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县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现状及对策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9547 日期:2024-06-12 来源:论文网

  摘要阐述了长丰县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长丰县发展农机服务组织的思路及对策,以为各地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安徽长丰
  
  长丰县是安徽省会合肥市的市辖县,有“皖中粮仓”之美誉,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和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主产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等。全县总面积1 938 km2,耕地面积7万hm2。近年来,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长丰县农民购买、使用农机的热情日益高涨,截至2009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59万kW,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 412台、联合收割机1 541台,水稻插秧机51台。农机服务组织不仅开辟了一条“兴机富民”新的途径,而且在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
  1长丰县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现状
  目前,长丰县农机服务组织大致分2种形式:一是以户为主体的服务组织。包括:①一般农机户。指拥有1~2台拖拉机及相应配套的农机具,能够在满足自有农田作业需求的基础上,为周围农民提供农机作业服务。②农机大户。从一般农机户发展起来的专门从事农机作业服务的经营个体,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通过购买多种农业机械,专门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耕、耙、播、收、运输等农机作业服务。二是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这类合作组织以农机大户为主,吸纳多个农机专业户以劳力、技术、资金和农业机械等入股而形成。农机合作组织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科学调配机械,开展一系列农田作业服务,解决“有机无活干,无机种田难”的难题,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农机服务大市场的对接,将农机作业时间大大延长,使农机资源得到了充分、合理利用,以相对较少的成本获取较高的产出,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和各组织成员的经济效益[1]。
  2长丰县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相对缓慢,数量少
  目前,长丰县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只有5家,农机大户也不足80户,与现阶段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要求不相适应。农机服务组织成立时间不长,不少农户在经营农机过程中,除国家购机补贴资金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农机服务组织的扶持资金较少,主要靠农户自身的积累,经济实力不强,作业领域不广,技术力量不足,形成规模的周期较长。
  2.2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从现有的农机服务组织情况来看,普遍存在成员少,规模小,管理松散,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农机服务组织的农机具结构大同小异,作业项目雷同,难以满足新阶段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多种需求。
  2.3组织化程度低,信息来源少
  目前农机服务组织中个体经营的农机户较多,处于一种松散自发的状态,农机作业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作业质量参差不齐。另外,农机服务组织缺乏良好的运行机制,作业信息不够畅通,引导示范作用发挥不够,使部分农户仍停留在各自为阵、孤军作战的松散处境中,农机具闲置现象比较普遍。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4农机作业时间短,经济效益不高
  农机作业季节性强,机械利用率低,每年大规模作业只有夏、秋2个季节,农机作业时间相对较短,一般每年的作业时间为1~2个月,多数经营户处在长期没活干的状态。随着油料价格的不断攀升,农机作业成本逐年增加,效益较低,不利于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
  3加快发展长丰县农机服务组织的思路及对策
  3.1加大对农机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
  把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纳入依法管理和扶持的轨道。一方面,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安排项目时,优先考虑农机服务组织,将农机新技术推广、农机购置补贴等项目向农机合作组织倾斜,给予重点扶持,以增强他们的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2];另一方面,建立资金多元化投入机制,在农机服务组织自筹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出台有关扶持政策,对农机服务组织购置更新大型、新型农机具给予倾斜补贴,支持其发展,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的多元投入机制。
  3.2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把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纳入到全县新农村建设内容中,形成各级领导重视、乡镇政府有专人抓、农机管理部门加强指导的齐抓共管局面[3]。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帮助健全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完善利益分配、调节、约束等运行机制,确保农机服务组织高效、有序、健康运转。同时,着力为他们提供作业信息、油料供应、农机维修、技术培训等方面的优质服务。
  3.3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农机合作组织拥有先进的农业机械和技术,在自身致富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民增收,进而促进了农业机械和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及时发现和总结农机致富的典型,一方面,通过会议宣传,报纸、电视台报道等形式,介绍农机合作组织靠农机致富、服务社会的先进事迹,提高其社会影响和地位。通过活生生的典型让农户切实感受到组织内和组织外的差别,增强农机服务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以后加快农机合作组织的发展创造更好的舆论环境。另一方面,提高他们自身经济实力和素质,帮助他们克服“小富即安”的旧观念束缚,引导他们把专业合作组织做大做强,进一步转变经营管理方式,逐步实行实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科学化决策,使自身向更高水平发展,不断拓展服务领域[4]。
  3.4加强对农机作业市场的监督管理,维护合法权益
  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农机作业市场的监督管理,制定农机作业标准和作业收费的指导性标准,规范农机服务组织行为,增强其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规范农机作业中介组织的行为和收费标准;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整顿和规范农机生产经营秩序,为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保驾护航;制定农机作业市场的管理法规,引导整个农机作业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4

参考文献


  [1] 海秀琴.浅淡海原县农机社会化服务[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1):55-56.
  [2] 黄丽.发展特色农机服务现代农业[J].江苏农机化,2009(4):37-38.
  [3] 魏景涛,王兆连,林春丽.谈乡镇农机化服务建设的重要性[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8(4):120.
  [4] 贾樟生.构建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意义和思路[J].浙江农村机电,2008(4):12-14.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