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霍国敏 耿引循 童晨光 薛茜 石武年 李淑萍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和合治疗仪
2005年1月-2006年9月,武警北京总队医院理疗科与西苑医院理疗科、解放军海军医院理疗科分别共收治24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应用和合治疗仪进行临床试验,现将临床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24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配至试验组与对照组,随机化方案的实施采用SAS软件完成。本试验得到了上述3家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选取病例时的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推荐的诊断标准[1]:①1个月里大多数日子膝痛;②X线关节边缘骨;③年龄≥40岁;④晨僵≤30 min;⑤关节活动时弹响。存在①、②或①、③、④、⑤即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1.2 评定方法
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的《膝关节功能评定表》[1],共100分。其中疼痛、行走能力占30分,疼痛、上下楼能力占25分,肿胀占10分,屈曲角度及强直、挛缩程度占35分。
1.3 治疗方法
采用双盲法,试验组为有序排列,对照组为无序排列,2组仪器外观及加热设置完全相同,由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编号后交由参加研究的医院观察。实验结果由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揭盲再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采用病变部位对置法,即将:“和合治疗仪”(北京太极和合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置于膝关节上方,距离20~30 cm,每日1次,每次治疗40 min,疗程20 d。治疗过程中详细观察相关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主要症状起效时间,并详细记录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使用SPSS12.0,采用t检验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
2 结果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计划入组240例,实际完成238例,其中试验组127例,对照组111例,中途脱落2例。
2.2 2组基线资料比较
(见表1)表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略)注:2组基线资料比较,P&>0.05
2.3 2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定表总分比较
(见表2)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定表总分比较(略)注:2组治疗前比较,T=2.75,P=0.888;2组治疗后比较,T=10.32,P&<0.0001
2.4 2组各项指标积分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3)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积分改善情况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t=2.92,P=0.004,**t=6.64~20.15,P&<0.000 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t=8.86~7.58,P&<0.05,△△t=5.38,8.02,P&<0.000 1
2.5 综合疗效比较
以治疗后积分改善&>30分为显效,&<30分为有效,0分为无效。结果试验组显效60例,有效66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67例,无效32例。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2.6 安全性观察
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
3 讨论
既往我们用声、光、电、磁、热等治病利用的是单一或复合的物理因子,这些物理因子进入人体后的作用范围是一个点和一个面,而“和合能量场”进入人体后是64个高低不一、强弱不一、深浅不一的复合能量作用点,形成一个非常复杂的立体机构能量场。这个能量场各分能量有序聚合,并在聚合中叠加、共振、放大、强化,形成物理学中典型的“场协同”作用,能比其它各种物理因子更有效地作用于人体内部。大量的临床试验表明,这种“协同”后场(微波、远红外等)的生物医学效应远强于单一物理场。本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改善行走能力、上下楼能力、肿胀、屈曲角度及强直挛缩程度方面,疗效显著,花费少、无创伤、无痛苦、宜为患者接受。
参考文献
[1] 娄玉钤.中国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332,3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