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麦茬水稻;旱种;栽培技术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从事水稻生产的农民的素质和体力明显降低。近几年水资源紧张,费用上涨,为适应这一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泗阳县从2005年开始进行水稻旱种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麦茬水稻旱种就是选用耐旱性强、丰产性好的早熟优质水稻品种,在灌溉条件较好的地方进行直播,充分利用夏季雨水,辅以必要的灌溉,能获得相当于水稻产量,而产值比旱粮翻一番的一种水稻栽培技术。泗阳县前几年只有零星种植,通过近几年试验实践,旱稻面积有所增加,每年种植面积约575 hm2,单产由原来4 250 kg/hm2提高至7 250 kg/hm2左右。由于种植旱稻省水、省工、成本低、经济效益高,深受群众的欢迎[1]。现将水稻旱种的优点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水稻旱种的优点
1.1省水
发展水稻旱种是根据泗阳县自然条件和水稻生长特点提出来的,发挥生物优势,充分利用自然因素,在其生长过程中,把有限的水源用于水稻需水的关键时期,保证正常生长。麦茬水稻的生长季节主要在7—9月,这期间泗阳县平均降雨为910 mm左右,与水稻一生需水量相差甚远。水稻苗期需水很少,旱种一般墒情即可满足生长需要,省去了移栽和田水、栽秧返青水(约占全生育期1/3),大大解决了栽秧返青缺水的矛盾。同时,旱稻苗期旱长根系发达,抗旱能力增强,到分蘖期雨水量逐渐增加,这时已值7月中下旬雨汛高峰,一般不需要灌水,在生长后期的需水高峰期灌几次水来补充自然降水的不足,即可丰收。
1.2省工省本,效益高
旱直播可省去水稻育苗、移栽、拔秧、运秧、和田、栽秧等工序,一般水稻旱种可比水稻栽秧省工150个/hm2左右。由于种植旱稻灌水次数少,一般2~3次,水稻需灌溉5~7次,节约水费900元/hm2左右;加上种、肥、工等投入900元/hm2左右,旱稻可降低1/2成本,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据调查,旱稻平均单产7 250 kg/hm2,产值1.04万元/hm2左右,而大豆单产最高年份为1 625 kg/hm2,产值4 875元/hm2,种旱稻比大豆产值增加5 525元/hm2,经济效益倍增。
2水稻旱种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从泗阳县近几年生产实践看,主要选用郑旱一号、洛稻998、旱稻502等早熟、高产、优质、耐旱的品种,适于油菜、大麦、小麦等茬口。播种前用石灰水浸种,粳稻3 d,籼稻2 d,浸后捞出用清水冲洗,晾干种子表面上水汽,浸种一方面可防治病虫害,另一方面可让种子吸足水分有利于出全苗,提前出苗。种子晾干多余水汽后,采用旱稻专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以遏制鼠雀和地下害虫危害,防治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杀死稻瘟病菌和其他病菌,还可补充微量元素锌和铁。
2.2播种
旱稻可以在麦收后板茬直播和旋耕后播种[2],通过旋耕可以减轻苗期的杂草,结合整地施肥,施药消灭害虫,确保一播全苗。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整地,力争早播,充分利用水热资源;墒情含水量在60%~70%,手握成团、落地即碎出苗最快,墒情不好必须造墒播种,保证足墒下种。小麦茬旱稻在6月中下旬播种,如果推迟播种,则生育期延长,产量下降;旱稻生长期短,主要以密取胜,靠主茎穗夺取高产,一般播量150~180 kg/hm2。播种深度应掌握“深不过寸,浅不露籽”的原则,否则影响全苗、齐苗。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3肥水管理
针对土壤养分特点和旱种水稻生长对养分的要求,平衡施肥的原则是“稳施氮肥,适施磷肥,补施钾肥与微肥”。总施肥量以纯氮150~225 kg/hm2、纯磷60~75 kg/hm2为宜。通过施农家肥作基肥,还要补施适量钾肥。在施法上采取“氮肥稳施,磷肥早施,微肥巧施”。尤其强调稳施氮肥,即分次施用,每次适量,全生长期平稳促控。氮肥中基肥(包括种肥)占25%~30%为宜。氮肥作追肥分苗肥、穗肥、粒肥3次施用。苗肥占30%,穗肥占30%,粒肥占10%[3]。总体氮肥施用量各次比例是基肥∶苗肥∶穗肥∶粒肥为3∶3∶3∶1。推荐配方:基肥(农家肥)30~60 m3/hm2;化肥施全元素复合肥(N、P、K、Fe、Zn、Mn等)300~450 kg/hm2;或二胺150~300 kg/hm2+尿素60~75 kg/hm2(或硫酸铵150~225 kg)+硫酸钾或氯化钾75~150 kg/hm2+硫酸锌15~30 kg/hm2,追肥第1次(5~7叶)追尿素112.5~187.5 kg/hm2或硫酸铵315~365 kg/hm2,第2次(孕穗至始穗期)追尿素46~90 kg/hm2或硫酸铵145~225 kg/hm2。旱种水稻一生需灌水2~4次,一般是灌底墒水和蒙头水出苗,随后进入雨季,因此2~4次水都集中在孕穗至灌浆期。拔节孕穗期要浇好拔节孕穗水,开花灌浆期要浇好灌浆水,以增加粒重,提高产量。
2.4病虫草害防治
及时有效地防治虫害是确保旱种水稻稳产、高产的重要一环[4]。旱种水稻的常见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胡麻叶斑病,有时还伴有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细菌性条斑病、条纹叶枯病、稻曲病等。细菌性条斑病、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可以通过种子处理来防治;胡麻叶斑病、稻瘟病、纹枯病、条纹叶枯病、细菌性病害等在旱种水稻生长期间需进行药剂防治,防治药剂有三环异稻、稻瘟净、井冈霉素、丙环唑、三氮唑吗啉胍、灭菌成等。旱种水稻常见的害虫有稻纵卷叶螟、稻苞虫、二化螟、三化螟等,可用40%毒死蜱1.2~1.5 kg/hm2,1%甲维盐1.2~1.5 kg/hm2,5%阿维菌素750~900 g/hm2,18%杀虫双6.0~7.5 kg/hm2等药剂对水喷雾。旱种水稻还有稻灰虱的危害,可用扑虱灵或吡蚜酮等药剂防治。草害对旱种水稻的威胁极大。麦茬旱种水稻幼苗期生长慢,杂草滋生快,容易造成草荒,应采用以土壤处理为主、茎叶处理为辅的化学除草方法,中期结合人工拔除,能彻底控制杂草。可用40%噁草·丁草胺乳油1 500~1 950 mL/hm2对水750~1125 kg喷洒进行土壤封闭除草。水稻三叶期可用10%氰氟草酯乳油1 500~1 950 mL/hm2喷雾进行茎叶处理,除草效果良好。
3
参考文献
[1] 王薇.水稻旱种栽培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9(1):27-28.
[2] 吴素娟,宿高红,白洁.节水栽培新途径——水稻旱种[J].新农业,2009(10):24.
[3] 陶龙兴,谈惠娟,王熹.灌溉稻田“麦作式”水稻旱种技术[J].中国稻米,2005(3):24-25.
[4] 侯守贵.水稻旱种栽培技术[J].垦殖与稻作,2006(3):41-43.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