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认知 代际关系 老年人 农村
0引言
认知功能决定着老年人独立生活的程度. 社会支持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并能阻止认知功能的衰退[1]. 目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农村老年人的正式社会支持资源相当匮乏,其晚年生活主要依靠非正式的家庭支持[2]. 成年子女提供的代际支持几乎构成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全部内容[3],但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阻碍了代际交流. 因此,关注当前农村老年人的认知问题是探索减轻家庭的内部护理和减少社会的就医规模的有效途径.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数据来自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于200104在安徽省巢湖市进行的“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4]. 调查对象为60岁及以上的1565位农村老年人,平均年龄60~93(71.42±7.34)岁,男性736名(47%),在婚908名(58%),独居313名(20%);绝大多数老年人未上过学并从事家务或农业等,年均独立收入低,功能受限及心理福利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 人均患有1.97种慢性疾病;97.3%的老年人得到子女的经济支持而42.3%的老年人向子女提供经济支持;75.3%的老年人获得子女的生活照料而59.5%的老年人给予子女生活照料;84.5%的老年人与儿女间情感较亲近.
1.2方法
结合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特征和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提出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图1),利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考察. 因变量为认知功能,包括一般能力、反应能力和注意力等6个项目,整套量表的Alpha信度系数为0.76. 自变量为老年人的一般情况和代际支持. 其中,测量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心理福利量表(CSED)[5]的Alpha信度系数分别为0.88和0.77. 代际支持的测量见文献[6],并采用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双向支持和交换[7].
2结果
在逐步的模式变化过程中,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的显著性总体上存在并呈递减趋势(表1). 这是因不断依次加入研究因素所致,体现了社会人口特征、社会经济地位、健康状况和代际支持之间某些因素存在替换作用. 表1的回归结果支持前文的分析框架.表1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影响的多元线性估计结果(略)
3讨论
增龄、女性、没上过学、务农、低独立经济收入、功能受限和差的心理福利构成老年人的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 已婚没构成认知功能的保护因素,反而与之形成反向关系,这样的结论与近期其它研究结论相似[8],对此还需继续研究;独居在前两个模型中与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呈正向关系,说明独居有利于维持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和减缓心理能力的衰退[9],从而有助于防止认知功能的衰退,但是当考虑健康状况之后,独居与认知功能呈反向关系. 这说明老年人身体状况变差的状况决定了独居是导致认知功能衰退; 慢性疾病未构成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 当单独将慢性疾病因素放入模型中,它对认知功能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可调节系数仅为0.025;当将功能受限变量放入模型中,慢性疾病的显著影响消失,功能受限对认知功能构成显著影响,可调节系数为0.157. 即当模型中放入功能受限这一变量时,慢性疾病通过影响它再间接影响认知功能. 代际支持中老年人经济支持的获得与提供、老年人生活照料的获得及与子女的情感交流有助于维持和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但老年人给予子女的生活照料的提供与认知功能在单变量分析中显著正相关,这可能符合用进废退理论.在模型4中其影响并不显著,说明老年人身体状况的恶化不利于他们再给子女更多的生活帮助和照料.
本结果表明增龄、女性、没上过学、务农、功能受限和不良的心理福利显著不利于中国农村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其影响力继续呈递减趋势. 经济支持的获得与提供、生活照料的获得及情感支持均能显著改善和维持老年人的认知功能.
参考文献
[1]Berkman LF. Which influences cognitive function: Living alone or being alone [J]? Lancet, 2000, 55:1291-1292.
[2]张友琴. 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的城乡比较研究厦门市个案研究[J]. 社会学研究, 2001,(4):11-21.
[3]Shi L. Elderly support in rural and suburban village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support system in China[J]. Soc Sci Med, 1994, 39: 265-277.
[4]张文娟,李树茁. 农村老年人家庭代际支持研究[J]. 统计研究, 2004,(5):33-37.
[5]Radloff L. The CESD Scale: A selfreport depression scale for research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pplied[J]. Psycholo Measure, 1977, 1: 385-401.
[6]Silverstein M, Cong Z, Li SZ. Intergenerational transfers and living arrangements of older people in rural China: Consequences for psychological wellbeing[J]. J Gerontol Soc Sci, 2006,61B(5): S256-S266.
[7]Ofstedal MB, Knodel J, Chayovan N. Intergenerational support and gender: A comparison of four Asian countries[J]. Southeast Asian J Soc Sci, 1999, 27(2): 21-42.
[8]Arber S, Ginn J. 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 Caregiving, gender and the independence of elderly people. In families and households: pisions and change[M]. London: Macmillan, 1992:86-105.
[9]Buer N, Linton SJ. Fear avoidance beliefs and catastrophizing: Occurrence and risk factor in back pain and ADL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J]. Pain, 2002, 99(3):485-491.转贴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