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课课堂幽默语言艺术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师生关系,减轻学生压力并能寓教于趣,激发学生思维。教师要积累幽默资料,提高幽默意识,掌握幽默技艺,研究幽默适宜土壤才能运用好幽默语言艺术。
【关键词】思想政治 教学 幽默 语言艺术
幽默源出于拉丁文Humor(原意是动植物里起润滑剂作用的液汁),今引申为语言交谈的润滑剂。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幽默艺术,主要是指用可笑的形式表现真理和智慧,用谐趣的手段来揭示事物的矛盾和本质,使语言信息的传递与转换过程得到优化,直接创造出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思想政治课教师,除了具备坚定的信仰 ,渊博的知识,熟练的教学技能,还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幽默教学艺术,幽默是语言交谈的润滑剂。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幽默艺术,主要是指用诙谐的形式来表现真理和智慧,用谐趣的手段来揭示事物的矛盾和本质,使语言信息的传递与转换过程得到优化,直接创造出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成为教学语言的幽默大师。
一、 在教学实践中,我之所以重视教学语言的幽默性,是因为幽默性语言具有以下作用。
(一)幽默性语言具有吸引作用,可以引起学生注意。
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幽默性语言可以引起学生注意,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幽默性语言可以将无意注意诱导到有意注意中来,实现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结合。学生注意力集中,专心致志地听讲、思索,学好思想政治课就有了基本的保证。
(二)幽默性语言具有协调作用,可以创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的活动,而且同时伴随着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学生如怀着课业负担、升学压力等因素造成的紧张心理进入课堂学习,决不会对学习产生浓烈兴趣。幽默性语言的含蓄深刻、轻松自然,给人以温和友善之感,这对于缩短教师应用教材与学生心理之间、情感之间的差异和距离是十分有益的。幽默性语言起到了调节气氛,创设愉快、轻松的教学情境和氛围的作用。
(三)幽默性语言具有激发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学习兴趣。思想政治课相对于其它学科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只是平铺直叙地按教材内容讲解,容易枯燥、乏味,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幽默性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深刻,既令人发笑,又促人深思,可以起到保持学生大脑兴奋,减少疲倦,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被一些无关的事情所吸引,注意力不集中。幽默性语言可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从而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幽默性语言可以将无意注意诱导到有意注意中来,实现有意注意跟无意注意的完美结合,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注意力集中,专心致志地听讲、思索,觉得上课是一种艺术享受,自然而然对教师有一种亲切感,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来说无疑是能达到一种良好的效果。学习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学习兴趣,思想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只是平铺直叙地按教材讲解,容易枯燥、乏味,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幽默性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深刻,发人深思,可以起到调节学生大脑情趣,引发学生情趣,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通过幽默教学,使学生在笑声中得到其实,领会思想政治专业知识的观点、原理,意会到社会现实的矛盾,明辨是非、真理与谬误、正义与邪恶,从而懂得一定的生活道理。幽默是严肃的,具有深刻的哲理。它总给人以启迪,令人深思,使学生在笑声中获得真知和提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幽默性语言具有诱导作用,可以诱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思想政治课的概念、原理、观点往往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抽象思维能力、社会生活阅历等原因又带来了理解上的困难。幽默性语言能给学生指明清晰思路,并诱导学生按照这一思路自然地深 入到课文中去,产生顿悟,从而形成教师循循善诱于前,学生孜孜以求于后的局面。
