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痛风结节的细针针吸活组织检查细胞学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12例痛风结节的细针针吸活组织检查细胞学特点、血尿酸以及组织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及临床治疗证实为痛风的12例病例中,细针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为痛风结节12例,诊断准确率为100%。12例病例中10例血尿酸值高于正常值(90~420 μmol/L)范围,2例在正常值范围高界。结论 进一步加强对痛风结节的细胞学特点的认识,有利于提高痛风结节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 针吸活组织检查;细针;细胞学;痛风结节;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of gout calculi. Methods The clinical records of 12 cases were reviewed with respects to cytopathology and blood chemistry. Results In the 12 cases of gout calculi, all cases were diagnosed accurately by 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The accuracy rate of 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was 100%. The level of blood uric acid was higher than normal (90 to 420 μmol/L) in 10 of the 12 cases, with that of the other two at the upper limit. Conclusion Better acquaintance of the cytology helps to improve the rate of accuracy in the diagnosis of gout calculi.
Key words: aspiration biopsy; fine needle; cytology; gout calculi; diagnosis
痛风是一组异质性的代谢性疾病,痛风结节是痛风的特征性损害。痛风结节的明确诊断能为痛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以往痛风结节要经组织病理检查后才得以确诊。近年来,细针针吸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的开展为临床一些疾病的诊断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方法。现就我室2002~2007年应用细针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痛风结节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痛风结节的针吸活组织检查细胞学特点,以期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 2002年1月—2007年12月本院门诊和住院的痛风患者12例, 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52~82 岁,平均年龄(68±10)岁。
1.2 方法
1.2.1 针吸细胞学检查 由细胞学诊断医师进行细针针吸细胞学检查操作。在皮下肿大或明显结节(直径大于0.5 cm)部位常规局部消毒,采用一次性10 ml注射器,针头外径为0.7 mm,将针头刺入皮下肿大或结节处,保持大约5 ml负压,进退两次抽吸后,放弃负压,迅速拔出针头,将抽取物均匀涂片1~4张,自然干燥后,分别作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瑞-姬染色,光镜观察。一般采用直接报告法,根据涂片所见细胞成分特点,直接提出疾病的诊断。
1.2.2 血尿酸检测 患者空腹抽取静脉血,应用Olympu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尿酸的检测。
1.2.3 研究方法 整理原始资料,将患者的细胞学送检单各项临床内容归类,邀请2位有多年经验的细胞学诊断医师参照有关专著重新阅片,分析并总结其细胞学特点。同时对检测的血尿酸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12例患者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及临床治疗证实均为痛风。细针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准确率为100%。12例患者血尿酸平均值为(477.5 ±50.8) μmol/ L,高于正常参考值(90~420 μmol/L)范围;其中10例明显高于正常值范围,另2例处于正常值范围高界,分别为396.6 μmol/L和364.2 μmol/L。
3 讨 论
痛风是一种显性遗传性疾病,与嘌呤代谢障碍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有关,以30~70 岁的中度肥胖男性多见。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关节炎、痛风结节、泌尿系结石以及痛风性肾病。痛风结节是痛风的特征性病变, 往往呈多个孤立性的结节,是由于尿酸盐结晶沉淀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异物样反应,几乎任何组织均可有尿酸盐沉积。痛风结节主要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尤以手、足、胫前、尺骨和鹰嘴处常见。本组12例符合痛风一般表现规律。
痛风结节的针吸细胞学特点:因为痛风结节往往有钙质沉着,穿刺进针时可有沙粒样感,抽吸物为灰白色或粉笔样物;少数病例结节呈囊性,抽出物质为灰白色或淡黄色液体成分。镜下主要可见以下几种成分:①大量呈针形、束形、裂隙状略带棕黄色的尿酸盐结晶,该结晶为痛风结节的特征性诊断特点之一,甚至是某些病例穿刺抽取物质的惟一成分。②少量的异物巨细胞,该种细胞与尿酸盐结晶对周围组织的刺激有关。③有些病例中可以见到少数的淋巴细胞及纤维细胞,应为慢性炎症刺激而引起。
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痛风结节最为准确的诊断方法。组织学上,以呈现尿酸盐沉积所引起的肉芽肿和钙化——痛风结石为其特征。尿酸盐团块由许多异物巨细胞和放射状排列的组织细胞以及一些淋巴细胞组成的肉芽肿所包绕,在甲醛固定的标本切片中,见尿酸盐为无定形团块,用乙醇固定或甲醛固定时间较短的标本,则可以见到尿酸盐结晶,结晶呈针形、束形、带棕色,在偏光显微镜下成双折光。此外,在尿酸盐团块中往往有钙质沉着。
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人体尿酸有两个来源:从富含嘌呤或蛋白的食物中来的属于外源性;由体内氨基酸、核苷酸及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合成和核酸分解代谢而来的为内源性。尿酸值应保持恒定状态,否则可形成高尿酸血症。尿酸在超饱和状态时容易形成针状微结晶体析出而形成痛风结节。血尿酸在535 μmol/L(9.0 mg/dl)以上时,5%的患者会出现痛风结节[2]。我们在应用细针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痛风结节的同时,对痛风患者的空腹血尿酸进行了检测。本组的空腹血尿酸平均值为(467.5±50.8) μmol/L,高于正常参考值(90~420 μmol/L)范围。其中2例处于正常值范围高界(分别为396.6和364.2 μmol/L),这可能与以往的间断性的治疗及各种代谢紊乱因素的综合影响有关。因此, 应长期维持血尿酸在较低的范围内(&<356 μmol/ L) ,以达到吸收痛风结节、减少尿酸盐池的作用[3]。
在细针针吸细胞学诊断过程中,我们应将以上的细胞学特点与临床资料相结合,不断地观察分析,总结经验,将会有助于提高诊断效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常建民, 冯和平. 皮肤痛风结节2 例[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4,33(9): 563.
[2] 蒋 明,朱立平,林孝义. 风湿病学(下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472-1473.
[3] 马通军,尹 潍,于梅琴,等. 老年痛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J]. 天津医药, 2001,29(6):34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