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无偿献血车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与防护对策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7852 日期:2025-10-11 来源:论文网

【摘要】 阐述常见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其中包括: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等。为了保证采血车上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加强他们对各种常见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认识,提高防护水平,减少自身感染与交叉感染的发生,本人通过观察发现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多需要加强防护。

【关键词】 无偿献血车;护理人员;防护

 采血车上的护理工作者,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专业的群体。随着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不断发展,首都国际医疗中心的确立,临床用血量猛增,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上无偿献血车参加无偿献血,护理人员工作量也随之增加,职业暴露的机率越来越大,为了保证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和加强对各种常见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认识,提高防护水平,控制自身感染和交叉感染。本文对无偿献血车上各种因素造成护理人员职业危害进行分析并讨论防护对策。

  1无偿采血车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

  1.1生物危险因素感染是对护理人员一种严重威胁,在采血车上整日接触的都是血液,并且大多数人群都是第一次献血,是否患传染性疾病都是未知的,献血者中不排除有恶意检查疾病者,如不注意个人防护,不仅会自身感染,还有可能会成为传播媒介。有些护理人员认为采血车不是医院,接触的不是病人,因而更易麻痹大意。有资料显示,目前已确定的血源性传播疾病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已非常常见,并且预后较差。我国大约有1.2亿人口长期携带乙肝病毒,每年死于乙肝相关肝病人数约28万例,现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人2 000万[3];估计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数为3 800万,其中约50%携带病毒。艾滋病(AIDS)自1985年我国首例发现以来,中国经历了传入期、扩散期,并于1994年进入快速增长期,目前更是呈现广泛流行趋势,疫情也从高危人群逐步向一般人群传播[4]。上述三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常见的传播方式是血液传播[8],护理人员是最易接触到的。

  1.2物理危险因素

  1.2.1锐利器具伤害锐利器具的刺伤(尤其是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职业事故,仅2009年1~6月我科就有针刺伤五起。据报道:针刺伤后若不及时处理,可以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特别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肝病毒(HBV)感染。此外,还可以传播疟疾、败血症、伤口感染等[1]。其次,锐利器具伤害还包括纸割伤(被锋利的纸划伤),由于采血车上护理人员每天接触整理大量的体检单及包装血袋的纸箱子等,易发生纸割伤。若工作人员存在伤口,又没有很好的处理,则增加了感染暴露的危险,导致感染发生[1]。

  1.2.2电离辐射伤害采血车上空间有限,各种仪器较多,有些仪器产生电离辐射会给护理人员造成机体损伤,如:头晕、头痛、白细胞减少、不良生育结构、放射病、怀孕时胎儿畸形等。从理论上看:即使小剂量暴露,长时间接触会因蓄积作用而致癌、致畸[1]。

  1.2.3颈椎腰椎损伤、负重伤及其他伤害采血护士长期的工作姿势使其易患颈椎、腰椎病。专家已证实:护士的工作姿势与疲劳也有一定的关系。采血车上的护士连续采血时,经常要颈椎前屈15°~20°,连续坐姿6h以上,易发生颈椎、腰椎病;每日搬运重物等引起脊柱、关节伤的屡见不鲜[2]。腰扭伤、脚扭伤一休就需要几个星期;超负荷的工作、用餐时间不固定使胃部症状明显增多。这些都会影响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进而影响到工作效率。

  1.2.4空气污染及噪音伤害采血车上护理人员还肩负着招募重任,工作在街头巷尾。长此以往,空气污染、汽车尾气、噪音等侵害着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1.3化学危险因素

  1.3.1化学消毒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接触各种消毒剂,如:安尔碘、乙醇、含氯消毒剂等,通过呼吸道吸收和皮肤吸收,对人体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长期接触可引起过敏性皮炎、严重的可诱发细胞突变,导致癌症和胎儿畸形[1]。

