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机插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9556 日期:2024-06-12 来源:论文网

     作者:章广庆 钱李晶 赵俊龙

  摘要阐述了如皋市机插水稻生产现状,并提出促进机插水稻生产发展的对策,以期指导机插水稻生产的发展。
  关键词水稻机插;现状;对策;江苏如皋
  
  1机插水稻生产现状
  1.1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成绩显著
  如皋市于2001年开始引进韩国产步进式水稻插秧机8台,2009年推广步进式插秧机487台,乘座式水稻插秧机26台。到目前为止,全市步进式水稻插秧机保有量达到2 062台,乘座式水稻插秧机60台,已形成3万hm2/年以上机插水稻的能力,占全市水稻面积的60%,达到“江苏省机插水稻种植示范县(市)”考核指标。与此同时,农机手队伍建设已成为促进如皋市水稻增产、稻农增收、粮食安全、农村稳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1.2创建农机服务合作社,强化农机行业管理
  水稻机插秧因受育秧期秧龄限制(18~20 d),属特殊规格产品,一旦秧苗超龄就难以机插。如皋市农机局针对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和水稻机插秧的特点,规划在全市各镇组建农机服务合作社等形式,把分散的机手通过行业管理进行有机的联结。如柴湾镇神牛农机合作社已经达到“稻种、育秧、机插、机收”4个统一。林梓镇建立机插秧协会,与镇农技站合作:一是向机手提供机插水稻品种、育秧技术、机械作业与维修培训;二是为跨区作业牵线搭桥;三是参加镇村水稻落谷、秧田管理、大田移栽现场会;四是水稻移栽期间邀请插秧机生产厂家派员驻镇随时解决插秧机故障,排除机手后顾之忧;五是按照机插进度,要求机手逐户安排水稻分期落谷日期,严防机插秧苗超龄。同时,与机手签订考核奖惩责任制,借助省市大力推广机插秧的项目补贴资金,对机手严格考核管理。
  1.3育秧技术要求较高,稻农难掌握
  尽管如皋市已推广机插秧8年,但地区和村组之间极不平衡,仍有不少农民和机手没有完整掌握机插稻育秧技术规程,尤其新推广机插秧的地区并不熟悉机插稻育秧技术关键,出现了播种过迟、播种量过大、播种不匀、揭膜过迟等问题。全市小麦收获后仍然出现大面积田等秧现象,有的到6月初还在播种育秧,6月25日前后才机插,再加上机插稻移栽时伤根多、植伤重,移栽后还有10 d左右的缓苗期;如果播种量过大,“牛毛秧”比重偏高,移栽后“穿黄袍”,缓苗期甚至可达15 d以上,有的到7月中下旬才进入发苗高峰,营养生长期必然缩短,严重制约水稻产量的提高[1]。
  1.4户营水稻面积小,农民对分户育秧缺乏内在动力
  按机插稻要求,秧本比1∶100。即1 hm2水稻大田仅需100 m2秧田。全市户均水稻面积1 333 m2,其中:中西部高沙土地区不少农户667~1 333 m2左右,有的还不足667 m2。农民怕麻烦,希望统一供秧搞机插。
  2机插水稻发展对策
  2.1高度重视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
  推广水稻机插秧,不仅仅是传统耕作方式的变革,更重要的是在市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有利于促进农业规模化种植,有利于促进水稻稳产高产,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得实惠,确保全市粮食安全[2]。
  水稻推广机插秧技术具有省工节本、稳产高产等优势,推广前景广阔。但是,水稻高产涉及多项技术,特别是迟播种对产量影响最大。任何一种农作物的生长与发育都受其适宜生育阶段日平均温度和总积温的制约,即适期早播,有利于主攻大穗、足穗,夺取高产;播栽过迟,总积温不足,营养生长期缩短,产量必然降低。如果机插水稻产量不如直播水稻,农民就会出现反复,导致播栽方式的大起大落,挫伤农民推广机械化插秧技术的积极性。因此,要高度重视机插水稻全程技术配套。重点要在标准化育秧基础上,确立争早的指导思想。具体要求:要以6月10日开始水稻机插为突破口,坚持适期早播种,规范机插水稻栽培技术路线,争取麦一离田就动手机耕灭茬、供水、耱田、机插水稻,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大力促进水稻生育进程与高能季节同步,提高如皋市水稻单产、品质和效益。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2充分发挥农机服务合作社的作用
  为了适应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装备农业的新形势,加强农机行业管理,如皋市各镇建立农机服务合作社的作用已逐步显现,柴湾镇神牛农机合作社、林梓镇机插秧协会和高阳农机合作社等均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当前各镇农机服务合作社建立的目的不一、服务内涵不同,有的在做大做强,而有的仅为对接上级有限的项目经费,没有发挥行业管理的应有作用。
