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危险因素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4544 日期:2025-09-07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在住院期间发生 SBP25例的肝硬化腹水病人和101例未发生SBP的肝硬化腹水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以有黄疸、凝血酶原活动度(PEA)低于40%、腹泻、上消化道出血、其它部位的感染、腹水总蛋白浓度低于10g/L等为分析因素,在SBP分别为18例(72.00%)、21例(84.00%)。12例(48.00%)、9例(36.00%)、6例(24.00%)、22例(88.00%),在对照组分别为49例(48.51%)、56例(55.44%)、26例(25.74%)、16例(15.80%)、8例(7.92%)、19例(18.81%),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黄疸、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腹泻、上消化道出血、其它部位的感染、腹水总蛋白低于10g/L,均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危险因素。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水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是肝硬化腹水病人的常见并发症。一旦发生可使病情加重、黄疸加深,出现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直接或间接致病人死亡。我科对以往所收治的肝硬化腹水并SBP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其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预防该并发症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我科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的住院病人,126例人院时诊断均符合1995.05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肝赘斡不曜技?SBP诊断标准。
以往院期间发生SBP的25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8人,女性7人,年龄14-75岁,平均49.4岁。以未发生SBP的101人为对照组,其中男性72人,女性29人,年龄17-70岁,平均49.1岁。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统计方法采用率的比较的卡方检验。
  2 结果
如附表显示:黄疸、PTA低于40%,腹泻、上消化道出血、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腹水总蛋白浓度低于10g/ L,在SBP组和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3.1黄疸、VIA降低是肝脏损害加重的表现。在肝硬化病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降低,特别是占该系统90%的肝单核-吞噬细胞功能显著受抑制,而肝硬化病人发生菌血症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抑制的程度直接相关。因此,在有黄疸和PTA降低的肝硬化病人,由于肝功损害严重,单核-吞噬细胞功能尤为低下,发生SBP的危险性就高。
  3.2肝硬化时肠道菌群分布异常,另外门高压使肠粘膜充血水肿透性改变,屏障作用削弱,使肠道细菌壁直接向腹腔渗透。因此,SBP主要由肠道细菌感染所致,腹泻时可进一步损害肠粘膜屏障,使肠道细菌更易进入腹腔发生SBP。
  3.3上消化道出血可导致肝功能进一步损害,降低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另外,肠道积血可使肠腔内细菌生长活跃,并且失血又削弱了肠粘膜屏障功能,细菌易穿肠壁引起菌血症或腹腔感染发生SBP。
  3.4肝硬化病人长期营养不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身体其它部位的感染。一旦发生,则感染不易控制,这些部位的细菌可侵入血液,引起菌血症。当细菌定植于腹水,易形成SBP。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肝硬化腹水病人腹水中非特异性的抗菌活性与肝硬化病人SBP发生率呈高度负相关,而腹水的抗菌活性与腹水总蛋白浓度密切相关。当腹水总蛋白浓度低于一定程序,腹水就失去了消除细菌的能力,而腹水本身就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故易发生 SBP。
  通过对肝硬化腹水并SBP危险因素分析,我们认为临床工作中应重视保护肝功能,避免腹泻、上消化道出血及其他部位的感染一对腹水总蛋白浓度低者应积极利尿,提高腹水蛋白浓度,增强抗菌活性,对有以上SBP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如疑有SBP立即进行诊断性穿刺,尽快使用有效的抗菌素,积极控制SBP,以避免由此而致的不良后果。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