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寒地水稻;大棚;育苗技术
按照桦川县委、县农委及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领导的工作要求,根据县委“农业农村会议”精神,以“精准农业、绿色农业”为基准,全县5.7万hm2水田,大棚集中育苗率达85%,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根据2009年冬雪大的特点,水稻生产抢前抓早,全县水稻种植户在3月中下旬,清理苗床积雪,提早扣棚预温,使苗床早化冻,把种子播在暖床上。在春耕生产中,提出以下水稻育苗技术建议,为2010年水稻培育壮苗打好基础。
1水稻大棚建造标准
大棚旱育稀植综合栽培技术采用高标准大棚育苗。大棚的建造地点,如本田地距离近,可在庭院建棚;本田地距离远的留设集中的秧田地。建棚地选择地势平坦、高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有水源条件、土壤偏酸、比较肥沃且无农药残毒的旱田;没有旱田的纯水田区,在水田中选返浆轻的高地,挖好截水排水沟,建成高出地面50 cm的高台集中秧田,确保旱育。
1.1大棚规格
钢管大棚高1.8~2.2 m、宽6~8 m,长度根据本田面积计算。整幅农膜平辅大棚上部,下部裙围高80~100 cm,棚架入土深度根据土质而定,一般30~50 cm,棚架间隔依据春季风力大小、土质疏松情况而定,一般为1.5~3.0 m。南北走向的大棚在西侧建栅栏防风。
1.2扣棚
扣棚在播前15~20 d,增温解冻[1]。棚膜选用0.08 mm以上的无滴防老化蓝色膜。根据多年生产实践,光转换膜增温效果好,可促进生育进程,增加有效分蘖,增产可达10%。整幅农膜盖在顶部居中,两侧分别用开闭式,通风时将农膜向上或向下拉,优点是方便管理,盖膜后要拉好防风绳,注意防风。为提高保温效果,还可加盖草帘、棉被或遇有霜冻时在棚内小盆生烟、开灯或烧开水20 min增温。在4月10日前育苗,建议采用3层膜覆盖,增加保温效果,即在大棚内作小床,小床上扣小棚(类似于小棚育苗),苗床上再铺1层地膜。这种方法保温效果很好,有利于培育壮苗。
2培育壮苗技术
2.1选种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及分蘖力中上等的穗数型、穗重型品种。第二积温区以龙粳21、龙粳26、绥粳4、垦稻12等为主栽品种;第三积温区适宜以龙粳14、龙粳20、龙粳25、龙粳24、龙粳26、龙空育131等为主栽品种。
2.2做床
当棚内土壤融化10 cm以上时开始翻地做苗床,翻地前均匀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土要细碎无大坷垃,耧出土中的根茬和杂物。棚中间留步道30 cm,步道两边做成长方形苗床。苗床四周筑起5 cm高小埂。如应用钵盘育苗,在做苗床时,要注意苗床的有效宽度与摆放秧盘的组合宽度相吻合,以免浪费苗床。
2.3配制营养土
营养土用肥沃的旱田土和腐熟的猪粪按7∶3比例混合堆制,或用旱田土、腐熟草炭和猪粪按4∶4∶2比例混合堆制,播种前过6~8目孔筛,然后加入壮秧剂充分混拌后使用。钵盘育苗:如434孔钵盘,每1 hm2稻田约用500盘(因成秧率和插秧密度有差别),每个秧盘约用1.5~2.0 kg营养土。
2.4种子处理
播种前晒种3 d,用比重为1.1~1.3的盐水或黄泥水选种,捞出秕谷,清洗后再用施宝克浸种消毒(水温15~16 ℃,浸种5~7 d);浸种后30~32 ℃条件下破胸,破胸温度不应超过40 ℃,否则变成哑种。当有80%左右的种子破胸时将温度降到25 ℃催芽。当芽长到1~2 mm时温度降到15~20 ℃晒芽、待播,注意晾芽时间最好不超过48 h [2]。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5播种
播种前床土要浇透底水,盘底要与床面紧密接触,不能留有空隙,摆盘装土后,再用喷壶浇1次透水。软盘育苗,每盘播芽种125 g,钵盘育苗,每盘播芽种不应超过55 g。钵盘育苗,可用人工撒播。先把营养土装入钵体盘孔穴2/3,刮去多余的营养土,用细眼喷壶轻浇水,待营养土沉实后,人工撒播,把未进入钵穴的种子扫入钵穴,并调整均匀,并拍压种子,使种子三面入土,覆土厚0.5~1.0 cm,最后用50%的杀草丹或10%的千金进行封闭灭草,然后覆盖地膜[3]。如果没有封闭灭草的,在稗草1.5~2.0叶,用50%杀草丹0.3 mL/m2+20%敌稗0.5 mL/m2进行灭除。
2.6秧田管理
一是防止棚内温度过高育成弱苗,二是防止低温缺水育成小老苗,三是防止温度剧变引发立枯病造成死苗。秧龄一般为35~40 d,育成4.5叶平均带1个分蘖的大秧,进行摆栽。机械插秧应用中苗。秧苗不同生育阶段要求的适宜温度不同,播种至出苗温度较低,大棚以密封保温为主,出苗时遇有“顶盖”现象,应及时敲碎被顶起的覆土,并轻浇水再用土覆盖。苗出齐后撤下地膜。秧苗一叶一心期温度25~28 ℃,株高在4.5~5.5 cm;二叶一心期温度不超过25 ℃,苗高12.5~13.5 cm。水分管理应缺水补水,特别是2.5叶以后的水分管理,由于钵体盘育苗及陈稻壳育苗的抗旱能力差,应注意浇水。当早晨秧苗叶尖露珠减少或中午叶片打卷时要在早晨或傍晚及时浇水,防止高温晒死秧苗,浇水要缓慢喷浇,不能大水漫灌[4]。秧苗一叶一心期开始通风炼苗,促下控上。一般晴天9∶00—10∶00开始通风,14∶00—15∶00闭膜保温,通风时间和通风量应依据温度的高低,温度低时,应减少通风时间和通风量。注意通风口应选在背风的一侧,每次通风时,要缓慢打开通风口,逐渐加大通风量。育秧后期温度高时,再从两侧同时通风,切忌捂棚。插秧前3~5 d可以昼夜通风或撤下棚膜。防病应以防青枯病、立枯病为主,在秧苗1.5~2.5叶时喷移栽灵、瑞苗清或病枯净预防青枯病、立枯病,或结合浇水,喷1~2次pH值为4的酸化水防止立枯病,喷后应用清水冲洗。秧苗3叶以后,若出现叶片普遍褪绿发黄缺肥时,可用磷酸二氢钾或硫酸铵20~30 g/m2,对水2~3 kg配成100倍液叶面喷洒,喷后要浇清水防止烧苗。预防水稻叶瘟病,可采用40%的富士一号0.13 mL/m2,对水50 g喷雾。防治潜叶蝇,用70%艾美乐0.05 g/m2,对水50 g喷雾。秧苗移栽前应带肥、带药、带增产菌,早整地、早插秧,确保水稻在霜前成熟。
3
参考文献
[1] 王兴坤.水稻大棚育苗宽窄行稀植栽培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1):143.
[2] 刘广信.水稻大棚育苗插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9):194,198.
[3] 徐继祥,才洪艳.水稻大棚育苗宽窄行超稀植栽培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08(5):8.
[4] 杜春,张玉军.水稻大棚育苗十点经验[J].垦殖与稻作,2004(B04):30-31.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