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卫勤保障实践与思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6243 日期:2025-09-24 来源:论文网

      作者:周俊奇,孙胜,王谦,王云兵,王林

【关键词】 抗震救灾 ; 医学救援

 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破坏性地震,医院迅速组织抗震救灾医疗队紧急驰援灾区,共计接诊伤病员2729人,收治209人,开展手术30台次,抢救危重伤员27人,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总部工作组视察野战医疗队后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22医院医疗队是灾区携带装备最齐全、自我保障能力最强、工作环境最整洁的医疗分队之一,是一支成建制最先进入灾区的总后医疗队。现将具体做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1 具体做法

  1.1 听令出击迅即行动 震后2小时,医院立即启动预案,成立抗震救灾指挥组,同时进行药品、器材筹措和车辆检修,4月14日21时接到总部命令后,迅即装载物资,抗震救灾医疗队于4月14日23时从医院出发,经道不冻泉、曲玛莱县,绕行近千公里,经过30小时的摩托化急行军,每位队员克服了高原反应、道路颠簸、人员拥挤、气温严寒等重重困难,16日7时安全顺利到达玉树州结古镇,为医学救援的大规模展开赢得了先机、为“黄金时间”内抢救伤病员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16日9时医疗队展开完毕并开始接诊地震灾区伤病员。

  1.2 思想发动调用精兵 要想取得抗震救灾全面胜利,人才是关键,组织是保证。抽调的野战医疗队员都是思想过硬、技术精湛的业务骨干,其中包括科主任6名,护士长3名;党员67名,政审全部合格,建立健全了党、团、群组织。各级组织紧跟救灾进程,及时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决策指示统一思想,用伟大的抗震精神鼓舞士气,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激励壮志、持续不断地搞好思想发动和宣传鼓励工作,通过开展立功创模、火线入党活动,表彰和宣传先进典型,极大地激发了大家不畏艰苦、持续奋战的热情,在工作繁琐、连续作战、极度疲劳等情况下,每位队员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斗志和乐观情绪。

  1.3 药材储备精心筹供 医院野战医疗队经过四年的建设和训练,“三室一库”建设已初具规模。此次抗震救灾在药材选配上,准备了6个机动卫勤分队战救药材基数及391台(件)设备,按照功能实用化、性能可靠化、操作简易化的原则,配齐野战医疗队药品、设备,并将重点放在高原病防治和创伤外科救治上。

  1.4 全力以赴科学救治 在这次抗震救灾任务中,始终坚持以医疗救治为中心任务,按照军委和总后首长提出的“三个确保”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充分发挥医院高原病救治及创伤救治人才优势,各组分工明确,人员积极主动,争分夺秒、昼夜连续奋战,在救治伤员过程中,无论是伤情诊断、伤口处理、手术准备还是手术实施,他们都由专人负责,疑难病症和危重伤情由专家会诊,一切工作以伤员的伤情为主,相互之间绝不推诿。在对住院病人的服务上,饭菜准备精心、组织护理细心、心理疏导耐心。同时充分发挥高原医院的特色,积极主动为驻地营区官兵做好高原病的宣传和防治工作,成功抢救高原肺水肿4例、脑水肿2例,赢得了驻地官兵的一致好评。

  1.5 倾力保障方式多样 在救治方式方法上,我们采取门急诊和巡诊前接相结合的办法,主动深入洲、县大街小巷及乡村,遇到急需住院的伤病员,马上后送至医疗队进行详细诊断及救治,做到尽量不漏一名伤病员。在结古镇、隆宝镇、禅古村、甘达村等驻地,巡诊5400余人次,发放药品3000余人次。在保障救治好灾区伤病员基础上,还担负了部分部队官兵食宿保障及所在营地部队的伤病员救治任务,与玉树县禅古村签订医疗帮扶合作协议书等。

  1.6 预案准备完善配套 我们结合部队担负的高原地区医疗救治任务修订完善了卫勤保障工作预案。预案的种类齐全、格式规范、内容实用,与本级救治方案相配套,与上下级保障方案相衔接。计划中,不仅把部队行动各个阶段所需的物资、油料、运力、经费等分项排列,还明确了保障物资的来源,组织保障的方法;特别是对需征用的军民通用物资,把品种、数量、征用筹集所需时限、分配方案、输送方式、供应衔接等一一加以明确,这样使计划更具有了可操作性。

