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0017 日期:2023-08-27 来源:论文网
【摘要】语文教学:“传道授业解惑”,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语文知识的传授,即“授业解惑”;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即“传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既要传授语文知识,又要在授课中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笔者侧重举例论证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渗透德育 原则 方法  
    语文,指语言、文字和文学。语文教学:“传道授业解惑”,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语文知识的传授,即“授业解惑”;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即“传道”。初中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工具学科,面对的是刚刚脱离童年期的初中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在逐步形成,对人、对事、对社会开始形成自己的看法,而这段时期他们的思想正是需要被人正确指导的阶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既要传授语文知识、又要在授课中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由古至今语文老师就承担着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重担,而语文学科的内容,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并赋予了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巧妙地渗透德育。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呢?
    一、指导学生写日记。
    “日记是道德长跑线,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而中学生正值青少年时期,精力旺盛,认识敏锐,易动感情而难于自控、自律,具有冲动性。对一些事物认识往往简单、片面。但他们又富有激情、热情,敢于拼搏。于是我每周都指导学生写两篇日记,这两篇日记往往是学生抒写自己喜怒哀乐,发泄自己不良情绪的好阵地。我在日记评语中注意对学生指导如何写好日记,也包括大到思想品德教育,小到对学生生活细节的关切。在日记中对学生在成长中点点滴滴的进步等,哪怕老师一句动情的评语,都直接深入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此外每周还要选出优秀日记讲评,被选出优秀日记学生会用自豪的语调读着,我也会用激励性的话语进行点评。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他们内心希望受到表扬,表扬会使他们更加自信、自豪,增强了语文学习动力。这种“融物无声”的德育渗透恐怕只有语文这一学科才能完美体现,日记这种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可以净化他们的心灵,更是他们自身内省自悟的最好的德育载体。
    二、品读文质兼美的文章。
    叶圣陶曾说:“如果能引导学生细读本文,获得透彻之理解,则学生非徒理解而已,其思想感情必受深切影响”,这种寓德育于语文文质兼美的朗读教学中,会让师生受益匪浅。我在教学中对文质兼美的文章,无论散文、诗歌,还是小说等,都指导学生品读。从文章内容的理解到情感渗透,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在优美文章的朗读中,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文章中美的情感,而融入德育教育。
    如鲁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学生从反复朗读分析品味中感受到了鲁迅弃医从文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也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当时一个弱国国民深受歧视,学生义愤填膺,振兴中华的情感油然而生。反复吟咏台湾人余光中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学生品到了那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大陆海峡两岸对和平统一的渴盼。这正像著名上海特级教师于漪所说“:教师要努力运用语文佳作中所饱含的真挚感情,叩击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教师要紧扣作品的文字,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激发起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这早就阐明了语文的德育必须诉诸感情,使学生在动心动情中受到教育。文质兼美的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朗读中被这种美的健康向上的情感感染着、碰撞着,达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目的。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
    三、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原则。
    1、明确目标。
    思想教育的目标因文而异,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融文、史、哲、自然科学等诸多学科内容为一体。我们在教学必须中要明确每一篇课文的思想教育目标,不能牵强附会,更不能张冠李戴。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就必须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金钱至上、利益至上的社会实质;教学《斑羚飞渡》就要教育学生摒弃私心、对动物要富有爱心;教学余光中的《乡愁》就要启发学生领会作者对亲人对大陆不尽的思念,使学生产生企盼台湾回归、维护祖国统一的强烈心愿。不同的课文,应有不同的德育目标。还有唐诗、宋词、元曲,更是民族文化的极至,蕴涵丰富的德育因素,读之诵之,学生在吟诵中感悟、积淀、升华,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净化,心胸得以开阔。他们会为祖国山河的壮美而击节,为志士仁人的忧思而扼腕,叹时光之长流不回,惜岁月更替之难改。这些文章在使学生学到基本的语文知识的同时收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还能受到多种文化因素的熏陶和感染。
    2、针对实际。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有的放矢。在课前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并分析产生这种思想状况的个人、家庭、社会原因。教师要用全新的观点来审视今天的学生的思想特点,发挥语文教学思想导向的积极作用,让学生的思想摆脱庸俗浅薄的泥淖,跟上时代的步伐。例如,在教学《陌上桑》时,有的学生可能会大胆直言:“那个罗敷真是太傻了,太守有权有势,嫁给他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不比在家里整天采桑养蚕强多了吗?”我们不要简单地认为这种想法离经叛道、幼稚可笑,实际上,在现在的商品经济社会中由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持有这种想法的绝非个别。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加以讥讽、训斥,而应该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摆正他们的人生航向。
    3、把握时机。
    教师面对的学生不是一张可以任意涂抹的白纸。他们时刻在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思考生活。因此,在课堂上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在自然状态下,水到渠成、润物无声的进行德育非常重要。
例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当讲到鲁提辖三拳打死郑屠时,可启发学生思考并讨论:“如果现在某人做了坏事,有个人见义勇为,拔刀相助,将那人也暴打致死行不行?”通过讨论,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现代的法制社会不同于封建时代的人制社会,我们应该运用法律的武器,通过合法的途径来维护正当的权利。
    4、营造氛围。
