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县杨梅种植现状及发展对策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9281 日期:2024-06-09 来源:论文网
摘要杨梅是文成县发展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好路子。分析了文成县杨梅种植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杨梅的对策。
  关键词杨梅;种植现状;发展对策;浙江文成
  
  杨梅是浙江省的传统特产果品,浙江省杨梅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国60%以上。杨梅也是文成县主要果树,面积、产量各占水果的50%,是文成县重要的农产品之一。杨梅适应性广,在贫瘠的山区亦能生长结果,是一种投入少、产出多、效益高的经济果树,既能绿化荒山,涵养水源,又能较大地增加收人,5~6年就可投产,盛产期产量可达22.5 t/hm2以上,6、7月上市,时值水果淡季,经济效益高。杨梅果色艳丽、汁多、味佳,营养价值高,果肉含糖量在11%以上,富含VC,含有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的氨基酸8种,所含的17种矿质元素中的钙、磷、铁与其他水果相比要高出几倍甚至100倍以上。杨梅还有多种药用价值,具有消食、除湿、消暑、祛寒、止泻、利尿、治痢疾以及止渴、清肠胃、除烦躁等功能。加之杨梅抗病虫能力强,一般不使用农药,是一种天然的绿色食品,深受市场欢迎[1-2]。
  1自然概况
  文成县地处浙南山区,温州市西部飞云江中上游,土地总面积1 293.24 km2,是浙江省典型的山区县。地貌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4~18 ℃,最冷月均温8 ℃,极端最低温-5.9 ℃,最热月均温28.2 ℃,极端最高温40.8 ℃,年平均降雨量1 772.4 mm。由于地处山区,山峦叠嶂,沟谷纵横,昼夜温差大,发展果业得天独厚,而且水土保持良好,无任何工业污染,水体、土壤、空气质量均达A级,环境资源优势明显。文成县共有山地面积8.8万hm2,其中1.7万hm2缓坡地可种植杨梅,发展潜力很大。
  2文成县杨梅种植现状
  自1995年文成县委、县政府提出“兴山富民”,建设“山水乐园”战略目标以来,文成县大力发展水果产业,浙江省财政也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文成县水果生产的发展,特别是杨梅生产面积、产量逐年快速增长。2000年,文成县杨梅面积达1 312 hm2,其中投产面积661.5 hm2,总产量2 661.7 t,面积和产量分别是1994年的2.17倍和2.76倍。栽培品种以名优品种荸荠种和东魁杨梅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56. 6%和35.7%。到2008年,文成县杨梅种植面积达2 513.3 hm2,其中投产面积1 466.7 hm2,年产量约5 490 t,产值3 400万元,已初具产业规模。已形成以珊溪、仰山、上林、大峃、樟台为主的飞云江沿岸杨梅种植产业带,以黄坦、金炉、周壤、里阳为主的中山杨梅产业带。尤其是在珊溪南林及仰山的2个“千亩优质杨梅示范基地”,品种还是以荸荠种杨梅和东魁杨梅为主。文成县杨梅生产、加工已初步形成,由温州帝师杨梅酿酒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上林、仰山、珊溪等三大杨梅基地,引导文成县果农按市场需求种植鲜食、加工绿色无污染产品的产业格局。
  3文成县杨梅种植存在的问题
  文成县杨梅生产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是品种问题,良种比例较低,且现有杨梅品种以荸荠种杨梅和东魁杨梅为主,虽然品质优口味好,但不耐贮藏运输,不利于保鲜出口;二是管理问题,多数果园施肥、修剪、防病除虫、疏花疏果等管理工作粗放,杨梅品质差,经济效益低;三是加工增值能力差,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四是水果专项经费严重不足,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工作无法开展,技术推广工作难以展开,示范基地建设无法实施。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4文成县杨梅发展对策
  4.1加大政府政策引导扶持力度
  杨梅为珊溪镇农业的一项主导优势产业,对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杨梅产业的发展,面对杨梅产业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关的优惠和奖励政策。促进杨梅产业向基地化、良种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杨梅产业层次,确保杨梅优质丰产丰收。
  4.2加快新品种的引进和选育工作
  针对文成县杨梅生产的要求,加快新品种的引进和选育工作,主要侧重早、中熟品种的引进,其具体要求是果大、抗逆性强、品质优[3]。改进品种选育手段,加强种质资源的调查,结合生物技术加快新品种的选育速度。另外,注重新品种繁育技术的研究,采用组织培养等技术来快速繁殖,以达到加快新品种推广的目的。
  4.3加强基地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杨梅生产现代化,保持杨梅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过去杨梅种植品种比较单一,大部分果园缺乏园、路、水配套设施,对自然灾害抵抗能力弱,无机耕路,果园运输困难。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增加投入,改善基地基础设施,开展杨梅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改造中低产园,进行高接换种,提高杨梅品质,改善基地灌溉条件,提高杨梅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在保持现有面积的基础上,逐步适量增加栽培面积,提高单产。
  4.4加大科技投入,实施杨梅标准化生产
  开展杨梅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的示范研究,重点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的先进适用技术,如高接换种、保花保果、疏果、无公害生产技术、贮藏保鲜和深加工等技术,建立示范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同时要做好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使各个生产环节符合绿色无公害果品生产要求,全面提高果品质量,确保果品的食用安全[4]。
  4.5加大杨梅产品的深加工
  由于杨梅不耐储运,当地市场又十分有限,所以精深加工势在必行。杨梅的加工产品较多,如罐头、果汁、果酒、蜜饯等。目前要建好杨梅储存库,并加强对杨梅汁、杨梅酒加工的试验,延长产品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4.6扶持杨梅加工企业的发展
  随着生产面积的不断扩大,投产率的提高,产量的不断增加,产后处理也应随之发展。市各有关部门要扶持杨梅深加工项目研究工作,加大深加工产品开发的力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促进杨梅产业化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5

参考文献


  [1] 徐若曼.碧莲镇杨梅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3):103.
  [2] 于克辉,韩凤珠.绿色果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果树,2006(4):27-28.
  [3]徐春明.江苏省杨梅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现代园艺,2009(1):2-3.
  [4] 刘炳蓉,夏晖.青田杨梅产业化发展对策探讨[J].浙江柑橘,2009,26(1):10-12.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