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血栓栓塞病人的护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4146 日期:2025-09-03 来源:论文网
【摘要】 肺血栓栓塞症(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肺栓塞的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是第三位常见心血管疾病。但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常被误诊和漏诊。肺栓塞一旦发生,肺动脉管腔堵塞,血流减少或中断,引起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改变。轻者几乎没有任何症状,严重的患者肺循环阻力突然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心排血量下降,心脏和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休克甚至死亡。肺栓塞的后果是严重的,它不仅会给病人带来痛苦、增加病人治疗的费用和住院时间,而且疼痛等症状还影响着病人生活的各个方面。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肺栓塞的重视,其预防和早期诊断治疗水平已有很大提高。护士应提高对于肺栓塞的警惕性,结合整体护理的观念为高危人群及发病者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护理。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心血管疾病 护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8例肺栓塞患者中,男6例,女2例;50岁以上者5例,50岁以下者3例;长期卧床者4例,心肌梗死2例,心房纤颤2例;均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栓子脱落引起,经过内科的治疗基本痊愈,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2.临床表现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主要取决于血管堵塞的多少、发生速度和心肺基础。通常呼吸困难、晕厥或发绀,预示患者有致命性危险,需及早正确诊断及治疗。常见的症状如下。
  1.3.心理社会因素 肺栓塞常为突然发病,病情危急,患者有濒死感、恐惧和烦躁不安。患者的家属面对这样突发的严重的状况,会感到难以接受和无能为力。特别是治疗所需要的费用较多,患者和家属因其经济能力有限等因素处于应激状态,情绪不稳定,心情急躁。护士在全力抢救患者的同时,也要理解患者和家属的心情,多做解释工作,取得配合。
  2护理措施
  2.1急性肺栓塞的急救护理
  2.1.1.监测生命体征 急性肺栓塞起病急,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患者必须卧床休息。重症患者应监测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心率/律、体温和心电图、血气分析等检查结果。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备好抢救药物和设备。
  2.1.2.氧气治疗 氧分压低于65mmHg者,应给予高浓度吸氧。一般采用鼻导管吸氧,吸入浓度应使血氧饱和度达到90%以上为宜。对于PCO2低的患者应采用面罩吸氧,严重低氧血症者可给予机械通气。
  2.1.3.镇静、止痛 酌情给予镇静止痛药物,缓解疼痛、解除紧张焦虑。常用的药物为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这类药物比麻醉剂对缓解胸膜刺激引起的胸痛更有效。
缓解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引起的肺血管痉挛和冠状动脉痉挛,可给予罂粟碱30mg,皮下、肌内或静脉注射,每小时1次,该药也有镇静和减少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2.1.4.限制静脉补液量 为避免诱发右心衰,应控制液体输入量在500ml以内。   2.1.5.合并休克者的急救 遵医嘱配合抢救,备好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等抢救药物。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和尿量变化,迅速纠正引起低血压的心律失常,如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如出现呼吸衰竭且严重低氧血症可短时应用呼吸机,同时积极进行抗凝和溶栓治疗。
  2.2治疗配合
  2.2.1.肺栓塞介入治疗的护理 肺栓塞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导管肺动脉血栓去除术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两种方法。经导管肺动脉血栓去除术即将介入导管送至肺动脉血栓部位,利用机械方法吸出或研碎栓子,也可在局部注射药物进行溶栓。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急性大块肺栓塞或亚急性肺栓塞过了溶栓时间窗的患者,行该项治疗可以快速恢复肺血流,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挽救患者生命。
  2.3用药护理
  2.3.1.肺栓塞溶栓治疗的护理 溶栓治疗能快速溶解血凝块,提高血流动力学参数,有利于休克或低血压患者的生存。所以,如果没有溶栓绝对禁忌证,伴有休克或低血压的肺栓塞患者应给予积极的溶栓治疗。
  2.3.2.抗凝治疗的护理 抗凝治疗是肺栓塞的基本治疗。常用的抗凝剂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口服抗凝剂。只要临床高度怀疑为急性肺栓塞就应该开始肝素抗凝治疗。抗凝治疗可以预防血栓再形成,但不能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存在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患者应长期抗凝治疗。
  2.4心理护理
  2.4.1.在急性期,要做好患者和的安抚工作,注意聆听患者的主诉,可以多给予鼓励性和表扬性言语,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
  2.4.2.在康复期,和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出院后的活动和复查计划,做好健康宣教,提供多种咨询的方式,鼓励患者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疾病的复发。
  3讨论
  肺栓塞患者的栓子70%~90%来源于下腔静脉,特别是下肢深静脉。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患者50%~70%并发肺栓塞。因此,DVT被认为是肺栓塞的标志。所以在询问病人健康史时,特别要注意询问是否存在下肢静脉曲张和深静脉血栓的病史。当病人存在血栓栓塞史、恶性肿瘤、静脉曲张、骨盆或下肢外伤史、心肺炎症性疾病和肾病等情况时,护士就应考虑病人是否存在肺栓塞的危险。尤其对处于手术、妊娠、年龄&>40岁、吸烟、肥胖、制动时间过长、口服避孕药、使用雌激素治疗等情况的病人更应提高警惕性。1846年,Vircow提出影响血管内凝血的3个因素:血流淤滞、血管壁受损、血液凝固性提高。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病人更容易患肺栓塞。
参 考 文 献
[1]俞森洋.老年人肺栓塞的诊断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2,21(5):394-397
[2]孙文欣,金宇芬,吕英.肺栓塞治疗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2):134
[3]王辰.肺栓塞[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90-395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