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利局授权的中医药专利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3720 日期:2025-08-29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中医药专利;美国专利局;相互影响分析

 专利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的重点领域、技术的发展状况及未来趋势[1],因此,掌握中医药的相关专利情况对于了解其发展情况有重要意义。笔者对中医药相关专利信息进行了深入分析,以系统展示中医药技术领域的发展状况。检索时间范围为1976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检索日期为2009年12月31日。检索的专利信息源为美国专利局公布的核准专利。在美国专利库共检索到中医药领域相关专利308件,再通过人工筛选,最后确定其中289件与中医药密切相关。

  1 授权中医药专利的申请及授权时间情况

  1976年,美国专利局授权了第一批中医药相关专利,这些专利申请于1974年。之后直至1990年是中医药相关专利授权的萌芽阶段,数量较少;1991-1997年,授权的中医药专利开始稳定在5~10件/年的水平,有了缓慢增长;1998年开始至今,美国专利局授权的中医药相关专利以较快速度增长,并在2001年达到峰值(26件)。

  2 授权中医药专利的生命周期情况

  技术生命周期中的专利授权量可表示某技术发展活动(量),权人数量可表示参与某领域研究的机构和人员的状况,观察这种关系就可以掌握该技术领域的成熟度。通过移动平均法调整原始数据而得到中医药领域技术生命周期图(见图1)。

  图1 美国授权中医药相关专利的生命周期图

  从图1可以看出,美国授权中医药专利的生命周期主要表现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萌芽阶段,1977-1989年,相关的专利授权数量和专利权人数量均较少,表明该技术尚处于发展前期;第二阶段:增长阶段,1990-1998年,相关的专利授权数量和专利权人数量均较快增长,表明中医药领域得到更多机构的关注和研究,并相应产生了较多的专利成果;第三阶段:成熟阶段,1999-2000年,专利权人数的增加小于专利核准数量的增加,表明参与中医药领域研究的机构和人员不再明显增加,在该领域不再吸引较多的关注和投入,但授权专利的增加较之更明显;第四阶段:瓶颈阶段,2000年以后,授权专利以及权人数量均呈现明显减少趋势,表明一些机构和研究人员退出了该领域的研究,其专利成果亦相应减少。从中医药专利的生命周期来看,经过34年的发展,中医药研发的投入和成果目前均呈减少趋势,需要有新的重大发现来突破目前的瓶颈状态。

  3 授权中医药专利的所属国家(地区)情况

  美国授权中医药专利所属国家(地区)情况见表1。通过分析美国专利局授权的中医药相关专利的权人(如果缺少权人信息,则以专利发明人代替)所属国家情况发现:①在中医药领域,共有16个国家(地区)在美国申请了相关专利并获得了授权。②对专利权人/发明人所属国家(地区)的专利数量进行排名,前5位的国家(地区)分别为:美国(157个)、中国台湾(35个)、韩国(28个)、日本(24个)和中国大陆(17个)。③美国并不是中国传统医药的发源地及使用大国,但其所获得的相关专利数量居世界第一位,占到总量的54.3%。究其原因,一方面,从获得专利授权的研发人员姓名可以推测其为华人,因此,可以认为美国专利有部分为居于美国的华人所申请;另一方面,可以认为,一些美国机构和研究人员对于中国传统医药有着较大兴趣,进行了研究并获得了专利授权。④韩国和日本对中医药的研究投入及其专利成果较中国这个中医药发明国以及使用大国更显著,而中国的台湾地区也较大陆地区有更好的表现。表1 美国授权中医药专利的国家(地区)排名情况(人)

  4 获得中医药授权专利的机构情况

  分析获得美国专利局授权的中医药专利的机构情况发现:排名第一位的是美国的Woodside Biomedical公司,前6位的机构中有4所为美国所有;另外,香港中文大学和印度的Phytotech Limited 公司获得的相关专利也比较多;中国大陆地区没有一所机构进入前位次的排名。在美国获得中医药相关专利授权的前6位机构情况见表2。表2 在美国获得中医药相关专利授权的前6位机构

  5 授权中医药专利的发明人所属国家(地区)情况

  通过分析在美国获得中医药授权专利的发明人所属国家(地区)情况发现:在中医药领域,共有17个国家(地区)的发明人在美国获得了相关专利授权(见表3),相比专利权人所属国家,印尼虽然没有专利权人,但有专利发明人;根据专利授权的数量,前5位的国家(地区)分别为:美国(229人)、中国台湾(45人),日本(42人)、韩国(36人)和中国大陆(33人)。韩国在美国获得的中医药相关专利虽然较日本多,但其发明人数反而少于日本,可见其参与研究人员比较集中,专利能量较小。表3 在美国获得中医药相关专利授权的发明人数的国家(地区)排名情况

