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椎间盘突出症经卧硬板床休息、牵引、药物、推拿按摩、物理治疗及运动等综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62例椎间盘突出根据病人病情分别采用牵引、理疗、运动治疗等措施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多项康复治疗和足够的疗程后458例病人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率99.13%。4例因马尾神经受压症状未缓解接受手术治疗。结论 椎间盘突出症病程长,恢复慢,复发率高,病人经过综合治疗和足够疗程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牵引; 理疗;功能锻炼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he combined treatment on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462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ere given traction, or physical therapy, or movement therapy according to their actual condition; the curative effect was analyzed. Results After multiple therapies of rehabilitation within adequate courses, 458 patients had great improvement and the effective rate reached 99.13% while 4 cases had to receive surgical treatment as the symptoms of the oppressed cauda equine were not relieved. Conclusions Lumbar disc herniation has such characteristics as long course, slow recovery and high recurrence; the combined treatment within adequate courses is of good clinical effect and can help the patients soon resume normal work and living.
KEYWORDS lumbar disc herniation traction physical therapy functional exercise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疾病之一。以腰4、5,腰5至骶1节段最多见。本科2005年1月至2009年 1月共收治该病患者462例,我们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1]。现将治疗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2例患者,男302例,女160例,年龄26~67岁,平均年龄 46.5岁。从事重体力劳动者206例,轻体力劳动者166例,机关干部90例。MRI和 CT 检查诊断腰4~5突出者104例,腰5、骶1突出者85例, 腰4~5、腰5至骶1突出者273例,其中伴腰椎Ⅰ度滑脱者5例。其中2例有糖尿病、高血压史。
1.2 治疗方法 分别选择性接受卧床休息、药物治疗、骨盆 牵引、推拿按摩、物理治疗等康复治疗手段。
1.3 结果 458例患者症状、体征缓解,髓核部分还纳、缩小或移位,压迫症状缓解,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有效率99.13%;4例腰5至骶1椎间盘突出伴椎体滑脱者,因大、小便障碍未能缓解接受手术治疗。
2 治疗措施
2.1 急性期治疗和护理 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硬板床休息2~3周,减轻腰椎负担,避免久坐。护士应做好日常生活护理。
2.1.1 实施生活护理包括床上吃饭、洗漱、大小便等,减少活动,便于恢复。
2.1.2 指导进高蛋白、高热量、高钙、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蛋花、稀饭、面条、瘦肉、鱼肉、新鲜蔬菜、水果等;并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每日2~3次,每次10~20 min,防止腹胀和便秘。少吃糖类、生冷硬及油炸食品。
2.1.3 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训练,防肺部并发症发生。方法:放松后闭嘴用鼻深吸气,然后用口慢慢尽量呼气,吸气时间约1/3,呼气时间约2/3。如此反复进行8~10次为1组,每日4~6组。还可以指导病人吹气泡,即用一输液空瓶,内盛半瓶清水,嘱病人用塑料吸管向瓶内水中吹气泡,以增大肺活量,减少呼吸道阻力和无效死腔,每日三次,每次15~20min。鼓励病人有效咳嗽及咯痰,积极协助深呼吸,在呼气约2/3时咳嗽,反复进行。各种方法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
