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背动脉穿刺建立临时血液透析通路的护理体会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5432 日期:2025-09-16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动脉穿刺;血液透析;护理

迅速建立血液通路是确保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疗效和关系病人存活的首要条件。临时性血管通路常用于逆性急性肾衰,各种毒物,药物中毒和慢性肾衰动脉静瘘尚未成熟而突然发生失代偿。对急需要建立临时血液通路的患者,可行股、肱动脉穿刺和获得足够血流量,但并发症较多,所以我们多采用足背动脉穿刺。2006年~2008年我们共穿刺108次,穿刺成功率在90%以上,并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操作方法和体会简述如下。

  1 操作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护士以指触及足背动脉明显处,皮肤局部进行常规消毒后,左手食指及拇指绷紧足背皮肤,右手持16号内瘘穿刺针,距明显搏动点1cm处,以20~30度角刺入皮肤,向前推进直刺足背动脉,见回血后稍向前平行进0.5cm,用胶布固定好针柄,里连接管道即可开始透析和灌流,血透过程中观察针头有无脱出,穿刺点有无出血,病人有无何不适。出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处理。结束后拨针,先在穿刺部位贴上创可贴,再垫上消毒纱布用力按压针眼5分钟,而后用止血带固定、压迫30~40分钟撤去。

  2 疗效观察

  足背动脉穿刺建立血液通路,以保证有足够的血流量和充足的透析时间,108次穿刺中,其中98次平均血流量维持在160~220ml/分,透析和灌流3~4.5小时,86次急性肾衰的尿素氮和肌酐下降率达内外瘘透析水平。

  3 护理体会

  (1)足背动脉穿刺在紧急血透时,不但能在最短时间内建立足够血流量的血管通路,而较其他部位来得迅速,又不增加心脏负荷,100次穿刺中每次操作仅用10分钟,迅速安全,为抢救危重病患者争取时间。(2)穿刺足背动脉优于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处皮下无脂肪且表浅,即使穿刺失败也不易造成血肿、皮下淤血,而且创口渗血少,止血方法简单,时间短,容易固定,患者活动不受限,易于接受。对慢性肾衰需作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顺利通过内瘘成熟赢得时间。(3)足背动脉可反复穿刺,其中慢性肾衰穿刺超过30次,始终没发生并发症。(4)年龄较大,下肢高度水肿,末梢循环差的患者,不易采用足背动脉穿刺,尽量采用股静脉或颈静脉置管。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