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齐旭红 温智勇 任冰 康枫 张雪梅
【摘要】 目的:探讨囊性脑膜瘤的MR影像特点,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材料和方法: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脑膜瘤,分析其MR影像资料,依照Nauta分型进行分析。结果:多数囊性脑膜瘤具有与典型脑膜瘤相似的MR影像表现,本组17例中,Nauta1型3例,Nauta2型2例,Nauta3型3例,Nauta4型2例,同时有Nauta1型和2型3例,同时有Nauta1型、2型和3型1例,同时有Nauta1型和4型2例,同时有Nauta2型和3型1例。结论: 囊性脑膜瘤具有较特殊的MR影像表现,特别是增强扫描,对囊性脑膜瘤的诊断和分型很有价值。
【关键词】 囊性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RI features of the cystic meningioma so as to avoid the misdiagnosis. Method:MRI features in 17 case pathologically proved cystic meningiomas were analyzed,and nanlyzed according to Nauta. Result : Most cystic meningioma have characteristic MRI features as same as the typical meningioma.Of the 17 case,3 case were Nauta1, 2 case were Nauta 2, 3 case were Nauta 3 ,2 case were Nauta4,there were both Nauta 1 and Nauta 2 in 3 case, Nauta1、2 and 3 in 1case ,both Nauta1 and 4 in 2 case,both Nauta 2 and 3 in 1 case.Conclusion:The cystic meningioma have characteristic MRI features,especially enhancement imaging,is avluable i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sification.
[Key word] cystic meningiom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脑膜瘤为颅内常见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占颅内肿瘤的15%-20%。因其发生在脑外,典型脑膜瘤在MR影像上具有较特征性表现,较易做出正确诊断。但脑膜瘤发生囊变后,其影像学特点有所改变,容易造成误诊。故总结我院经病理证实的囊性脑膜瘤17例,分析其MR影像表现,以期发现其特征性,提高诊断正确率。
1 材料和方法
1. 1一般资料 我们回顾分析了我院2年来17例经病理证实为囊性脑膜瘤的MR影像资料。其中女13例,男4例。年龄32-65岁,平均53.3岁。
1.2检查方法 17例均使用Toshiba Visart4.0 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标准头部线圈,常规行SE序列横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扫描,矩阵为256×256,信号平均次数为2.0,T1加权像TR=635ms,TE=15ms,T2加权像 TR=5000ms,TE=100ms。横轴位层厚5mm,无间隔,矢状位、冠状位层厚6mm,间隔1.2mm。17例均增强扫描,造影剂为先灵公司生产的马根维显,15ml静脉注射,行T1WI横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扫描。
2 结果
本组病例发生于额部大脑镰旁4例,位于额、颞部大脑凸面10例,位于蝶骨嵴2例,位于鞍结节1例。其MR影像表现多数具有较典型脑膜瘤的表现:肿瘤呈类圆形囊实性肿块,多数以实性为主伴有大小不等的囊性变。3例以囊性为主。宽基底与硬脑膜相连,边界清楚,多数边缘可见肿瘤与脑组织之间连续或断续长T1低信号环,周围脑组织受推压改变,可有不同程度水肿带。实性部分呈较均匀等或稍长T1、等或稍长T2信号,部分肿瘤实质内可见与颅骨相邻的片状、放射状短T2信号,相邻颅板增厚。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均明显较均匀强化,囊壁可强化可不强化,其强化与否与分型有关,Nauta3型和4型囊壁不强化。12例可见到脑膜尾征。
