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中度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6412 日期:2025-09-26 来源:论文网

    作者:粟浩然,付文涛,伍开友,莫除清

【摘要】   目的 比较联合应用左旋氨氯地平及美托洛尔与单用左旋氨氯地平对中度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72例原发性中度高血压病人,给予左旋氨氯地平2.5mg/次,每日1次,治疗4周后筛选出血压控制未达目标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在原来使用左旋氨氯地平基础上加服美托洛尔12.5~25.0mg,每日2次;B组将左旋氨氯地平剂量加大为5mg,每日1次,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降压效果及对心率的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降压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2.50%、12.50%;B组分别为72.50%、22.50%;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有协同降压作用,减少了不良反应并克服了左旋氨氯地平增快心率的影响。

【关键词】 左旋氨氯地平;美托洛尔;高血压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高血压持续及进展可引起全身小动脉病变,使血管壁重构,继续进展会导致靶器官如心、脑、肾缺血损伤。同时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美托洛尔作为临床治疗高血压病的一线药物,在单独使用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笔者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它们联合使用于中度高血压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按照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诊断标准[1],选择2005年2月~2008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或专科门诊治疗的中度高血压患者172例。所选病例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病窦综合征,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严重心衰,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患者。对服用其它降压药物的患者在治疗前停用3~5天,以此时所测血压为治疗前基础血压。对入选病例均测量、记录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然后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次,每日1次,4周末复查并记录血压,筛选出收缩压(SBP)≥18.62kPa和(或)舒张压(DBP)≥11.97kPa病人80例,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58.6±6.8)岁,病程3~22年。将入选病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40例,两组年龄、性别、血压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1.2 给药方法 A组在原来使用左旋氨氯地平的基础上加服美托洛尔12.5~25.0mg,每日2次。B组将左旋氨氯地平剂量加大为5mg,每日1次,两组均观察8周。

  1.3 观察项目 全部病人每周测血压2次或3次,并观察不良反应,记录心率,治疗前后检查肝肾功能、心电图、拍胸片、查眼底、血尿常规、电解质。降压疗效按卫生部制定的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2]:显效:DBP下降≥1.33kPa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66kPa;有效:DBP下降&<1.33kPa并降至正常或下降1.33~2.53kPa或SBP下降≥3.99kPa;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降压疗效 经8周治疗后,A组总有效率为92.50%,其中显效27例,有效10例;B组总有效率为72.50%,其中显效21例,有效8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54,P&<0.05)。提示左旋氨氯地平与美托洛尔合用较单用左旋氨氯地平加大剂量治疗高血压病效果较优。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化 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心率变化情况(略)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t=2.37,P&<0.05,b:t=5.21,P&<0.01;与A组相比较,c:t=7.02,P&<0.01

  2.3 不良反应 A组发生5例,表现为头痛、头晕、面红、恶心、食欲不振、失眠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未见窦性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发生;B组发生9例,表现为头痛、头晕、面红、心悸、发汗、踝关节肿胀、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0%,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均可耐受,未因不良反应而停止治疗。两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胸片、电解质、血尿常规、眼底情况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3],动脉血压过高多半是由于中小动脉过分收缩 ,引起外周阻力增高所致 ,因此许多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主要是通过降低血管(特别是中小动脉)平滑肌的张力而发挥作用的,尤其是钙离子拮抗剂对降低血管平滑肌张力具有重要意义。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为新一代长效二氢吡啶钙通道阻滞剂,该药是氨氯地平的左旋同分异构体,去掉了无药物活性的右旋氨氯地平,使不良反应减少,疗效成倍增加,是同类药物中半减期最长和生物利用度最高的降压药,Arrowsmith等[4]证明左旋体的药效是右旋体的1000倍。但左旋氨氯地平降压过程可引起继发性去甲肾上腺素和肾素活性增高,使心率增快,并有头痛、脸红等副作用,临床用药中受到一定的限制[5]。心率增快是高血压和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心率每分钟增加10次,将增加20%的全因病死率和14%的心血管死亡。因此选择降压药的同时,应兼顾把心率也降到满意的水平[6]。美托洛尔通过阻滞中枢神经β受体状态,使兴奋性神经元活性降低,导致外周交感神经张力降低而降压;还能抑制肾素释放,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作用减弱,通过抑制心脏β受体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立位或卧位均可降低血压[7]。
  
  目前联合用药已成为降压治疗的新趋势,两种小剂量降压药合用较一种大剂量降压药单用,所取得的降压疗效更好而不良反应更少。本研究结果表明:左旋氨氯地平和美托洛尔两药合用具有明显协同降压作用,总有效率大于左旋氨氯地平加大剂量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两药联合使用美托洛尔抵消了左旋氨氯地平对心率的影响,使心率与治疗前比较有所下降,与左旋氨氯地平加大剂量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下降。因此,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较单一加大左旋氨氯地平剂量治疗中度高血压病更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2):1060-1064.

  [2] 吴寿岭,周永,刘秀荣,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与氢氯噻嗪降压疗效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4):295-299.

  [3] 彭晓云,温绍君,陶燕铎,等.藏药1号与7号水提液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收缩的抑制作用[J].高血压杂志,2003,11(4):367-370.

  [4] Arrowsmith JE, Campbell SE, Cross PE, et al. Long-Acting Dihydropyriding Calcium Antagonista, 1,2- Alkoxymethel Derivatves Incorporating Basic Substitues [J]. J Med Chem,1986,29(9):1696-1702.

  [5] 葛耀元,张水斌.心血管药物与临床毒性[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78.

  [6] 齐国先,白小涓,胡键.心内科进修医师教程[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57-159.

  [7] 陈国伟,郑宗锷.现代心脏内科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832-842.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