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显像对蛔虫症的诊断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6861 日期:2025-10-01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显像在蛔虫症诊断中的声像图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36例以腹痛为主诉的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随访、总结分析。结果 患者腹腔管道内均可见一条或数条蛔虫样回声,经驱蛔虫治疗后腹痛缓解或消失、并发症好转或消失。结论 超声显像对蛔虫症有较高的显示率,可作为蛔虫症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关键词】 蛔虫病 超声检查

  胆道蛔虫症是临床急腹症的常见病之一,超声显像不仅方便、直观、有特征性表现,诊断可靠,而且对胃肠道蛔虫亦有较好的显示效果。笔者收集从2004年1月~2008年12月经临床证实的36例蛔虫症声像图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其中男8例,女28例,年龄(38±25)岁。以急腹症就诊29例,其中疑诊胰腺炎3例,阑尾炎2例,胆囊炎8例;偶然发现肠道蛔虫7例,其中上消化道出血4例,贫血查因3例。

  1.2 检查仪器 美国GE-ViVi3,探头频率3.5~5.0mHz,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平静呼吸,检查者多切面顺序探测腹部、肝内外胆管,重点探测脐周及两下腹部。

  1.3 声像图表现 均以符合 “双线状强回声”为主的超声诊断标准[1]。

  2 结果

  2.1 超声诊断结果 声像图呈“双线状强回声”36例,位于胆总管22例(见图1),胆囊腔内3例(见图2),肝内胆管4例(见图1),右下腹肠腔内6例(见图3),双下腹肠腔内1例。位于肠腔内 7例均扭结成团,蠕动明显,伴近端肠腔轻度扩张;1例并发急性胰腺炎,示胆总管明显扩张,胰管轻度扩张,胰腺稍肿大声像;2例并发急性阑尾炎,扩张肠腔内蛔虫散在分布,蠕动剧烈,并于肠间隙可见游离液性暗区。

  图1 图左:为肝右叶胆管内双线状强回声。  图右:为胆总管双线状强回声。(略)  

  图2 胆囊内双线状强回声,动态观察可见卷曲扭动。(略)  

  图3 图左:平行光带头端圆小,麻花样卷曲。  图右:动态观察同一虫体蠕动。(略)

  2.2 临床诊断与转归 本组36例均由B超首先作出提示,1例并发胰腺炎经血检证实,2例阑尾炎经手术证实。36例均反复进行粪便找虫卵检查,均获得阳性结果,其中3例胃镜检查在胃腔内有活虫体2~3条。29例急腹症病人,临床驱虫治疗腹痛解除,并有24例粪便中排出虫体,3例慢性贫血患者经驱虫补铁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6例胆道蛔虫患者未见有虫体排出,但是1年后B超复查胆道未见平行光带强回声,粪便未见虫卵。

  3 讨论

  3.1 一般情况下蛔虫症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排蛔虫或呕吐蛔虫史,粪便查到蛔虫卵即可确诊,但是随着卫生环境的改善及全国学校贯彻肠道感染综合防治方案,近年来蛔虫感染率明显下降,从2004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经临床证实的蛔虫病例36例,都是以并发症入院的,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胆道蛔虫症,本组资料显示占61.11%(22/36),与文献报道占64%基本相符[2],其次是虫体顺胆道钻入胆囊腔3例,占8.33%(3/36),胆内胆管4例,占11.11%(4/36),其它占19.44%(7/36),因未见有相关文献报道,无法比较。

  3.2 蛔虫有钻孔的习性,在人体不适(发热、胃肠病变等)或大量食入辛辣食物,或服用驱虫药物剂量不当等因素刺激下,蛔虫可钻入开口于肠壁的各种管道引起各种并发症。如本组资料显示,1例引起急性胰腺炎患者,超声首先发现胆总管扩张,内见一平行带状强回声,未见蠕动,沿扩张胆管横轴探查胰腺,发现胰腺肿大,胰管扩张,超声提示胆道蛔虫并急性胰腺炎。因为主胰管与胆管在壶腹部汇合,形成共同通道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当蛔虫引起共同通道梗阻时,导致胰管梗阻,形成的局限性炎症有关[3]。2例引起阑尾炎患者,并未见蛔虫堵塞于阑尾腔内[4],但是扩张肠腔内蛔虫散在分布,蠕动剧烈,并于肠间隙可见游离液性暗区。29例钻入胆道、胆囊、肝内胆管者亦引起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肖磊[5]报道胆道蛔虫致肝内多发脓肿1例,本组均未见引起肝内脓肿。3例引起贫血患者,是由于寄生虫感染导致铁丢失过多,引起慢性缺铁性贫血[6],其超声图像显示肠管内出现多个“双线状强光带”组成的团块并可见到虫体在肠腔内扭动。因为蛔虫性肠梗阻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又以2岁以下发病率最高[2],由于以上团块蛔虫均为成人,并未引起肠梗阻。
  
  综上所述,由于蛔虫具有“双线状强回声”特有的声像图特征,在胆道内由于受气体干扰较少,所以较易显示;而肠道内蛔虫由于受肠内容物及肠气影响,超声难以成像,相关文献较多是以高频超声诊断[4,7],但本组资料发现肠道内蛔虫首先均以低频探头(3.5~5.0mHz)显示出“双线状强回声”,再把深度调浅,同样可达到良好显示效果。当肠道蛔虫活动或数量较多或出现并发症时,超声显示率较高,因此对急性腹痛病例的鉴别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不明原因急腹症病例应常规作全腹顺序探测,仔细观察,谨慎除外蛔虫性因素,以免误诊、漏诊。对疑诊肠道蛔虫症的病例超声检查亦可作为筛查手段。

参考文献


  [1] 金树武,冼棠超.现代医学超声诊断学基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110.

  [2]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5.

  [3]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5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721-722.

  [4] 蔡少雨.高频超声诊断蛔虫阑尾腔致急性阑尾炎1例[J].中国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8,6(3):205.

  [5] 肖磊.超声诊断胆道蛔虫症并肝内多发脓肿1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9,15(2):88.

  [6]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64-565.

  [7] 徐明民,朱文军,孟彬,等.高频超声诊断肠道蛔虫症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6(5):342-34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