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5806 日期:2025-09-19 来源:论文网

     作者:郑驰,谭映军,刘曦,许贲,王魁英

【关键词】 地震灾区;卫生防疫;组织管理;实施办法

汶川地震发生后,成都军区总医院外派的抗震救灾医疗队在现场急救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就地转为医疗(防疫)队,坚持防疫和救治同时抓,进村入户开展防疫消毒和送医送药,确保了驻地无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拓展了医疗队的救灾职能.现将我们的做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1 加强防疫调查、做好防疫准备是前提

  大灾之后防大疫,医疗队在一线地震灾区实施伤员现场救治的同时,根据灾区少数人畜尸体未及掩埋、正常给水渠道中断、废墟垃圾滋生蚊蝇且灾区原有医疗力量受灾较重等情况,判断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将是一项随之而来且十分艰巨的任务,确定了“既要抗大灾,更要防大疫”的工作思路,并对灾区卫生防疫工作进行了前期准备。针对医务人员相对缺乏卫生防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主动邀请防疫专家,开展卫生防疫专业培训。因携带的急救药品多、防疫药材少,医疗队及时向军地卫生救灾指挥部申报、请领了防疫物资。对驻地广元市青川县乐安寺乡的医疗救治及卫生防疫情况进行了现地调查,通过走访乡卫生院查询医疗资料、汇总分析就诊群众疾病构成,摸清了驻地群众的主要伤病情构成,分析了疾病谱发生原因,对可能出现的传染病进行了判断,并拟定了针对性的防治预案,为卫生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加强与灾区地方卫生力量的协调是关键

  接到上级就地转为防疫队的命令后,医疗队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迅速地完成了工作角色的转变和工作职能的转化。首先是加强宣传教育,在救护车上增设了播音喇叭,临时改为防疫宣传车,每日派出医务人员,乘车顺公路沿途入村,通过广播宣传卫生防病知识,并向灾民发放自行编印的《卫生防疫手册》。扎实开展进村入户活动,深入驻地周围居民点,对厕所、帐篷、垃圾堆、家畜圈养地等,坚持每日消毒两次。因驻地乐安寺乡有江西防疫队、乡卫生院等数家卫生防疫机构,防疫任务基本重合,导致被关注的地方重复消毒,蓄积药物浓度,易忽略的区域无人问津,形成防疫死角。为搞好防疫统筹协调,医疗队主动提请乡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召开了军地卫生防疫工作协调会,确定了分片包干、各负其责的总体思路,并按行政村划分了任务范围,明确了各家的任务职责。同时针对驻地周边乡镇医疗防疫力量相对薄弱的现状,主动扩大防疫及巡诊范围,在有效完成分管区域防疫工作的基础上,定期派出人员加强周边乡镇的防疫力量。

  3 发动灾区群众参与防疫是基础

  因地震灾区属山地地形,村民居住比较分散,不少居民点位于崇山峻岭之中且不通道路,单由医务人员保障每日两次的防疫消毒十分困难,且防疫工作是灾区的一项长期工作,仅靠医疗队来实施,容易出现医疗队一撤离,防疫工作就中断的情况。因此医疗队及时地转变了工作重心,深入发动驻地群众、积极培训防疫骨干。通过乡政府出面协调,医疗队指定各村村长为该村防疫负责人,每户居民确定1名人员为防疫骨干,按村划防疫范围,每户定消毒区域,发动群众利用地方政府下发的防疫药材开展消毒工作。医疗队员分入各村,集中组织村民进行防疫知识培训,重点是深埋死亡人畜尸体、分类处理各种垃圾、传染疾病症状鉴别、疑似病例上报渠道、消毒药品稀释比例、防疫器材使用方法和饮食饮水消毒措施等等。培训结束后,医疗队的工作重点转为每日进村入户,检查督导群众消毒工作开展情况和定期抽样检疫饮水、饮食,评价消毒效果。

  4 坚持医疗防疫两手抓是根本

  防疫工作的目的就是防止灾区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即要通过反复消毒,从源头上杜绝传染病的发生;又要通过对已发生疾病的诊治,从传染环节上切断传染病的流行,因此要做好防疫工作,必须坚持防疫和治病同时抓。因此医疗队根据卫生防疫工作的特点,统筹使用医疗力量,兼顾防病治病需求,医疗队将医务人员分成医疗与防疫两个小组,医疗组留守营区,坚持24小时值班,接诊每日来队求医的当地群众和救灾官兵;防疫组在深入各居民点开展防疫工作的同时,为驻地群众开展送医送药活动,除挨家挨户进行巡诊外,特别是利用好村民假日赶集、发放救灾粮食的机会,集中对驻地群众实施医疗服务,如发现疑似病例,则立即进行病情登记和症状排查,并跟踪入户跟接触人群进行观察鉴别,在疑似传染病的潜伏期内,对所有涉及人群的资料逐班交接,每日随访,直至发生的病例全部治愈且无新增病例。既防止了驻地传染病的流行,又对已发生的疾病及时采取了有效处置,切实体现了防疫效果。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