋乃静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比较浅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