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创新;安徽太湖
太湖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全县辖15个乡镇,总人口56万人,总面积2 031 km2,其中可耕地2.1万hm2,农业人口51.4万人,农业劳动力26.7万人,属典型的农业大县,且是国家级扶贫县。近年来,太湖县在农业和农村方面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党和政府对农村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农技推广机构在其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推进建设现代农业的进程中,农技推广机构自身也在不断壮大。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是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技推广工作的一支生力军,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1]。近年来,在农业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农民科技培训、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生态恢复重建、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太湖县农技推广体系现状
太湖县农技推广体系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以县级农技推广队伍为核心,乡镇农技站为骨干,村级示范户与种植大户为基础的农技推广体系。农技推广服务内容有:一是开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肥料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二是对乡镇从事农业人员特别是科技示范户和种植大户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咨询服务;三是对农情(包括病虫、草鼠、墒情、苗情、土肥)进行监测和预报;四是参与制订当地农业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五是承担上级农业主管部门布置的各项农业试验、示范、推广和监测任务;六是开展技物结合的农资经营服务。随着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面对农村日益发展的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对广大农民所需的农业科技服务显得力不从心,难以自如应对,一些弊端也日益显现,以致出现“线段、网破、人散”的局面[3]。
1.1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近年来,太湖县因自身财政问题对农技推广的投入严重不足,长期困扰乡镇农技推广部门“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局面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主要表现在:一是技术装备和服务手段落后,农业科技服务所必需的培训设施、实验仪器、检测设备、交通工具等残缺不全;二是财政全额预算主要是人员基本工资和少量的公务费用,推广项目经费的预算一般很少甚至没有;三是缺乏稳定的推广经费渠道来源,许多中长期农技推广项目根本得不到有效实施,推广机构只是承担了一些上传下达的简单农技推广职能。
1.2发展方向模糊
目前,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主要工作是公益性农业技术的推广,但由于经费的不足,许多机构在履行公益性职能方面明显力不从心,大多是以经营为主,农技人员热衷于经营、创收,站柜台的多、下乡指导的少,导致县乡农技推广脱节,农技人员与农民脱节,公益性的农技推广工作处于失落状态,这对发展新农村建设十分不利。
1.3新技术的推广控制受阻
由于农技人员的福利、奖金等基本待遇得不到有效保障,一些乡镇农技推广站自身凝聚力下降,大部分农技人员忙于经营,在品种引进、技术推广、信息发布等方面管理不善;受经济效益的驱使,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推广不到位,私改配方等现象时有发生;夸大品种特性,乱引乱种,导致品种多、乱、杂,增加了技术指导难度。
1.4技术人员知识老化,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受教育培训机会少,加之知识更新渠道不畅,造成专业知识日趋老化,满足不了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
1.5农民素质偏低,技术推广难普及
由于农业经济效益低,致使一些有文化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人和妇女,整体素质明显偏低,与接受农业科技所要求的水平相距较大,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的巨大障碍。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创新太湖县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的设想
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推广靠体系,为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克服现有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缺陷,使其在新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对现有农技推广体系进行改革和加强。
2.1明确界定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职能
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是走实体之路还是建立一支公益性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目前方向不明,目标不清,使得现在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感到迷茫,在实现公益性和经营性方面难以两全其美。所以改革的前提就是要实现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的彻底分离,统一思想认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应以承担公益性职能为主,且财政要全额确保经费,经营性的农技推广服务要彻底走向市场,由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或个人去完成。针对乡镇农技推广的发展实际,目前可实行“一站两制”,将经营人员与技术推广人员分开管理。
2.2加大资金投入,设立新品种和技术的专项基金
从根本上讲,造成目前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发展的诸多困境如重经营轻推广等,归根结底是因为财政投入不足。农技推广机构的经费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人员经费;二是履行公益性职能所必须的业务经费、培训及设施更新经费;三是以推广项目为形式预算的农业专项经费。农技推广作为公益性事业应通过经费保障、加大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力度,为农业科技进步创造良好的环境。县政府在财政上要确保农技人员的人头经费和业务经费,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福利待遇;要逐年增加农技推广项目经费和农技人员培训经费;调动社会各方面的投入以增加农技推广资金,包括鼓励民间、私人投资农业技术推广。
2.3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技推广
大力发展乡镇、村级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合作社),以农民专业协会(合作社)为中介,动员社会资源,形成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市场开发有机结合的模式。
2.4加大对乡镇农技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整体素质
农技推广工作是以培养、教育和组织农民为主要内容,需要有一支科技、文化水平含量高的推广队伍,对现有农技人员要进行分层次、多内容的继续再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逐步提高业务素质和水平,以适应县农业发展的需要。必要时应该选拔一批优秀青年农技人员赴农业院校进行进修学习,进一步提高个人的专业知识水平,使其成为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技术骨干。
2.5创新农技推广服务体制
一是要改变过去简单的技术指导、班级培训等传统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向创办乡镇农业标准化基地和高新农业技术园区、举办以新品种新技术为展示平台现代服务方式转变,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对农民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二是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努力推广“公司+农户+基地”等高效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三是要优化内部机制,建立以推广业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岗定人,实行以绩定酬。
2.6完善信息交流途径
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手机短信、电话推送和96800800农技咨询服务平台功能,进一步扩大在村级的信息覆盖面,并提高农业信息入户率。
2.7普及农技推广体系
设立村级农技员,延伸公共服务网络,建立由县财政纳入预算的村村都有农技员的公共农技服务体系,健全以县种植业管理局为中枢、乡镇农技站为骨干、村级农技员为桥梁、优秀农村示范户为基础的农技推广网络。
2.8加强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的基础建设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着力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的基本支撑,通过3~5年的建设,力争使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具备必要的办公场所、仪器设备和试验示范基地。”按照这一要求和契机,结合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在太湖县的实施,大力加强太湖县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的基础建设,已成为发展的必然。因此,应改善技术装备和推广手段、增加农技推广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效率与工作质量、力争用3~5年时间完善太湖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将太湖县乡镇农技站建成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为“三农”服务的窗口[4]。
3
参考文献
[1] 郑琼,董金梅.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路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9):32-33.
[2] 杜华章,韩春贵,周鑫,等.新时期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06,25(1):76-78.
[3] 韩学军,冯天伟.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步入困境[J].农村工作通讯,1995(8):39.
[4] 赵锦域.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2005(5):83-85.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