本组病例采用Nauta分型,其中Nauta1型3例,Nauta2型2例,Nauta3型3例,Nauta4型2例,同时有Nauta1型和2型2例,同时有Nauta1型、2型和3型1例(图1),同时有Nauta1型和4型2例,同时有Nauta2型和3型1例,1例为多发囊性分叶状病变,囊壁及分隔明显强化呈花瓣状考虑为Nauta1型和2型同时存在(图2)。
3 讨论
脑膜瘤为颅内常见肿瘤,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2000年颁布的神经系统肿瘤分类[1]:为附着于硬脑膜、含有蛛网膜细胞或含有向蛛网膜细胞分化的细胞的肿瘤。多见于40-60岁,20岁以下少见。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2。脑膜瘤中,囊性脑膜瘤占各种脑膜瘤的1.6%-10%。
囊性脑膜瘤的成因文献总结有以下6种[2]:1 肿瘤变性,如粘液性变,这种囊腔位于肿瘤之内;2 分泌型脑膜瘤,肿瘤细胞分泌液体,这种囊腔位于肿瘤之内;3 陈旧坏死灶转变为一囊腔,这种囊腔也位于肿瘤之内;4 肿瘤周围增生的胶质细胞主动分泌产生液体,这种囊腔位于肿瘤周围脑组织内;5 肿瘤周围水肿的脑组织或脱髓鞘变性的脑组织发生囊性变,或者水肿组织的含液间隙融合而成较大囊腔,这种囊腔位于肿瘤周围脑组织内;6 蛛网膜下腔夹在肿瘤和脑组织之间而引流不畅,逐渐形成肿瘤周围囊腔,这种囊腔位于肿瘤和脑组织之间。
囊性脑膜瘤的分型目前多采用Nauta的四型分法[3],Nauta1型的坏死、囊变腔位于肿瘤深部或中央部位,囊腔四周均为肿瘤组织;因常为坏死所致,故其形态和边缘均不规则。Nauta2型的坏死、囊变腔位于肿瘤的边缘部位,囊腔四周也均为肿瘤组织;常位于肿瘤的远颅骨侧边缘,单囊或多囊,规则和不规则形,囊大时可有一段呈现为囊壁状,为薄层肿瘤组织构成。Nauta3型的囊腔不是肿瘤坏死所致,位于肿瘤周围临近的脑组织内,囊壁为增生的胶质细胞所组成。Nauta4型的囊腔位于肿瘤和脑组织之间的蛛网膜下腔所构成,既不位于脑内,也不位于肿瘤内。本组病例按照此分类方法,可单独分为Nauta1-4型中某一型者10例,余7例均为Nauta1-4型中的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型。由于囊变原因多种,多发囊变并不少见,故分型中混合型并不少见。
影像诊断方面,与典型脑膜瘤相比,囊性脑膜瘤的诊断相应增加了难度。本组病例中,图2病例在术前MR检查中即误诊为胶质瘤。但是总体看来,囊性脑膜瘤与典型脑膜瘤有很多相同表现,囊性脑膜瘤与典型脑膜瘤一样,好发于女性,中老年多见。囊性脑膜瘤多数可找到脑外肿瘤的征象,如白质挤压征、临近脑沟、脑池扩大、宽基底与硬脑膜相连。囊性脑膜瘤的实性部分,其MR信号特征与典型脑膜瘤相似,可表现为等T1等T2或稍长T1稍长T2信号,信号强度较均匀。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多数呈明显均匀强化。并可见到与肿瘤相邻脑膜增厚,并出现脑膜尾征。仔细观察发现这些征象,有助于做出正确诊断。如图2病例,回顾观察可以发现病变与蝶骨嵴关系密切(图3)。
综上所述,囊性脑膜瘤的MR诊断虽然较典型脑膜瘤有一定难度,但也还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MR可以清晰显示肿瘤实质、囊腔及周围结构的关系,特别是增强扫描,可显示肿瘤的起源,更好的显示囊腔,对囊性脑膜瘤的诊断及正确分型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 沈天真,张玉林,陈星荣.世界卫生组织脑肿瘤分类的进展.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0;6:219-231
2 沈天真,陈星荣,主编. 神经影像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40-741.
3 Nauta HJW,Tucker WS,Horscy WJ,et al.Xanthochromic cysts associated with meningioma.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1979;42:529-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