    语文教学的德育,也应善于借助各种媒介,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创造情境,营造德育氛围。例如《安塞腰鼓》一文里的一段文字: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腰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读完之后,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感受?安塞腰鼓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接着,让学生再观看一段视频资料。之后提问:你又有什么感受?安塞腰鼓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我想,此时的我们不仅见识了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的安塞腰鼓的表演形式,了解了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更有深刻体会的,就是理解了文章所描述的:“发狠,忘情,狂舞”还有“壮阔、豪放、火烈”,那“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年轻的生命,如日中天,光辉耀眼,沸腾着生命的热烈。”在文章里,安塞腰鼓本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这样,作者倾注下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之、颂之。借助媒体资料,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陕北人的精神风貌、舞蹈中迸发出的激情与力量怎能不感染着一颗颗充满活力的年轻学子的心。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四、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
    1、用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去净化学生的心灵。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在他们身上,闪烁着最耀眼、最动人、最可以世代相传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光辉。因此,在分析描写这些人物的作品时,应积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人物伟大的精神力量和人格力量,久而久之,使学生能真正辨别是非曲直、真善美丑,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例如《我的信念》玛丽?居里经过几万次的提炼,处理了几十吨矿石残渣,终于得到0.1克的镭盐,测定出了它的原子量是225。《生命的意义》保尔卧病不起的时候,仍然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坚持写作,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人类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这些典型的形象,都能给学生无比的震憾,学生会明白:生活属于强者。《俭以养德》、《谁是最可爱的人》本身就是思想教育的好例子,强调“俭朴”,反对奢侈;学生品味文中志愿军战士一口雪一口炒面的生活,能体会到“坚强的品质”对人成长的重要。
    2、用美好的景物提高学生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情操。
    例如袁宏道的《西湖游记一》中,有这样的描述:“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意思是说,在昭庆寺喝完茶,立刻泛舟湖中,初春时节,西湖山色就像眉上的彩黛是青黑色的,桃花艳丽如少女颜面光彩照人,温馨的风吹过来就像酒一样香醇,湖面的波纹又像绫缎一样细软平滑。刚一抬头看就沉醉其中了,想用一个词来形容已经不可能了,大概就像东阿王在梦中忽然遇见了美丽的洛河女神一样吧。此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写景的方法,更要注意培养提高其审美情趣,使学生在对祖国的锦绣河山欣赏、赞叹的同时,陶冶情操,增强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 中国
    3、用历史和今天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责任感。
    例如,《中国石拱桥》就是桥梁专家茅以升以无比自豪的口吻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而今,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更是令人鼓舞。同时也要意识到,善于引导学生从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当中,看到今天我们在许多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也是必须的,这样才能激发其强烈的现实责任感,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上。如此,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才能显现出来。
    4、用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思想。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通俗易懂的科学小品文,有的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有的从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美好愿望和坚强信心出发,表达了人类对未来的科学幻想。例如《大自然的文字》、《气候的威力》《漫话小行星》等。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懂得善待的必要与必然,理解不懈的探索和追求所燃起的热情和创造的奇迹。
    5、语文教学中实施自我教育。
    中学语文教材具有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因素。语文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观察社会,领会做人的道理,探索人生道路,在道德情操上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而学生的自我教育则需要老师的引导。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自我教育切入德育教育。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抄录名言,抄录富于生活哲理的格言警句,抄录具有高尚情操的诗文片段。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来表现雄伟抱负。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同时经典的名言也是对学生思想品德心灵的鞭策,使他们不断地改善自我精神世界。其次,利用作品中的美好形象,为学生提供效法榜样。如《藤野先生》中的鲁迅先生,《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他们身上永远闪亮着爱国之心。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对照比较,自我分析、自我修养、自我提高。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也许单纯地传授语文知识也能算是完成教学任务了。但是,对于初中学生,仅仅掌握了语文知识还不能算完成教学任务教了书,未育人嘛。在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要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把德育教学渗透到每一堂语文课中,让初中生在感悟到语文知识海洋的浩瀚的同时,也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有意的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对正处于成长和心理高速发展期的初中阶段学生来说,是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纵观初中六册语文教材,它浓缩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含着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积淀着人间真挚的情感,许多名作名篇都是初中学生很好的德育教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与传达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能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清新、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去领略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殿堂里一幅闪耀着人类理性光辉的美丽图画。语文因其表达的艺术性丰满了德育,增强了文章内容的含金量,也是因为表达的艺术性,语文坚持了自身的品格,而不是德育的附庸,正视语文和德育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应该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徐越化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