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农民集中居住;问题;对策;江苏高淳
Abstract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as an important means of improving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farmers,intensive and efficient use of land,farmers’ centralized liv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throughout the country. But because the financial resources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are limited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there are some problems which harm the interests of farmers in the process of farmers’ centralized living.Based on an investigation in Gaochun County of Nanjing,the relevant case analysis aimed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made,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farmers’ centralized living;problem;coutermeasures;Gaochun Jiangsu
当前,我国很多地区都在推动农民集中居住。农民集中居住促使工业的集中和农业的集中,可以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1]。对于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苏南地区来说,农民集中居住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它是实现就地城市化以及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2]。现以高淳县桠溪镇A项目区作为个别案例,以农户访谈的形式,对相关问题加以探讨分析,以期为当地开展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1项目研究区概况
桠溪镇农民集中居住区是由3个村拆迁组成,分别是A村、B村和C村。集中居住区位于X路与Y路交叉的位置。3个村原址位于D集团厂房周围,这次整理的主要目的是D集团厂房扩建。此整理项目开始于2009年8月,涉及农户118户,其中A村33户,B村31户,C村54户,采用原房拆迁补偿、新房自建的形式,原拆迁房屋仅裸房按680元/m2标准进行补偿,后因市场上原材料价格上涨,政府许诺农民自建房屋符合审查标准后按原拆迁房屋面积追加120元/m2补偿,但是目前该补偿还未到位。农户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和住房需要选择自建房屋户型。共A、B、C、D 4种户型可供选择:户型A占地面积120 m2,户型B占地面积92 m2,户型C占地面积108 m2,户型D占地面积101 m2,为两户联体别墅,房屋结构皆为砖混结构。原农户农用地全部被租用,目前按每年1.05万元/hm2标准补偿,但该标准仍未明确。另外,如果农户在规定期限内搬迁,政府给予奖励;否则,未搬迁农户将被罚款。此外在农户原房拆毁、新房在建期间,政府按5元/m2的标准给予农户租房过渡金补偿。截至调研,入住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农户为30户左右。
2调查内容
2.1家庭成员基本信息
笔者对2010年2月搬进新房的一位女士进行了访谈。该受访者今年47岁,初中文化程度,搬迁前务农,搬迁后待业持家;丈夫今年48岁,初中文化程度,搬迁之前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外出打工,搬迁后主要靠在外打工谋生。夫妻二人有1个女儿,现已出嫁。
2.2居住条件
该农户原住房占地面积150 m2,主房建筑面积250 m2,加上附房面积约为270 m2,共2层。主房房屋结构为砖混结构,附房为砖木结构;主房补偿共计17万元左右,附房补偿较少,具体数额不详,且大门、院墙等未得补助。自建房屋为2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为207 m2,占地面积为107 m2,毛坯房建设合计花费11万元,目前还未进行装修。但据受访者反映,由于资金紧张,村内大部分人未进行房屋装修。受访者对目前的房屋条件基本满意。
2.3家庭经济状况