  要充分发挥农机服务合作社的作用,第一,高度重视机手培训。特别是新机手每年参加市级培训后,各镇要加强田间实训辅导,并明确专人包片指导,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尽快提高技术水平[3]。第二,农机合作社要有服务平台,防止有名无实。一要组织机手创建育秧基地,实施商品化供秧。水稻插秧机一年中的作业时间短,待机时间长,通过组织机手创建育秧基地,既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分散育秧困难,又解决了机手经费困难,有利于调动机手积极性;二要组织机手跨区作业,延长插秧机作业周期,提高机手经济效益;三要适时组织机器维修,延长机器使用寿命;四要公正合理地确定供秧价格,与农户签订供秧合同,提高秧苗素质和服务质量,防止乱抬价格;五要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机插水稻质量。市镇农机行业可以通过组织参观交流学习、制定行业管理细则、技术培训、组织督查考核等办法,规范和发挥农机服务的功能和作用。
  2.3创建规模育秧基地,实施商品化供秧,实行企业化管理
  进入新世纪以来,如皋市以发展工业和小城镇建设为特征的市域经济取得长足进展。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农村青壮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是必然趋势;农业劳动力短缺、务农者素质下降也呈必然趋势;随着农民现金收入的增长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也呈必然趋势。从柴湾、林梓等镇机手供秧典型来看,以村或区域试行建立规模化育秧基地条件已经具备,至少能较好地解决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供秧区域只种1~2个水稻品种和只采用1种播栽方式,能有效地解决水稻品种、播栽方式多、乱、杂的状况;二是有利于统一技术路线,提高技术措施到位率。通过机手牵头供秧,改进了技术推广方式,解决了一家一户分散育秧想机插而不会育秧等困难,破解了技术推广“最后一千米”难题;三是促进了稻作技术规范化栽培,有利于稳产高产。实施机手供秧,不仅要保证机插秧苗的成活率,还要保证水稻成熟期田间纯度,以赢得威信和市场。追求机插水稻稳产高产不仅是农民的要求,也是机手的市场约束。
  此外,市农林、农机、农发等部门要积极支持规模育秧基地建设,积极申报科技项目,可以利用项目资金补贴育秧机手等方法,降低供秧价格,加快推进工厂化育秧基地建设。
  2.4加强丰产示范方建设
  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关键是产量与效益,农民既能熟练的掌握机插稻栽培技术,又能取得理想的产量与效益,才能有效地控减直插水稻面积[4]。当前,农业技术推广最好的方法和平台是建立农民易学易懂的“丰产示范方”,使农民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好操作(轻型化)、有效益。为此,市农林、农机、农发等部门要结合实施“万顷粮田建设工程”、“标准良田工程”、“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创建省机械化水稻种植示范县(市)”等项目,大力推进市镇2级“机插水稻丰产示范方建设”,并在育秧、移栽、搁田、拔节、孕穗期等水稻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利用现场会等形式组织观摩考察交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充分发挥“机插水稻丰产示范方”建设的示范导向辐射作用,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全面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
  3

参考文献


  [1] 孟锁洪,张留斌,张跃东.机插水稻育壮秧的制约因子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3):98-99.
  [2] 薛艳凤.水稻机插秧推广实践的几点启示[J].农机科技推广,2010(3):30-31.
  [3] 刘顺兰.谈谈推进浦城县水稻机插的有效途径[J].福建农机,2010(1):19-20.
  [4] 陈洪礼,蔡建华,吴同源.机插水稻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J].北方水稻,2009(4):75-78.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