(五)幽默性语言具有陶冶作用,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幽默性语言含蓄委婉,引人入胜,妙趣横生,是一种艺术。它是高雅的,不是嬉皮笑脸,轻薄逗乐,也不是哗众取宠,低级趣味。它是人们高尚情操和完善人格的外显,是优美的健康的品质。教师恰当地运用幽默艺术,持之以恒,对学生就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形成高尚的品质,养成健全的人格。 这正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任务之一。
二、教学中,幽默性语言的方式多种多样,常用形式可归为以下几类。
(一)妙语开场法。
妙语开场法就是指教师开始授课时,用妙言隽语把学生注意力转移到教学内容中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在学生注意力散乱,不集中时,教师“投其所好”,以获得情感上共鸣,集中学生注意力 。
(二)抑扬顿挫法
抑扬顿挫法就是教师在陈述过程中,通过语言的轻重、快慢、停顿等方法取得幽默效果的方法。如在讲“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是主观臆造的联系”时,有一位教师在课堂上模仿街上算命先生的模样,戴上眼镜, 板着指头,装模作样的卡算。然后装出惊喜的表情夸张地说:“你的命真好——啊——(停顿)。明年一定能 (重音)上大学(停顿),30岁发大财40岁官运亨通50岁荣华富贵……(连句快速)”,把全班同学都逗笑了 。稍后,语气一转,正色道:“‘指纹手相决定人的命运’,这是臆造的联系。”学生在笑声中明白了哲理, 也懂得了看相、算命、占卦,纯系诈骗钱财的封建迷信勾当。
(三)随机发挥法
随机发挥法就是把新鲜的、新颖的事例信手拈来,结合教学内容,临场发挥的一种方法。有一位教师在讲 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时,一阵突然来的大风把教室的门重重关上,使全班同学因受惊而分神。教师立即引导学 生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分析这一突发事件。这一随机应变和发挥在当时特定条件下产生了特殊的幽默效果,把 一场虚惊很自然地变成别具特色的理解哲学原理的辨析会。
(四)形象比喻法
形象比喻法又叫打比方,就是运用某些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去说明抽象费解的内容,使所说明的道理 具有趣味性、感染力和说服力。如在讲到资本家由于采用新技术使资本家在获得了更多剩余价值时,有的学生 提出“新的机器设备能创造剩余价值”的观点。对这一观点的理论说明较抽象,也较难理解。
(五) 以拙获巧法
以拙获巧法就是用笨拙方法去说明某一深奥问题,使人顿悟的一种方法。教学语言,为能获巧,虽笨拙亦可。如有一位教师在讲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时,出其不意地叫前排的一个同学拿出“笔”来,该同学连续三 次拿出不同类别的笔,都被教师否认。那位同学被弄懵了,学生笑声切切,似乎在笑老师辞不达意,连笔都讲不清楚。这时,该教师重重地说:“我要的是笔。”略作停顿,正色道:“不是这种笔。”这句话刚一出口,学生笑声嗄然而止。“这种说法和要求对不对?为什么?”学生纷纷举手。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之间是共性 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奥秘关系,不讲自悟。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六) 活用数字法
活用数字法就是通过数字的不同组合并赋予某种特定含义以说明某一问题的方法。课堂教学中如果数字用 得巧,老道理在新形势下就会获得新的活力,使学生听起来新鲜、有趣,产生极强的教育感染力和说服力。
(七)词语变用法。
词语变用法就是把学生熟知的成语、术语等灵活恰当地变用或借用,以说明事物现象和本质的耐人寻味的方法。如讲到台湾的纯外向型经济时说句“美国打个喷嚏,台湾就会发生感冒”,借医学术语说明台湾地区的经济与美国的关系,寓庄于谐,简练地使平淡的内容增彩添色,又收到了表达的特殊效果。诗词歌赋法就是运用诗词、歌谣、对联的风趣诙谐取得幽默效果的一种方式。诗词、戈雅、对联的音节匀称,节律优美,语言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尤其使用与教学语言。如在讲到“人生难免有挫折时”,就和学生一起高歌一曲“少年壮志不言愁”,让学生在唱歌时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引起共鸣,受到感悟,一切竟在不言中。又如在讲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用过去是“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现在是“一年到头不敲钟,从种到收不记工,队长不再乱点名,农民干活满天星”。这有力地说明农促改革前后的变化。由于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和音乐性以及教育的多样性、灵活性,可以用得恰到好处,独来上口,听来悦耳,学生感兴趣,从而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八)漫画欣赏法。
