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猪高热病的发生与防治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9864 日期:2024-06-15 来源:论文网

  摘要从病因、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方面对猪高热病的发生进行剖析,提出预防和治疗措施,以期为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高热病;病因;流行情况;临床症状;防治措施
  
  夏季是猪高热病的流行季节,在安徽7—9月是流行高峰期[1],做好猪高热病的防治工作,首先必须了解猪高热病的发病原因以及需要采取的对策,现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病因
  
  猪高热病实质是由于免疫抑制性猪病引发的多种病毒、细菌、原虫混合感染的猪病。高热病病原体类型较多,主要是由猪瘟病毒、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附红细胞体、弓形体、猪链球菌、嗜血杆菌、副伤寒杆菌、支原体等混合感染。
  
  2流行情况
  
  猪高热病在夏季和初秋容易流行,早的在5月底就有发生,6月中旬至10月为发病的高峰期。暴发流行时,传播速
  度很快,一个猪场发病后,3~5 d就可能波及到整个猪群,并向四周蔓延[2]。猪发生高热病没有性别与品种的差异,大小猪均可发病。发病猪一般多见于育肥猪以及部分母猪,哺乳仔猪与刚断奶的仔猪发病很少。猪场的饲养管理水平较低,天气炎热潮湿,饲养密度大,猪舍通风降温不良,饲养环境恶劣,或者长期饲喂霉变饲料,特别是猪场在免疫接种时,疫苗免疫混乱,或免疫程序不合理,或免疫失败等因素极易造成本病发生和流行。
  
  3临床症状
  
  该病临床表现主要是高热、皮肤发红或出现小红斑点。常见猪群突然发病,迅速传播,体温40~42 ℃,精神沉郁,卧地不起,不食,结膜潮红,流眼泪,眼睑肿胀。胸腹部及四肢末梢、背部等处皮肤发红,并出现小红斑点,形状不定,耳尖和耳边缘发紫,有的背部皮肤毛孔有铁锈色出血点。呼吸困难,气喘急促,有的流清鼻涕或脓性鼻涕,咳嗽,鼻端干燥。尿少色黄,粪便发黑,部分时有腹泻。有的磨牙,呕吐,四肢划水状,后肢不能站立。有的仔猪皮肤黄白,消瘦,被毛无光泽,运动时四肢无力。妊娠母猪容易发生流产、死胎等。急性病例病程3~5 d,病程长的达10 d以上。用退热药物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停药后又复发,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差。
  
  4病理变化
  
  病猪的病理变化有差异,但主要的病变表现为气管内有较多的泡沫状分泌物。在肺部病变,呈现弥漫性间质性肺炎的变化,肺脏肿大,有淤血和小出血点,有的肺呈橡皮状,有的肺的尖叶和心叶有肉样实变,有的肺呈大理石样变化,严重的有化脓灶。胸腹腔内有多量淡黄色积液,有的还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个别的猪肺浆膜与胸膜或心包纤维素性粘连,呈现胸膜肺炎的变化[3]。肝脏肿大,颜色变淡,有的呈土黄色,有的有灰白色坏死灶,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脾脏肿大,部分病例边缘有梗死灶,有的边缘有针状的出血柱。肾脏有的肿大、苍白,有的有针尖大出血点。部分病例心外膜、心耳、喉头黏膜和膀胱黏膜有出血点,个别猪胃底黏膜出血、溃疡。全身多数淋巴结水肿、出血,部分猪呈周边出血。
  
  5临床诊断
  
  本病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但要作出确诊,必须采取病料送有关兽医诊断中心进行实验室检查,根据实验室的检查结果,再结合流行病学信息和临床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进一步确诊。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6预防和治疗
  
  6.1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加强猪场区和猪舍的消毒、灭蚊虫、灭鼠等工作,保持猪舍的通风防湿,杜绝饲喂霉变饲料,最好实行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做好免疫接种。结合当地疫病流行特点,制订较科学的免疫程序。针对养殖场的具体情况制定免疫程序,防控疫病。加强疫病监测。随时掌握周边地区疫病流行情况,周边发生本病时,应立即采取封场,杜绝非场内人员和车辆出入,加强免疫,采取药物保健等方法进行防范。一旦发病,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果断、迅速地扑灭疫情,防止疫情扩散。
  6.2治疗措施
  对猪瘟病毒伴发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附红细胞体、巴氏杆菌、嗜血杆菌、附红细胞体、弓形体等引起的高热病治疗,应紧急免疫。可以倍量紧急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饲料中按100 kg伴蓝园热毒清200 g,葡萄糖2~5 kg,让猪自由采食3~5 d,废食的应注射治疗。对猪瘟伴发仔猪副伤寒引起的拉稀、高热不退,一方面倍量紧急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另一方面肌肉注射氟苯尼考、园蓝五肽等,剂量是0.2 mL/kg体重,每天1次,连用3 d。伴有后肢瘫痪的用头孢0.2 mL/kg体重、园蓝五肽0.2 mL/kg体重,每天2次,肌注维丁胶性钙,连用5 d。若有呼吸困难另肌注长效米先,每天1次,连用3 d。出现神经症状,遇到附红细胞体、弓形体混合感染,倍量紧急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肌肉注射血虫克、园蓝五肽,另外加用清开灵或安溴注射液配合治疗[4]。
  
  7

参考文献


  [1] 熊诗国,金光明.南陵县夏季猪病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1):140-141.
  [2] 翟文龙.“猪高热病”的防控措施[J].畜禽业,2010(5):11-12.
  [3] 柏锋.当前农村猪病的流行特点及应对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18-219.
  [4] 沈培敏.中西医治疗猪高热病[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2):175.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