  1.7 严防死守预防为主 此次抗震救灾,我们重点加强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达到“预防为主”目的,医院专家组织编印下发了《高原病防治手册》、《常见病的预防与救治》、《野战救护》、《自救互救手册》等。同时根据高原地区常见病、多发病情况,我们制定了防病计划,将重点放在急性高原病、传染病、冻伤上,尤其突出了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的防治,指导各级群众和部队官兵开展适应性锻炼,提高缺氧耐受能力,锻炼时注意循序渐进,阶梯适应,逐步提高对进入高原的适应能力[1]。加大卫生防疫力度,每天对营区及周围场所进行水源检测、卫生监督、环境卫生整顿和消杀灭工作,深入部队开展防疫技术培训,有力促进了防疫目标的落实。

  1.8 听从指挥令行禁止 玉树灾区属藏族自治州,民族和宗教意识较浓。我们依据长期驻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验,结合地震灾区的实际情况,及时教育官兵要自觉遵守群众纪律,坚决落实“抗震救灾十不准”,要求官兵的一切行动听从指挥,坚决杜绝擅自组织救灾的行为。同时,适时组织官兵学习各级首长的讲话精神,用上级指示精神统一官兵思想。

  2 问题与思考

  2.1 存在的问题 (1)各级预案的拟制不够规范 从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使命要求看,对不同行动的特点和规律认识还不够清楚,预案过于原则性、概念性,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不够强。(2)专业化训练装备模块不够系统 从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使命要求看,专业化训练相对滞后,与多样化任务救治需求不相适应,卫生防疫、心理干预、药材供应和装备维修等力量明显不足,缺乏妇产科、儿科、心理干预等装备模块。(3)药材保障不够科学细化。缺乏不同样式卫勤保障的药材标准和指导性药材抽组目录,储备药材,不够齐全。采用战时药材基数供应标准,存在部分药品数量偏紧的问题,应针对不同卫勤保障模式,制定不同药材携运行标准[2]。(4)卫勤组织指挥不够信息化 此次抗震救灾卫勤组织指挥基本采取传统手段,其卫生物资筹供、卫勤信息统计与上报等主要依靠手工处理,耗用大量人力和时间,一定程度影响卫勤保障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2.2 几点体会

  2.2.1 党委的坚强领导和机关的周密组织是夺取抗震救灾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抗震救灾过程中,院党委始终坚持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决策指示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指导行动,牢牢把握工作大局,及时给与宏观指导,使医疗队坚持了正确的工作方向;机关进行了充分的物资准备,实施了强有力的组织协调,有效解决了全体队员的后顾之忧,激发了一线队员的工作热情,使大家始终保持了高昂的斗志和旺盛的士气。

  2.2.2 支部的堡垒作用和领导的率先垂范是夺取抗震救灾胜利的关键环节。抗震救灾中,医疗队成立的临时党支部,靠前指挥,科学决策,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一线领导干部和党员骨干以身作则、模范带头、不计得失、不顾安危,敢担最险的任务,把大家的积极性最大限度调动起来,创造出了光辉业绩。

  2.2.3 过硬的技术优势和良好的服务水平是夺取抗震救灾胜利的有力支撑。抗震救灾过程中接诊的2729名伤病员,收治住院治疗的209人,开展的手术30台次,没有发生一例感染,一例死亡,一例纠纷,这充分体现了医务人员平时练就过硬的技术,严格医护技术操作规程、加强临床基本功的训练、重视医疗文书的书写,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专业优势和特长。

  2.2.4 科学的卫勤训练和创新训练方法是夺取抗震救灾胜利的前提条件。野战医疗队在近几年训练中狠抓战伤救治六大技术与自救互救训练,严格以新训练大纲为主要依据,着眼未来军事斗争卫勤准备的需要,科学谋划,重点突破,加大训练力度,把握训练重点,创新训练方法,努力提高了卫勤保障水平。

参考文献


 [1] 石文明,卢云峰.陆空联合边境反击作战卫勤保障的难点及对策 [J].解放军卫勤杂志,2005,9(1):20.

  [2] 吕宏迪,俞 平.抗震救灾卫勤分队药材保障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7):615.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