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总结了巴东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农业科技措施建设的新举措,包括加强农业科技培训、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调整产业结构与兴办特色产业等。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农业科技措施;湖北巴东
巴东县茶店子镇南坪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区辖南坪、长腰岭、大井坪、胜家4个行政村,23个村民小组,800余户,人口2 500多人,耕地面积逾420 hm2。巴东县茶店子镇南坪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农业科技措施建设部分由巴东县农业局土壤肥料工作站具体负责实施。巴东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在巴东县财政局、茶店子镇人民政府、巴东县农业局的统一领导下,在巴东县农发办的亲临指导下,项目建设自2009年9月启动,至2010年6月底基本全部完工。一年来,巴东县农业局的各位专家、技术员踏遍了项目区的山山水水,沉思于项目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与示范基地建设,停留在项目区的田间地头,传道授业在项目区的农家小院,忙碌于项目区集中培训、现场培训的各项组织授课工作,千辛万苦的奔波与忙碌,千言万语的讲解与宣传,千方百计的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再创了巴东县土地治理项目农业科技措施建设的新亮点。
1加强农业科技培训
1.1 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强有力的科技推广培训队伍
农业局组建了一支由1位正高级农艺师、2位副高级农艺师、7位农艺师组成的10人科技培训队伍,负责茶店子镇南坪土地治理项目区的科技推广和科技培训工作,涵盖了土壤土肥、植物保护、农业环保、绿色食品、农业机械等方面的专家。并制定了科技人员岗位责任制,签订了科技推广培训合同,明确了目标、职责、考评与奖惩办法。
1.2 精心准备浅显易懂的技术培训资料
2009年9月项目启动伊始,农业局就安排部署了《农村实用技术手册》的修编任务和生姜栽培科技光碟的采购录制任务,明确提出了浅显易懂、注重实用、翻译成农民语言的总体要求和目标。2009年年底完成了《农村实用技术手册》的修编任务并通过了专家评审;2010年3月底完成了《农村实用手册》2 000册的印刷任务和生姜栽培科技光碟40套的采购录制任务,4月初培训资料全部发放到位。茶店子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员、项目区村组干部、科技示范带头人人手1本《农村实用技术手册》,项目区农户每户1本《农村实用技术手册》,生姜栽培的农户每户1套生姜栽培科技光碟。各村并制定了《农村实用技术手册》的学习计划,科技光碟的播放计划与管护制度。
1.3集中学习培训与现场会演示培训相结合
2010年4月上中旬,在南坪村、长腰岭村组织了2次集中学习培训。主要培训对象是农业服务中心技术员、项目区村组干部、科技示范带头人、农民技术骨干;主要培训内容是测土配方施肥、生姜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意在强化他们的科技意识,提高他们带头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新成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根据各个村不同的实际情况,分村组、分屋场,分不同的农作物种植田块举办了20余次现场演示培训。这种培训方式农民参加方便、易接受、易掌握,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动手操作能力,比大型集中理论培训实用性强,其培训效果十分显著,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和好评。
1.4强化服务意识,建立服务热线,提供各种技术咨询与服务
农业科技人员实行分村负责,各司其职,搞好田间。指导要求技术人员在各种农作物的播种季节以及田间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要深入到项目区各个村组、农户家、田间地头,搞好巡回田间指导与技术服务,把生产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消灭在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同时,建立了农技服务热线,公布了热线服务电话,随时为农民朋友提供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
1.5强化农业科技宣传,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增强了科技推广应用氛围
在项目区集中培训、现场培训、田间指导期间,与县农广校协作,他们派出了农业部支援的农业科技直通车成套设备在项目区进行了巡回宣传与技术讲座;在项目区各个村的交通要道、集镇、集中的村庄与屋场举办了多期科技宣传橱窗,科技橱窗图文并茂,浅显易懂,吸引了农民朋友的视线,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增强了科技推广应用的氛围。
