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例析高考政治主观题的解题策略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1166 日期:2023-09-11 来源:论文网
代写论文网:     政治主观试题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然而在我们的教学和考试中学生最怕,失分最多的依然是主观题。因此从教学与备考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学生政治主观题答题规范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得分率就成为摆在我们广大师生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下面我要讲的就是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研究和做法。
    一、主观题失分的主要表现
    1、审题不清,答错答题的范围,即答非所问。例如,题目要求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来回答,有些学生却用政治生活甚至生活哲学的知识来回答;题目要求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来回答,有些学生却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来回答。
    2、张冠李戴,答案前后不对应。这在哲学试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前面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后面却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与其相对应;前面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后面却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与其相对应等等。
    3、盲目调用知识,没有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而是使用文学化、生活化的语言答题。例如,有些学生在回答通货膨胀时不是说国家发行的纸币量多了,而是说国家把钱发多了;物质决定意识说成物质决定想法;国家职能说成国家做事等。
    4、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例如,人民民主专政写成人民民主专制;矛盾的斗争性说成是矛盾的战斗性;经济效益的提高写成利润的提高等等。
    5、思维混乱,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简洁性,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
    二、主观题失分的原因
    1、直接原因。答题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缺陷。
    2、根本原因。知识结构的欠缺。
    三、主观题解题策略
    (一)读。即审题,包括两方面,一审设问,二审材料。
    一方面,审准设问是解答好主观题最关键的一步。否则,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而要审准设问,必须审准三个要素:
    1、知识限定。即试题设问所规定的课本知识范围。就考试说明所要求的课本知识而言,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四大部分,而每一部分又有具体的划分。因此,学生必须打好基础,处理好宏观体系与微观知识的关系。
    2、题型。综观历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可以把政治主观题归纳为九种题型,而每一种试题都有其基本的答题模式。简述如下:
    ①反映现象类(多见于图表形式的试题中):反映的现象=时间+图表主题+反映的事件。
    ②体现类:观点+材料+尾巴(这就体现了这一点)。
    ③原因类:观点+分析原因(一般可以从现状、危害或作用意义方面分析)。
    ④“意义类”主观题:一般为排比句“有利于……”。
    ⑤措施类:观点+具体的解决措施。
    ⑥认识(辨析)类:一般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即“三W”)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⑦ “启示类”主观题: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
    ⑧ “依据类”主观题:答案构成为,若未限定某观点,则应从不同角度分析,选择主要的几个观点,每一个观点都按照“原理、方法论+分析”模式作答,注意简明扼要;若限定了角度,则依据这一观点包含的辩证思维层次进行分析。按照“观点+题中的做法或言论是如何抓住或符合(违背)这一观点的+意义”模式作答。
    ⑨“图表类”主观题:包括“三读”,即一读图表的标题。(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二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关键是能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纵向对比用来说明变化(如有了较大的增长或减少),横向比较来说明两者的差距,;三读表注(备注)。
    3、背景限定。它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对象限定。如:体现类试题,它限定从何处去找体现的道理;原因类试题,限定回答什么的原因;措施类试题,限定回答解决什么问题的措施;认识(辨析)类试题,限定对什么进行认识(辨析)。另一种是主体限定,即有的设问明确限定从某一主体(如国家、企业、消费者、党、公民等)的角度回答。这两种限定若未审准,可能导致作答徒劳无功。
    另一方面,是要审清材料。高考政治主观题总是以情景材料为载体的,而且近几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的情景材料在文字数量上在逐年增大。因此,能否审清材料,提取出材料有效信息,就成为能否梳理出答题要点,解答好主观题的重要一环。要做好这一环节,应从二个方面着手: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首先,归纳中心,明主题。尽量用最简短的语句归纳出材料的中心,明确材料围绕的主题。
    其次,划分层次,找联系。对材料进行层次划分,归纳出层意,并弄清层与层之间的关系。
    (二)找。即调动和运用知识。那么,如何调用和运用知识呢?
    1、依据关键词,直接调用(关键词本身是学科基本概念,则直接调用)。
    2、把握知识联系,联系调用(依据关键词,通过演绎、推导,找到可用知识)。
    3、概括具体信息,归纳调用(关键词比较具体,与学科理论不能直接对应’则先归纳再调用) 。
    4、依据设问,有效调用(知识调用要根据设问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调用,反对盲目堆砌和过度引申)。
    (三)定。即确定答题思路。
    1、确定大逻辑:要点之间的逻辑,包括有几个要点,要点之间如何排列;
    2、确定小逻辑:要点自身的逻辑,即要点如何展开,包括有几个关键词,如何排列。
    (四)现。即组织答案。
    组织出的答案,是学生在分析基础上进行综合的结果,也是判定学生试卷得分多少的唯一依据。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做到规范作答。
    1、层次分明,要点序号化——反对不分段落层次的“一块板”;
    2、表述准确,语言学科化——反对使用文学化、生活化语言;
    3、逻辑严密,表述简洁化——反对语句冗长、画蛇添足;
    4、字迹工整,卷面美观化——反对字迹潦草、错字连篇。
    (特别提示:突出关键词,突出得分点)
    总之,要想提高主观题的得分率,答案必须做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外在美”就是表述清晰整洁、层次分明、格式规范、美观大方;“内在美”就是政治术语表述准确、完整、严谨、思路清晰、符合逻辑,做到知识性与逻辑性、思想性的统一。
    四、主观题例题分析
    下面以一道试题为例,具体讲解和演示上述主观题的解题策略。试题如下:
    【2010江苏单科,35(1)】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碰撞激荡的多元文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 能力,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依据。
    【解析】首先“读”:一读设问的三要素:知识限定——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题型——依据类;对象限定——建设学习型政党。二读材料。找出该材料关键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碰撞激荡的多元文化”、“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
    其次“找”:联系唯物论的知识,结合材料可调动和运用以下知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
    再次,“定”,即原理和材料相结合。
    最后,“现”,按依据类试题的答题基本模式,组织出答案。
    【参考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