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制萎扶胃丸 慢性萎缩性胃炎 摩罗丹
2004年以来,笔者应用本院院内制剂制萎扶胃丸(浓缩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根据就诊次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制萎扶胃丸治疗组(治疗组)60例和摩罗丹对照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21~30岁7例,&>30~40岁16例,&>40~50岁17例,&>50~60岁12例,&>60岁8例;病程最长15年,最短2年半。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1~30岁4例,&>30~40岁6例,&>40~50岁10例,&>50~60岁8例,&>60岁2例;病程最长14年,最短3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89年中国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专业委员会南昌会议指定的《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1]及1982年重庆全国胃炎诊治座谈会制定的《慢性胃炎的分类及纤维胃镜诊断标准、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试行方案)[2]。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制萎扶胃丸(本院制剂室提供,浓缩丸,每瓶40 g),每次10~15粒,每日3次,饭前服。对照组口服摩罗丹(河北省邯郸制药厂生产,浓缩丸,每瓶200粒),每次8~16粒,每日3次,饭前服。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胃镜、病理等复查,并分别统计临床疗效。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及《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1]拟定。
3.1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食欲恢复;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食欲增加;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任何改善;恶化:临床症状和体征加重。
3.2 胃镜、病理疗效标准
显效:胃黏膜颜色基本恢复正常;胃黏膜糜烂、出血、水肿消失;胃黏膜颗粒状增生、粗糙不平等现象消失,上述3项具备1项者即为显效,或病理检查示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消失,萎缩程度好转1度以上者。有效:上述3项中任何一项减轻或病变范围缩小,病理活检变化有减轻。无效;胃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变。恶化: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有1项较原来加重者。x
【关键词】 制萎扶胃丸 慢性萎缩性胃炎 摩罗丹
2004年以来,笔者应用本院院内制剂制萎扶胃丸(浓缩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根据就诊次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制萎扶胃丸治疗组(治疗组)60例和摩罗丹对照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21~30岁7例,&>30~40岁16例,&>40~50岁17例,&>50~60岁12例,&>60岁8例;病程最长15年,最短2年半。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1~30岁4例,&>30~40岁6例,&>40~50岁10例,&>50~60岁8例,&>60岁2例;病程最长14年,最短3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89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专业委员会南昌会议指定的《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1]及1982年重庆全国胃炎诊治座谈会制定的《慢性胃炎的分类及纤维胃镜诊断标准、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试行方案)[2]。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制萎扶胃丸(本院制剂室提供,浓缩丸,每瓶40 g),每次10~15粒,每日3次,饭前服。对照组口服摩罗丹(河北省邯郸制药厂生产,浓缩丸,每瓶200粒),每次8~16粒,每日3次,饭前服。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胃镜、病理等复查,并分别统计临床疗效。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及《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1]拟定。
3.1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食欲恢复;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食欲增加;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任何改善;恶化:临床症状和体征加重。
3.2 胃镜、病理疗效标准
显效:胃黏膜颜色基本恢复正常;胃黏膜糜烂、出血、水肿消失;胃黏膜颗粒状增生、粗糙不平等现象消失,上述3项具备1项者即为显效,或病理检查示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消失,萎缩程度好转1度以上者。有效:上述3项中任何一项减轻或病变范围缩小,病理活检变化有减轻。无效;胃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变。恶化: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有1项较原来加重者。
4 结果
经治疗,2组自觉症状及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或消失,尤以对纳呆症状的改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临床疗效和胃镜及病理检查的有效率经Ridit分析差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表2。2组均随访6~8个月,治疗组无1例复发,对照组有3例复发。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略)表2 2组患者胃镜及病理疗效比较(略)
5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痞满”范畴。该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上腹疼痛、不适、饱胀、嗳气、泛酸、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现代医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础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临床仍缺乏有效的逆转性治疗手段。
制萎扶胃丸是本院名老中医李树楷等前辈经多年临床实践研制而成的院内制剂,经大量的临床应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制萎扶胃丸在蜜丸的基础上经剂型改革成浓缩丸,具有服用量小、用蜜量少、吸收好等优点。方中太子参、山药、甘草健脾扶正为主;佐三七、延胡索、丹参活血通络、散瘀定痛而改善萎缩病变;以连翘、丹参清热解毒、消痛散结;乌梅、山楂、白芍酸甘化阴、生津和胃;用麦芽、神曲、莱菔子、陈皮消食和中、行滞开郁以振奋中阳。本观察结果显示,本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无论在临床症状,还是胃镜、病理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疗效,在服用制萎扶胃丸(浓缩丸)后,胃镜直视黏膜变化及病理活组织变化是可以逆转的。说明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早期选择制萎扶胃丸(浓缩丸)治疗,不仅可以阻止病变的发展,而且可以使部分病变逆转,这对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
[l] 周建中.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5):318-319.
[2] 李善农.慢性胃炎的诊治问题[J].中华内科杂志,1983,21(5):26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5.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