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全麻下扁桃体摘除术后复苏监护体会及处理方法。方法 68例小儿全麻下扁桃体摘除术后复苏监护,主要项目包括连续血氧饱和度、脉搏、呼吸等,并就不同处理后上述监测指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68例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后SpO2监测发现58.82%患儿存在不同程度低氧血症,主要原因为手术,麻醉插管致局部粘膜水肿,充血阻塞呼吸道,其他原因为局部出血,分泌物增多,舌后坠等。结论 术后通过复苏监护发现,部分患儿存在不同程度低氧血症,根据不同原因,对症治疗避免因缺氧造成中枢损害及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 扁桃体摘除术 低氧血症
小儿扁桃体手术现多采用全麻下剥离摘除术,较之挤切法摘除扁桃体,具有安全、解剖层次清晰,止血彻底,心理刺激少等优点。然而,由于麻醉插管,手术的刺激以及麻醉药物影响等因素,可使术后患儿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导致新的呼吸道阻塞,通气量下降和低氧血症[1]。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1月4,68例全麻下扁桃体摘除术后患儿复苏监测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并探讨临床处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 扁桃体剥离摘除术后68例患儿,年龄2岁-11岁,男44例、女24例,其中合并腺样体刮除术16例。
1.2 麻醉与手术方法 术前肌注0.15-0.3mg 阿托品针,入手术室后肌注氯胺酮5-8mg/ kg,插管后接呼吸机, 静脉注射咪唑安定3mg/ kg, 依托咪酯3mg/ kg,司可林3-5mg/ kg,维持。手术采用剥离法摘除扁桃体,术毕送复苏监护室。
1.3 监测 应用美国PC - 560型心电监护仪对术后小儿进行连续血氧饱和度,脉搏、呼吸监测,记录入监护室即刻,吸氧后(SpO2 &< 95 %均给鼻导管吸氧,氧流量1.5/ min) 及停止吸氧后的SpO2 ,脉搏呼吸变化和吸氧时间。同时静脉给抗生素,止血药物及氟美松应用,对口腔、咽腔分泌物及时清理。少量渗血用纱布球压迫,对明显出血点,以止血钳钳住后,结扎或缝扎止血。
2 结果
68例患儿术后并发分泌物增多30例(44.12 %),出血4例(15.88 %),舌后坠8例(11.76 %),呼吸困难20例(29.41%)。停止吸氧后观察1小时SpO2&>95 %送归病房。
3 讨论
3.1 小儿扁桃体摘除多因扁桃体过度肥大影响通气或扁桃体反复发炎作为病灶引起全身免疫疾病而行。此类患儿多表现为自身免疫力弱,对外界致病因素抵抗力差,发育迟缓等,目前小儿扁桃体手术多采用全麻插管下扁桃体剥离摘除术,被认为安全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术式。由于插管对气道损伤,手术刺激及麻醉药物等影响因素,通过本组资料显示,有一半以上患儿术后发生低氧血症,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均可影响患儿预后。术后复苏监护下对脉搏、呼吸、氧饱和度监测是一种无创伤、可靠的血氧监测方法,临床可以估价机体的氧和状态,报告低氧血症程度,对诊断、治疗及护理有重要指导意义。
3.2 本组资料显示,34例小儿全麻扁桃体剥离摘除术后SpO2监测显示,58.82 %(20/34) 的患儿存在不同程度低氧血症。全麻插管,手术刺激及麻醉药物因素是其主要因素,术后分泌物增多,出血、术腔粘膜水肿,舌后坠亦是常见呼吸阻塞因素。术后复苏监护,并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改善缺氧,畅通呼吸道是非常必要的。
3.3 患儿术后进入复苏监护室,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首要工作。①术后及时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减轻呼吸道及咽腔粘膜水肿程度,必要时可做雾化吸入;②观察病情变化,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注意出血情况,并尽量减轻操作对患儿刺激,倘若SpO2下降明显,应暂停处理,避免刺激;③合并舌后坠患儿应及时改变体位,必要时置入口咽通气管,保持有效通气;④吸氧,常用鼻导管吸氧,此法简单,易使用,不干扰呼吸,并发症少,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短时间内吸入纯氧,可提高吸入氧浓度,改善机体缺氧状态,是预防和治疗低氧血症的重要方法。
3.4 小儿氧储备很少,而耗氧量高,对缺氧耐受性差,任何原因所致的入氧浓度下降或通气量减少,均可发生低氧血症。因此,加强术后监测和处理,避免因缺氧造成的中枢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张燕,杨彦忠,马建刚,等.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后ICU监护及综合处理体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2. 9 (5) :284 - 285.
小儿全麻下扁桃体摘除术后复苏监护及处理体会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