漫画欣赏法就是通过欣赏漫画来领会个中奥妙和道理的一种方法。一般说来,漫画直观、生动,富有幽默 感,而思想政治课抽象、单调,具有平淡性。运用漫画进行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健 康的审美观点。
(九)故意错误引导到正确法
故意错误引导到正确法就是用笨拙的方法去说明某一个深奥问题,是顿悟的一种方法。教学语言,为达到正确的理解,虽错误亦可。为了讲解价值跟使用价值的区分,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两者的区别,达到理性的认识。
(十)图画分析法
在讲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时,我运用了一副图画,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描绘得淋漓尽致。我把“一个中心”比做是船,把“四项基本原则”比作是舵,把“改革开放”比作动力系统。舵跟动力系统需要相互配合的,即“思想基本原则”跟“改革开放”是相互促进的,两者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都是为了一个中心“经济建设为中心”。
(十一)有意差错法
有意差错法就是对名词、概念、观点表述书写故意出差错,歪曲它的本来含义,从而起到以误辅正的作用 。我在讲到“法人”这个概念时,故意望字生义地解释:法人就是法国人;法人就是犯了法的人;法人就是有法术的人……一连串的错误荒唐的理解,引得同学们捧腹大笑。当学生在笑声中认识到这些解释的荒谬后,再认真陈述概念的真实意思,往往可以给他们留下深刻记忆。
幽默不是雕虫小技,而是智慧和情感的体现,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只有对学生充满真诚的爱,只有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和正确的把握,只有挖掘、积累幽默素材和具有较好的文学修养,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幽默,并恰如其分地加以运用。
(十二)俚语故事法
俚语故事法就是运用俚语、俗语、谚语、寓言、相声、歇后语等来说明事物的一种方法。俚语言语简单明了,也不乏灼灼生辉,给学生以听觉上的别开生面,思维上的别开洞天,寥寥数字,短短的一些话,好似画龙点睛,胜过滔滔不绝。为说明道德是依靠人们的自觉和社会舆论来维持的问题,引用了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位姓陈的老大爷与儿子、孙子同住,由于儿子不孝,致使老人衣不暖身、食不饱腹。一年腊月临近春节,老人家饥寒交迫,病倒在床上。儿子拿了一箩筐,背起老大爷就往山沟而去,孙子紧随其后,到了山沟,儿子把老大爷丢弃,孙子随即拿起箩筐,默默不作声。儿子问孙子原因,儿子说这是为你准备的。儿子顿时醒悟,感到惭愧,从此身为言教,对老大爷很是孝顺。一个同村人深感同情,写了中堂,“隔窗望见儿喂儿,想起当年我喂儿,我喂儿来儿饿我,当心你儿饿我儿。”把祖孙三代关系描写得淋漓尽致。中堂写出后同村人议论纷纷,不孝儿子、儿媳深有感触,从此这村变成孝顺村。这个故事生动有趣,使学生不知不觉中深受感染,懂得社会舆论对于道德得维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教育了学生,尊老爱幼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了在社会生活中应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
教学幽默之所以富有艺术魅力,关键之一是它出人意料的表达结构。简单的教学幽默即为一个表情动作和一个词语、一句话或几句话等来完成。复杂的幽默则须经过精心设计的开头、展开和结尾。一个典型的复杂的幽默结构可分为引起悬念——渲染铺垫——反转突变三个阶段。与这三个阶段相适应,教学幽默接受者又有三种不同的心理效应。所谓引起悬念,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避实就虚地设置悬念,使之产生浓厚兴趣,急于探知其中的奥妙。所谓渲染铺垫,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期待心理,对前一段所设置的悬念进行渲染,甚至故布迷阵,使其眼花缭乱,产生”似是而非“、”似非而是“之感,从而急于走出”迷宫“求得问题的答案。所谓反转突变,就是指教师在学生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关节点上,妙语突现,使学生疑团顿释,豁然开朗,从而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收到既引人发笑又令人深思的艺术效果。教学幽默要时机得当,为教学所需。一是为学生心理所需,即在学生心理疲劳、注意力分散时,及时插入幽默;二是为教学内容所需,即在教学内容包含有幽默素材或可用以进行幽默创造时,及时使用和创造幽默。一旦时机得当,整个教学过程就会错落有致,高低起伏。
幽默有利于教学,但我们决不能为幽默而幽默。正如老舍所说:”死啃幽默总会有失去幽默的时候;到了幽默论斤卖的时候,讨厌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脱离教学内容,一味调笑逗乐,插科打浑,则会弄巧成拙,影响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探析政治课堂的幽默艺术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