  1.3.2转氨酶试剂每日准备化验用品时,其中的ALT试剂具有吸入呼吸道的可能性,剂量虽小,日常频繁接触,产生蓄积作用,对身体造成影响。

  1.4社会心理及其他因素导致危害护理人员的心理危害主要是精神压力,工作紧张,下班晚,生活缺乏规律,工作中常需要与人沟通交流,有时遇到不配合工作或不礼貌的人,特别是社会上的精神病人等,常有情绪起落或受伤害危险。

  2无偿采血车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对策

  2.1生物因素危害的防护血源性传播疾病暴露危险的防护

  2.1.1护理人员面对献血者应树立标准预防观念,对所有未检测合格的血液视为危险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这样既对自己负责也对献血者负责。

  2.1.2 防止意外受伤使用后的锐利器物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如必须套上,只能单手操作。

  2.1.3采取必要免疫预防措施对护理人员进行免疫预防,确保机体对血源性致病因子有免疫力。正确采取防护措施,接触血液或被污染物品时应戴帽子、口罩和手套,特别是血液热合,包装时应戴护目镜。

  2.1.4职业暴露后正确及时有效的处理如被污染针头刺伤后应立即轻轻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冲洗后再用消毒液消毒,并包扎伤口。职业暴露后应立即上报上级单位及疾控中心,根据情况,尽早采取必要的措施[5]。

  2.2物理因素危害的防护

  2.2.1锐器伤害的防护①对每位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防护教育,各采血车完善初步处理,锐器必须放在锐器盒内,锐器盒必须一次性使用,针头帽禁止回套。②戴手套可以起到屏障作用,研究表明: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医务人员比未戴手套者接触到的血量少50%以上[6],建议处理针头或污染器械时戴手套。③建立护理人员锐器伤登记报告制度,这有益于受伤者确定自己是否感染疾病,接受相应的血清检测,给予针对性治疗。

  2.2.2电离辐射伤害的防护各种仪器不用时及时关机,年轻护士较多的情况下,在孕期妥善安排好她的工作,避免辐射。

  2.2.3颈椎、腰椎病及负重伤的防护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适当调整工作品种,尽量不要一个护理人员只做单一工作,经常轮换工种,这样既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又缓解护士因工作姿势带来的身心疲劳,恰当选择工作速度,缓解紧张程度,减少无效劳动,简化人工运作的行程和程序,合理设计工作流程,负重劳动时不要蛮干、量力而行。加强人员配备,尽量中午按时吃饭,减少胃病发生。

  2.3化学因素危害的防护

  接触化学消毒剂时,工作人员应戴口罩、帽子、乳胶手套,必要时戴防护眼镜。使用浓度高的含氯消毒剂时,防止溅溢到眼睛和皮肤上,注意通风,减低空气中的浓度,减少呼吸道刺激,戴手套时涂护手霜,以免引起接触性皮炎和皮肤粗糙。

  2.4社会心理因素及其他导致危害的防护

  管理者合理工作设计,对工作量大的采血点加强人员配备,适当调整工作强度,减少工作人员职业紧张和心理压力,特别是招募人员的心理压力,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适当放松情绪,科学弹性排班、轮班,将心理性职业损伤降低到最低程度[2]。综上所述,无偿采血车虽然不是医院,但也应该重视职工的标准预防[7],加强防范意识,完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提高医务人员的遵从率,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多种职业暴露因素,这也需要不断在工作中深入研究,探索出一套更科学、更实用、更简便的防护措施,让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接受,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工作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宋亚合.医院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及防护\[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26(1):60.

  2尹爱华.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5,10(2):29.

  3卫生部医政司.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Z\].2006.

  4高风莉.临床护理人员标准防护措施实施状况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8,8(5):22.

  5曾俊,任辉.实用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07.1

  6毛秀英,金得燕.实习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的调查\[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03,13(2): 110-111.

  7李六亿.标准预防的介绍\[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 (4):241.

  8张兵,刘坤,吕超英,等.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与标准预防\[J\].中国医院,2006,10(5):15.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