  6 授权中医药专利的发明人情况

  分析美国专利局授权的中医药相关专利的发明人情况发现:排名前7位中有5位居于美国。香港中文大学中医中药研究所的毕培曦教授作为发明人发明了相关专利共4项,居世界第5位。见表4。表4 在美国获得中医药相关专利授权的前7位发明人情况

  7 美国授权中医药专利的领域分布情况

  分别从世界通用的国际专利分类体系(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IPC)以及美国专利局制订的专利分类体系(U.S. Patent Classification System,USPC)来分析中医药专利的技术分布情况。

  7.1 美国授权中医药专利在IPC的分布情况

  IPC是按照专利文献的技术主题进行分类的体系,它是目前世界唯一通用的国际专利分类体系,对海量专利文献的组织、管理及检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通过对中医药相关专利数据的IPC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以识别中医药所涉及的重点领域。美国授权中医药专利的IPC分布情况见表5。表5 美国授权中医药专利的IPC分布情况从表5可以看出,按照IPC进行技术领域划分显示出中医药相关专利主要集中在A部:人类生活必需,占到总量的92.17%。

  IPC设置小类的原则是通过各小类的类名,并结合小类的有关参见或附注尽可能精确地定义该小类所包括的技术主题范围和内容。将中医药专利进一步细分到IPC小类,可以看到中医药的相关创新主要涉及理疗装置,例如用于寻找或刺激体内反射点的装置,人工呼吸,按摩,用于特殊治疗或保健目的或人体特殊部位的洗浴装置;电疗,磁疗,放射疗,超声波疗;医用、牙科用或梳妆用的配制品;诊断,外科,鉴定等。

  每一个IPC小类可再细分成组,表示一个技术主题范围。对中医药专利的IPC小组进行分析,发现中医药专利主要涉及源于水藻、地衣、高级真菌等植物的材料;外科器械、装置或方法;理疗用的定位或刺激人体特定反射点的仪器,如针刺,以及确定/压迫这些反射点的仪器;揉捏按摩器具,由刷或擦来按摩皮肤的器具等。

  7.2 美国授权中医药专利在USPC中的分布情况

  美国的USPC分为大类和小类,大类描述不同的技术主题,而小类描述大类所含技术主题的工艺过程、结构特征、功能特征等。目前的USPC有超过450个大类的专利技术分类,设定大类序号从002至987,全部小类约l5万个,是世界上较详细的分类系统之一[3]。

  美国授权的中医药专利USPC大类、小类排名前10名情况见表6。可以看出,按照USPC进行技术领域划分显示出中医药相关专利主要集中在外科:光、热和电的应用;药物、生物影响和身体治疗合成物等。至于USPC小类情况,中医药专利主要集中于针灸、针压器具、测定身体电阻或导电率以确定针灸穴位、未确定结构的植物或植物提取物活性成分、针灸的方式、捏或深压的器具等。表6 美国授权的中医药专利USPC大类、小类排名前10名情况

  8 结语

  通过分析美国专利局授权的中医药专利,发现1976年授权了第一批中医药相关专利,但直到1998年以后,相关专利才以较快速度增长,并于2001年达到峰值26件。中医药的专利生命周期可分为萌芽阶段、增长阶段、成熟阶段和现在的瓶颈阶段。共有16个国家(地区)在美国申请了中医药专利并获得授权;前5位的国家(地区)为:美国、中国台湾、韩国、日本和中国大陆。美国并不是中国传统医药的发源地及使用大国,但其所获得的相关专利数量居世界第一位。获中医药专利数量排名前6位机构中有4所为美国所有,另外,香港中文大学和印度Phytotech Limited公司获得的相关专利也比较多。共有17个国家(地区)的发明人在美国获得了相关专利授权,前5位的国家(地区)分别为:美国、中国台湾、日本、韩国和中国大陆。分析发明人情况发现,排名前7位中有5位居于美国。香港中文大学中医中药研究所的毕培曦教授作为发明人发明的中医药专利居世界第5位。对中医药专利的IPC和USPC分析结果发现,相关专利与针灸关系密切。中国是中医药的发源地和使用大国,但从专利数据来看,中国在中医药领域进行的研发与成果远不及美国这个没有中医药传统,以及日韩等有中医药衍生医药传统的国家。随着中国国力和科研水平的不断增强,中国也应加强传统医药的研究并形成利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中医药研究成果进行有效保护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陈 燕,黄迎燕,方建国.专利信息采集与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3.

  [2] 李 鹏.国际专利分类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9,6(8):75-79.

  [3] USPTO. What is a USPC Class?[EB/OL].http://www.uspto.gov/ web/patents/classification/help.htm#5,2010-04-08.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