2.1 摸底调查、把脉问诊,查清病症
2009年10月,与茶店子镇农业服务中心团结协作,组织精兵强将,对项目区4个村23个村民小组的420 hm2耕地进行了1次全面的摸底调查、把脉问诊。采用典型农户与随机抽样农户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侧重于资料的收集整理,通过对600余户农户的走访,600余块田块的调查摸底,基本摸清了项目区土壤种类及其分布情况、种植方式、耕作制度、施肥习惯、水土流失以及轮作换茬等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采集了土壤样品300个,代表耕地面积420 hm2。
2.2 高端仪器设备检测化验,科学诊断
2010年伊始,巴东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化验室组织精干力量,安排部署了项目区土壤样品的检测、化验任务,历经逾20 d的努力,完成了项目区300个土样的检测、化验、分析工作任务,分析化验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土壤pH值等检测参数1 500项,签发了土壤检验报告4份,每村1份,为项目区科学配肥、正确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2.3专家会诊,科学决策,敲定了项目区土壤改良、测土配方施肥的新处方
在土壤调查摸底、检测化验的基础上,组织配方专家对调查摸底、检测化验的各项数据进行了统计、汇总、分析,对项目区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会诊,搞明白了土壤缺什么,还需要补什么,敲定了项目区测土配方施肥配方。针对不同的土壤取样单元发放了测土配方施肥建议通知单300余份,从而结束了项目区农民盲目施肥、习惯施肥的历史,为农业节本增效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4强化科技推广示范引导,现场展示、辐射带动作用
在项目区4个村安排落实了玉米测土配方施肥面积66.67 hm2,配套了玉米测土配方肥102 t。项目区每户农户安排落实示范面积667 m2以上,让农户自己比较测土配方施肥与习惯耕作施肥的效果,现场展示科技措施的增产效果。在此基础上,在项目区扶持了科技示范户12户,安排落实了田间对比试验20个,进一步强化了示范引导、现场展示与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实现了节本增效750元/hm2以上的目标。
3调整结构,兴办特色产业
传统农业仅能解决温饱问题,如何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
农村的建设目标,是每一位农业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1-4]。根据项目区南坪村一组有零星种植生姜的历史习惯,巴东县农业局、巴东县财政局、茶店子镇人民政府通过调查、了解、考察达成了在南坪村发展生姜产业的一直意向。
3.1聘请专家实地考察,引进优质种子、技术和人才
聘请来风生姜栽培技术专家到项目区南坪村实地考察意向规划区域的土壤、气候状况是否适宜生姜栽培。通过专家的实地考察得出了可以发展生姜产业的结论,给巴东县发展生姜产业吃上了定心丸。采购配套了来风优质生姜种子24 t,聘请了来风生姜栽培技术专家,签订技术承包服务合同,全程负责南坪生姜产业基地的种子供应、掰种、晒种、闷种、催芽、播种、施肥、病虫防治以及收获储藏的技术指导。
3.2组织村组干部到外地考察学习
巴东县农业局、巴东县农发办、茶店子镇人民政府带领南坪村的村组干部到来风实地考察,摸清了来风生姜产业的发展现状、生产规模、市场前景、投资收益。按平均产姜45 t/hm2,批发价5元/kg计算,可实现产值22.5万元/hm2,减去投资3万元/hm2,可获纯利19.5万元/hm2。通过南坪村村组干部与来风生姜种植农户面对面的交流,田间现场收获计产,以及他们亲眼所见的新农村面貌,使南坪村村组干部情绪高涨、信心倍增、干劲十足。
3.3认真搞好宣传发动和科学规划,大力支持产业发展
通过向农户介绍来风生姜产业的考察情况、投资收益产出比并辅以一些图片展示、宣传与引导,规划区的农户发展生姜产业的积极性高、信心足,顺利地落实了高标准、规范化的生姜生产基地6.67 hm2。配套了生姜测土配方肥10 t,生物农药和2台高效机动喷雾器,确保了生姜产业基地的技物配套。引导支持南坪村成立了生姜专业合作社,为生姜产品与市场之间搭建了市场运作流通的桥梁。
4
参考文献
[1] 邓基科,王建威,王涛.浅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支出绩效评价[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0(5):25-27.
[2] 王序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管护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03(6):45-46.
[3] 高福军,吕传奇.山丘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的探索与实践[J].水土保持研究,2001(3):16-17,51.
[4] 刘维轩.改进贫困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管理的思索[J].现代审计,2009(3):26.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