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进行家庭康复指导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10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进行家庭康复指导的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对生活方式的康复指导和支具使用认知效果最佳,96%的病人学到了康复训练的知识。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进行家庭康复指导可以提高疗效,促进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家庭康复;指导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解除髋关节疾患病人的病痛、纠正畸形、恢复功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康复指导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康复指导分为住院期间康复指导和出院后家庭康复指导。其中,出院后家庭康复指导是病人术后半年内,来门诊复诊或护士定期上门应给予的功能锻炼指导。2003年5月~2008年5月,我科对10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进行了家庭康复指导,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10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中,男65例,女43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1.5岁。其中股骨颈新鲜骨折52例,陈旧骨折34例,股骨头缺血坏死22例。
1.2 康复指导
1.2.1 目标 出院后家庭康复指导的目标是继续提高患肢肌力和协调性,尽早恢复正常活动的能力,让患者尽早回归社会。
1.2.2 心理康复指导 心理康复决定患肢功能的康复。部分髋关节疾患病人虽在住院期间对术后康复充满信心,但回家后梢有挫折就可能对手术的疗效和自身的康复能力产生怀疑,从而自行停止功能锻炼[1]。因此,在门诊复诊或定期回访时,对这部分病人及家属必须耐心细致地指导,及时掌握其功能锻炼的进展。不断鼓舞病人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 功能康复指导 出院后病人继续患肢直腿抬高,加强股四头肌肌力。患肢屈髋屈膝:屈髋以90度为限,以加强髂腰肌肌力。伸膝练习:站立位,双手扶双拐或训练横杠,健侧单腿站立,患肢伸屈膝关节。髋外展练习:站立位,双手扶双拐或横杠,健侧单腿站立,患髋外展训练,以40度为限,加强臀中肌肌力[2]。上述练习应遵循持续、缓慢、渐进的原则,注意运动量的控制,如锻炼后局部出现肌肉酸痛、僵硬,经休息30分钟后仍不能缓解者,应考虑活动量过大,应适当减少活动次数。
1.2.4 生活方式康复指导 坐姿:术后第一个月坐的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不超过2小时,以免导致患肢静脉回流不畅,可抬高患肢来改善循环。保持膝关节低于或平于髋部。不宜坐低椅、沙发,不盘腿和做跨步运动,坐时身体向后靠、腿向前伸。睡姿:最好的睡姿是平卧,可稍向左或向右斜卧,健侧侧卧时最好在两大腿间夹一个枕头。如厕:使用马桶或加高的自制坐便器如厕,或在帮助下身体后倾患肢前伸如厕,注意保持膝关节低于髋部。取物:术后2周不要弯腰捡地上的东西,2周后弯腰不超过90度,吃饭时最好把餐具放在面前。乘车:臀部位置在座位前部,身体向后靠,腿尽量前伸。另外最好坐公共汽车或越野车等座位相对较高的车。淋浴:伤口愈合后,患者扶持稳定可靠的物体能自行淋浴,因站着淋浴有一定的危险性,可坐在高凳上淋浴。穿鞋脱袜:坐在床沿双足坐地,伸直健侧膝关节,术侧髋关节外展外旋,膝关节屈曲,用足跟沿健侧下肢前方向近端滑动,然后适当弯腰,伸直双上肢达到患足穿袜的目的。注意屈膝大于90度,以免屈髋小于90度。上下楼梯:遵循好上坏下的原则,即上楼梯时健侧先行,下楼梯时患侧先下[3]。
1.2.5 支撑用具(简称支具)的使用 使用骨水泥固定的病人,在术后需持续使用双拐6周,然后改用健侧单拐3~4周。使用非骨水泥固定假体的病人,要求牢靠的初期固定,过早完全负重会影响假体的远期效果。因此,术后建议持续使用双拐8周,然后改用健侧单拐4周。
2 结 果
有96%的病人学到了康复训练的知识,尤其是对生活方式的康复指导和支具使用指导的认知效果最佳。其中,对生活方式康复指导知识的了解人数由施教前的12%上升到施教后的86%,对支具使用知识的了解人数由施教前的23%上升到施教后的90%。
3 讨 论
我国正逐步进入老龄社会,创伤、骨病的高发率必将导致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人数逐年递增。手术疗效的好坏不但与手术技术优劣有关,还直接与手术前后的护理康复指导、患者的积极参与有关。把手术成功单纯寄托于手术技术,而不进行术后康复训练,特别是出院后的家庭康复指导,不能达到术后应有的疗效以及恢复患肢应有的功能。通过对患者的访视或复诊、护士的心理疏导、康复知识指导,可以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促进心理康复及身体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优化了护患关系,更体现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4]。
参考文献
[1] 赵熙光,李树帧.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81-287.
[2] 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25-227.
[3] 朱红英.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84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9(2):17.
[4] 华 蕾,宋艳霞,孙 燕.34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599-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