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阐述了制约濉溪县农机跨区作业的因素,并结合实际提出对策建议,以为促进农机跨区作业提供参考。
关健词农机跨区作业;制约因素;建议与对策;安徽濉溪
近几年,濉溪县农机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及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机工作全局,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机增效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精心为农村经济服务。通过中央省市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落实,支农、稳农、护农措施到位,濉溪县农机化水平明显提高。目前,濉溪县农用拖拉机达9.2台,小麦联合收割机5 500台(居全国县级第1),玉米收获机290台;小麦机收率100%,玉米机收率达20%以上,每年跨区作业可为该县农民增收8 000万元。近年来通过政策引导、示范、推广等,全县农机工作呈现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近年来,由于柴油价格居高不下,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农机作业成本增加而收入减少,导致农民实际收益增长减缓,农机手参与跨区作业的积极性明显受挫。为促进濉溪县农机化水平提高,现将制约该县农机跨区作业的因素以及对策与建议总结如下。
1制约因素
(1)柴油价格居高不下。多年来,农机跨区作业一直是濉溪县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头戏”。但近年来柴油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导致农机作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明显下降。目前农机作业比以往高出150元/hm2以上,按以往作业量估算,每季台均减收5 000余元。此外,由于外出作业路途遥远,沿途油耗成本增大,大大挫伤了农机手参与跨区作业的积极性。为了节约成本,有些地区的农民不惜降低劳动效率,使用人力进行农作物收获、运输等作业,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制约了农业机械的推广,从而使跨区作业的市场相对缩小。
(2)跨区机械作业量明显减少。近几年,国家大力实施惠农政策,全国各地联合收机保有量明显增加,许多市县明显处于保和状态,有的地区已处更新换代时期,对外来作业机械的依赖和需求明显减弱。就濉溪县每年小麦收获时节,11.33万hm2小麦,全县所有收割机参加作业,即使不引进外来机械,3~4 h就可结束,基本可以按时保质保量实现小麦颗粒归仓。2009年6 000多台跨区机收勒合收割机为濉溪县农民增收7 000多万元,较前几年收入明显下降,效益不高,且不均衡,很多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亏本。甚至个别地方出现抵制外来机械的现象,致使跨区机收收割机越来越少,收益下降幅度较大。
(3)人员工资持续走高,作业价格不升反降。外出跨区作业,每台机械至少需雇佣2名驾驶员协作,但人员工资由前几年的50~80元/d,上涨到现在的120~150元/d,支出明显增加。而作业价格却由原来的525~675元/hm2,下降至现在的450元/hm2左右,收益明显下降。
(4)农机跨区作业市场亟需整顿。虽然国家省、市都出台加强农机市场整顿相关政策,但市场不太乐观,有些地区仍有坑抬卡骗现象,市场秩序茫然,严重影响了农民跨区机收的积极性。
2建议与对策
(1)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柴油价格居高不下的问题,及时出台相关政策给予调控,如对农机田间作业、农业运输、农副产品加工等用油实行补贴[1]。
(2)在外出作业实践中发现,大型自走式联收机因其作业质量好、效率高,在各地颇受欢迎,而背负式联收机相对市场减少,个别地区已不再认可。应对农机结构进行调整,鼓励大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特别是玉米、大豆联合收获,在大中型拖拉机跨区机耕、机播上鼓励早走出去,实现跨区作业市场的新突破),加快机械升级换代步伐,以适应市场需求[2]。
(4)在跨区作业服务上要多做“文章”,争取各种优惠政策[4]。如:协调移动公司对外出作业机手话费实行优惠,减少其支出;协调保险公司为外出机手办理短期特种保险,解决其后顾之忧;跟踪服务到位,配件供应及时,机械维修迅速,提高机械作业效率,以增加机手收入。
(5)作为政府和农机服务部门,全面协调工作,尽可能为外出作业机手提供方便。跨区作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农机服务组织形式,各级政府、农机部门要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机跨区作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对农机跨区作业工作的领导,统一安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扎实工作,把具体措施落到实处。一是在跨区作业前要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并提前做好政策落实、机具检修、维护、供需和人员培训;二是要继续加强与公安、交通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落实有关优惠政策,促进跨区作业安全有序进行;三是认真贯彻执行《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跨区作业市场秩序,维护参与跨区作业各方的合法权益,提高跨区机收规范化管理水平。四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积极创新濉溪县农机“农机跨区作业亿元工程”组织形式和服务机制,赋予时代新内涵。鼓励支持农机协会(经纪人)等各种农机合作组织开展跨区作业。
(6)加强跨区作业市场管理,规范跨区作业市场秩序。各级政府、农机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办法》,加大跨区作业市场监管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各地要充分发挥农机协会的作用,组织好该县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工作。对于没有明确作业地点、盲目流动、扰乱跨区作业秩序的“散机”,应由作业地的农机管理部门纳入统一管理、统一编队并安排作业任务;制定跨区机收工作应急预案,提高预防、控制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主动与公安、交通等部门协调,加强对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转移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深入重点地区、路段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制止拦机截机行为,确保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安全顺利转移。
3
参考文献
[1] 李二超.农机跨区作业规模与效益的经济性分析[J].农业经济,2010(3):80-82.
[2] 李伟毅,赵佳,胡士华.小农条件下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农机跨区作业的实践与启示[J].中国农机化,2010(2):10-15.
[3] 谢鸿怀.江西农垦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J].中国农垦,2008(12):74.
[4] 吴建华.如皋市农机跨区作业大军决战鄂豫[J].农机科技推广,2008(9):17.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