2.2 药物治疗 以脱水减压、活血化瘀为主。正确及时执行医嘱。疼痛剧烈者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30min输完,每日3次,连用3~5天,以保证效果。
2.3 骨盆牵引 牵引以间断牵引为主 。老年骨质疏松者慎用,注意保持牵引姿势正确。方法 :垫高床尾20cm,以保持头低足高位。病人平卧位,抬高双下肢,使髋关节和膝关节分别屈曲60度,腰大肌放松,腰椎平坦,椎间盘压力降低,有利于髓核还纳。牵引力量视病人病情、体格和肌肉发达情况而定,一般在7~15kg。患者感觉疼痛减轻有舒服感。牵引每天1~2次,每次20~30min。牵引解除后平躺3~5min 才起立,防止体位突变引起不适。完毕后腰围保护制动腰部。
2.4 推拿按摩治疗 根据病情采取点、推、揉、搓、搬等手法配合穴位按摩以达到突出物还纳,粘连松解,神经根压迫解除,症状缓解。方法:先用推、揉、搓等手法放松肌肉, 再做手法[2]。早期使用斜扳手法,后期症状减轻后用压腰、挤腿动作。注意运用巧力,切忌动作粗暴[3] 。按摩每日1次,每次30~40min 。完毕后腰围保护制动腰部。
2.5 物理治疗 酌情采用中频电、高频电、红外线、直流电加中药外敷治疗,促使突出部位水肿消退,粘连松解,炎症反应减轻,症状缓解[4] 。注意理疗频率适中,太低达不到治疗效果,太高会使疼痛加重。
2.6 运动疗法 病人疼痛缓解后,即开始腰背肌功能锻炼,加强腰背肌的保护功能。方法 :从“五点”支撑 、“四点”支撑 、“三点”支撑 、“飞燕式”逐步进行 。“五点”支撑即去枕仰卧位,用头 、双肘 、双足与肩宽支撑将身体抬高离开床面, 形成拱桥式;“四点 ”即双手反叉至肩下 、双足与肩宽支撑; “三点”即用头和双足支撑,双手抱于胸前;“飞燕式”即俯卧位,以腹部支撑抬起上身,双上肢肘关节和下肢膝关节伸直抬高,上述动作抬高持续 8~10s, 放平 6~8s,反复40~60次,每日训练2~3次。锻炼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避免疲劳。
2.7 心理护理 由于长期慢性疼痛和急性发作,常常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担心瘫痪的发生,所以患者易产生焦虑不安和恐惧心理。护士应耐心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和治疗原理,介绍成功病例和坚持体育锻炼和腰背肌肉锻炼的重要性,消除焦虑和恐惧心理,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8 缓解期康复指导 (1)病人卧床3周后可戴腰围下床活动,但应避免负重。平时强调多卧床休息,以解除机械性压迫、病变组织压迫神经和脊髓而致疼痛、麻木等不适症状加重。(2)减轻腰部负担,避免过度劳累,尽量不要弯腰提重物,如捡拾地上等物品宜双腿下蹲腰部挺直,动作要缓。(3)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要注意持之以恒。(4)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要有规律,注意保暖,保持心情愉快,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待疾病。(5)掌握正确的下床方法:病人宜先滚向床的一侧,抬高床头,将腿放于床的一侧,用胳膊支撑自己起来,在站起前坐在床的一侧,把脚放在地上,按相反的顺序回到床上[5]。
2.9 健康教育 国外专门为患者准备了腰痛防治课,在患者与医生接触时进行,防治课的目的是指导患者如何从防治角度帮助自己。适合我国国情的有:(1)休息与松弛;(2)药物;(3)理疗;(4)体操;(5)腰围的应用;(6)辅助工具的使用;(7)避免肥胖;(8)应做的和不应做的活动;(9)正确的姿势等。指导患者正确的站、行、坐、下蹲拾物和系鞋带,多用推少用拉以及正确的起床姿势,改变不良姿势和生活方式。
3 结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慢性劳损使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致。多见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青壮年 。通过休息、盆牵引 、推拿按摩 、 物理疗法等康复治疗措施和足够疗程,使脊柱制动,减少刺激,减轻神经根粘连 、 压迫、 水肿,缓解症状 。实施各项措施应因人施治 、因人施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效果, 及时调整治疗剂量和方式,更好地发挥各项治疗作用 。加强健康教育,出院后跟踪随访, 预防复发,达到身心全面康复。
参考文献
[1] 毛容秋,刘康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进展[J].广西医学,2000,22(1):91-92.
[2] 白碧瑶.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概况[J].医学文选,2004,23(3):382-383.
[3] 赵 利.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4(18):199-255.
[4] 黄桂明,李 群.牵引配合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18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2,18(5):23.
[5] 刘志雄,王卫青,雷 铭.适用骨科护理手册[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