搬迁后,受访者家庭收入主要依靠丈夫在外打工所得,现在家庭支出主要用于日常消费。由于现在农用地等待租用,虽然节省了一笔农业生产资料投入,但也失去了农业收入。以往自给自足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增加了其在食品、水、电方面的支出。搬迁之前,受访者家里共有农地5 000 m2,每年种地收入1.5万元左右,如果市场状况良好,每年还有1万元农副业收入(养猪),每年农业投入计6 000元左右,即农业净收入估计在1.5万元。整理后,该农户家庭打工收入未受影响,但总体收入变少,且生活支出由原来的2万元/年变为现在1.2万元/年(可支配收入变少,导致生活支出紧缩),同时花费在必需品如食品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由以前30%变为现在的90%左右。受访者觉得家庭的整体经济状况较以前变差了,对目前的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满意。
2.4居住环境
由于目前远离D集团生产厂房,现在居住区受工业废气的影响较以前有所减少,空气质量稍微有所改善,但是据当地农户反映傍晚当风向改变时还会受到废气的污染。目前,由于居住区正在建设中,道路、公厕、垃圾处理设施还未动工,因此整体而言,居住环境较差,道路泥泞、生活垃圾堆放等现象较为严重。但是,交通较以前方便,而且距镇中心由原来的2.5 km缩短为现在的1 km。据另一位受访者反映,现在村子比以前整齐、集中了,但是房前屋后的树少了,绿化没有以前好了。
2.5整体认识
据受访者反映,集中居住以后,邻居之间距离近,交流比以前方便。但其对农村居民点整理不是太了解。在问及其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态度时,爱访者表示不太支持,主要是由于整理的补偿费用太低,整理后的生活成本有所增加。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3存在的问题
一是短期内给参与集中居住的农民造成了较大的生活负担和经济压力。由于居民点拆迁整理工作是一项耗时长、耗费资金量大,涉及人员多的工程,因此难免存在劳民伤财的现象。再加上参与农民集中居住的群体又是本身并不是很富裕的农民,因此造成的相关损耗更加巨大。从农户访谈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农民对拆迁过程、建新房过程,以及新房刚建好周围配套设施十分不齐全的过程怨声载道。在这些过程中他们背负了很大的精神与经济负担,对其身心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二是造成了一批失地失业的农民。大部分进行集中居住的农民家里的田地多被征收用于经济开发,这种方式在经济较为发达的苏南地区较为普遍。但是失去可以耕种的田地毕竟对一部分农民群体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对于一些年富力强的新生代男性农民来说,他们的兼业化程度较高,对于农田的依赖性较小,但对于由于性别、年龄歧视而导致的较难找到工作的农村妇女和老年人来说,失去耕地意味着失掉了饭碗和生活保障。三是小区基础设施配套工作迟缓,小区生活环境短期内难以改善。笔者对该项目区进行实地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小区缺乏基础配套设施基本没有,小区环境由于到处施工,所以给人的感觉是脏、乱、差,泥土路在下过雨后十分难以行走。被访农户反映,当地政府是该小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负责方,但由于目前资金未到位,因此迟迟没有动工。另外,尽管新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建成后十分整齐、美观,但是原有乡村到处是绿荫的景象不复存在,可见小区的绿化还有待加强。据农户整体反映,搬迁过程相关部门并没有进行充分的动员,且农户对于搬迁的目的不甚了解。另外,据分析,整个搬迁过程并无涉及特殊的社会保障项目,农户享有的仍旧是国家原本就提供的养老保险(男性60岁以上、女性55以上享受60元/月养老保险标准)和医疗保险,整理前后并无变化。
4对策
由于农民集中居住的工程量和成本浩大,因此相关政府单位应当量力而行,根据自身经济状况酌情开发,并且做好准备和善后工作,妥善处理农民在整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建议分批次分步骤的进行农民集中居住,避免大面积进行拆迁整理。妥善安置集中居住过程中的失地弱势群体,如老人和妇女,对他们进行特殊的社会保障,并且进行跟踪帮助。尽快进行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工作,可以采用招商引资的办法筹措资金。有效地改善集中居住区的环境,避免出现烂尾工程。加强集中居住的宣传工作,进行充分的动员,使农民了解整理的目的和好处,获取他们的支持。总之,政府部门应把民生民愿放在首要位置,做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民生工程[4]。
5
参考文献
[1] 韩俊,秦中春,张云华,等.引导农民集中居住的探索与政策思考[J].中国土地,2007(3):35-38.
[2] 宋言奇.农民集中居住社区建设个案研究[J].城市问题,2008(9):73-76.
[3] 郑风田,傅晋华.农民集中居住现状、问题与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7(9):4-7.
[4] 张金明,陈利根.农民集中居住的意愿、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以江苏省江都市为例[J].农村经济,2009(10):17-20.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