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春耕 李洪涛 李淑娟 曹秦辉 亢瑞娜
【摘要】 目的:观察消痔灵注射术在混合痔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混合痔手术病例2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消痔灵注射术和内扎外切术,对照组采用内扎外切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术后出现并发症肛缘水肿的机率大小。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在术后出现并发症肛缘水肿的几率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痔灵注射术在混合痔手术中临床疗效肯定,有效地减少了术后肛缘水肿的发生几率。
【关键词】 消痔灵注射术;内扎外切术;术后并发症
痔是中国医学最早记载的疾病之一。近几年来,痔的发病率愈来愈高。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关于混合痔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保守疗法有内服药、栓膏剂、中药熏洗、针灸疗法、挑治疗法等[1-2]。手术疗法有:枯痔法、注射法、结扎法、套扎法、切除法、激光、冷冻等[1-2]。混合痔手术切除方式主要有:粘膜下结扎切除法、Milligan-Morgan痔切除术、邓辛黎捆绑法、切除成形术、张有生氏法、陆琦氏手术、内扎外切术及PPH术等[3-5]。不论哪种术式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同样存在着不足之处。目前唐山市中医医院肛肠科主要采用传统的内扎外切术治疗混合痔,疗效较好,但仍有弊端,其中常见术后并发症是肛缘水肿,一旦混合痔术后出现肛缘水肿,不仅加重患者痛苦,而且严重时需要二次手术治疗,延长了住院时间。因此我们采用消痔灵(主要成分五倍子、明矾、三氯叔丁醇及稳定剂等)注射术弥补单一混合痔内扎外切术的不足,有效地减少了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发生几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肛肠科2009-10—2010-06月混合痔手术病例200例。其中男121例,女79例;年龄在18~76岁,平均年龄47岁。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消痔灵注射和内扎外切术,对照组采用内扎外切术。
1.2方法
1.2.1常用手术器械及药品治疗组需肛肠科专用手术包,消痔灵稀释液(消痔灵∶2%利多卡因∶生理盐水=2∶1∶1),短筒喇叭形肛门镜,4.5号针头,5mL注射器,7号缝合针线;对照组需肛肠科专用手术包及7号缝合针线。
1.2.2手术方法
治疗组:采用混合痔消痔灵注射和内扎外切术。先行混合痔内扎外切术,麻醉采用局部或腰椎麻醉,麻醉成功后,取截石位,术区碘伏常规消毒,铺无菌巾,消毒肛管,探查,先用小文士钳提起截石位3点母痔核,用长直钳夹钳夹痔核基底部,胖圆针穿双7号线,于直钳下远端三分之一处贯穿缝合,结扎后,将痔核下端切至齿线上约0.5cm处,做“回”字结扎,同时松开长直钳,确定扎紧后去除少许痔核残端。同样方法切除7、11点母痔核,于肛缘结扎内痔对应3、7、11点分别作楔形减张切口,切除外痔组织及曲张静脉团,彻底结扎止血。然后采用消痔灵四步注射法,短筒喇叭形肛门镜涂碘伏润滑,观察各个部位残留痔核,然后充分暴露三个痔动脉区直肠粘膜,开始第1步注射,用5mL注射器配4.5号针头抽取消痔灵稀释液,与直肠壁呈45°角进针于3点痔动脉区粘膜下层,感觉有肌抵抗后,稍退针,注药约2mL后边退针边注药,共注药约3mL;再暴露7点痔动脉区直肠粘膜,注射方法同上,同样处理11点痔动脉区直肠粘膜。子痔核灵活采用消痔灵第2和第3步注射法,将肛门镜退至齿线处,在残留子痔核最高点进针,感觉有肌抵抗后,稍退针,先对痔核粘膜下层注药约2mL,退针至固有层后再注药约2mL后边退针边注药,共注药约5mL。有静脉曲张的,在洞状静脉区进行消痔灵第4步注射,即由齿线稍上方痔的最低位置进针约2毫米,注药约2mL后,边退针边注药。注射完毕按摩每一个注射部位,使药物能够均匀的吸收。对照组:采用混合痔内扎外切术。局部麻醉或腰椎麻醉成功后,取截石位,术区消毒,铺无菌巾,消毒肛管,主要是结扎母庤区痔核,具体手术操作方法同上。
1.2.3术后处理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静点抗生素(喹诺酮类为佳)3~5d;每日伤口用复合酶消毒剂纱条换药1次;纳肛普济痔疮栓1枚,早晚各1次;柏硝祛毒洗剂(医院自制制剂,制剂批准文号:冀药制字Z200050833,主要成分:黄柏、芒硝、防风、地榆、花椒、甘草)100mL坐浴2次/d;根据病人大便情况,干燥者,可给于三黄片2~3片口服2~3次/d,或麻杏滋脾胶囊(医院自制制剂,制剂批准文号:冀药制字Z200050844,主要成分:火麻仁、苦杏仁、大黄、白芍、枳实、厚朴)2~4粒口服2~3次/d,尽量控制患者大便每日晨起1次。
1.3疗效判定比较两组术后出现肛缘水肿的几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
2结果
表1两组术后疗效比较
3讨论
混合痔发病率日趋增加,关于混合痔手术方法很多,哪一种方法疗效最佳,这是每一个肛肠科医生经常求索的。混合痔内扎外切术是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肛肠科治疗混合痔的主要术式,拥有40来年历史,复发率低,但术后常见并发症肛缘水肿是难以避免的,尤其环状混合痔术后更易出现,其水肿原因发生于两情况:一种为术后出现切缘水肿,另一种为术后出现炎性外痔。混合痔术后切缘水肿是术中切除外痔时,肛缘部位皮肤松弛,且术中切除保守,容易使切缘外翻,患者术后排便,刺激切缘,加重外翻,使切缘处不能粘连固定,血运受限,炎性渗出,诱发水肿,加重患者疼痛。混合痔术后出现炎性外痔是由于静脉和淋巴回流受阻引起。混合痔患者肛缘存在有静脉曲张组织,本身回流不畅,手术中未能切除干净,术后伤口疼痛,大便刺激,引起内括约肌痉挛,使静脉回流不畅加重,产生术后炎性外痔发生。因此手术中残留静脉曲张组织,术后伤口疼痛和大便干燥是发生炎性外痔的病因。其中残留静脉曲张组织是最重要的原因,也是根本原因。消痔灵注射液的成分主要有五倍子、明矾、三氯叔丁醇及稳定剂等。其中五倍子主要成分是鞣酸,该成分具有较强的收敛性,能使微血管收缩并能使组织蛋白凝固变性纤维化。我们利用消庤灵收敛之功效,采用消痔灵注射和内扎外切术治疗混合痔。先行混合痔内扎外切树去除母痔区痔核。再灵活运用消痔灵四步注射法完成各步注射,其中2、3、4步注射充分利用消痔灵收敛之功效一次去除所有痔核。这就可以防止混合痔术后切缘水肿和炎性外痔的发生。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消痔灵注射术和内扎外切术治疗混合痔,有效地减少了术后肛缘水肿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胡伯虎.大肠肛门病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243-294.
2张东铭.痔的现代概念及其解剖生理学基础\[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1,21(3):27-28.
3周忠波,李爱民.外剥内扎术加消痔灵注射治疗三期内痔及环状混合痔312 例\[J\].中国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8,14(3):281-282.
4代述东,陈朝辉,武琳琳.PPH 联合消痔灵液注射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研究\[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8,14(4):265-266.
5王明春,邓慧敏,吕春利,等.消痔灵高位悬吊,低位缝扎治疗直肠前突\[J\].药物与临床,2009,28(5):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