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角型青光眼主要是由于前房角被周边虹膜组织机械性阻塞导致房水流出受阻,造成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老年人常见眼病,多数发病患者年龄&>50岁,男女之比为1:2,双眼发病。多见于眼轴短、角膜小、前房浅、房角窄的患者。以远视、阅读疲劳、情绪激动、暗室停留时间过长、局部或全身应用抗胆碱药物等为诱因,冬季发病多。现对临床2009年1月~12月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50例的临床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现对临床2009年1月~12月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50例,其中女27例,男23例,年龄45~83岁,平均年龄64岁。病程6h~3d,均单眼发作,均有剧烈头痛、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严重减退(眼前指数)的症状,入院患眼视力为眼前手动至0.4,眼压56.1~94.2mmHg。
1.2 方法结果 经用缩瞳剂,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及碳酸酐酶抑制剂或高渗剂等迅速降低眼压,至适于手术的时机,在局麻下行行小梁切除术。住院治疗10~14 d治愈出院,视力恢复为0.3~0.8,眼压为正常。术后1年随访病情稳定。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被认为是眼科中最重要的身心性疾病。心理社会因素、生活事件、如工作环境变动、家庭问题、季节变化、寒流入侵、情绪激动、愤怒、悲伤、忧郁、过度兴奋等常可促使眼压急剧升高与波动。这些因素均可成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诱因。详细介绍青光眼急性发作的特点,了解患者心理动态,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支持,保持良好的治疗和护理环境,使病室安静、整洁。提高良好的护理服务。坚持与患者保持积极的情感交流,沟通中进行健康认识教育,让患者在宽松的人际关系中增强在随后的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上的信任,并主动配合,让患者感到我们非常注意他的健康,同时有能力帮助他摆脱疾病困扰增强患者信任度。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情关心患者,尽快通知医生,给予及时治疗,告诉患者疼痛是伴随症状,随着眼压的降低很快能够缓解,鼓励患者密切配合治疗。
2.2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患者入院后应立即通知医生,争分夺秒采取有效措施迅速降低眼压。青光眼急性发作对视神经的损害和预后与高眼压的水平及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如经足量的降压药物治疗数小时内仍不能有效控制眼压,即应进行降压手术以挽救和保护视功能。常用手术方式:前房穿刺术降低眼压。12~24h后再施行滤过性手术。密切观察眼压及全身情况变化。
2.3 药物治疗与护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持续频繁滴用缩瞳剂,这对于年老体弱、恶心呕吐、进食量少的患者容易出现眩晕、脉快、气喘、流涎、多汗等中毒症状,此时应及时擦汗更衣,保暖,防止受凉并报告医生。为减少药物吸收引起毒性反应,滴用缩瞳药后要压迫泪囊区2~3min。兴奋虹膜括约肌,缩小瞳孔可解除周边虹膜对小梁网的堵塞,使房角重新开放,从而降低眼压。常用1%~2%的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每隔5~10分钟一次,瞳孔缩小眼压降低后,改为l~2小时一次。每次点药后应压迫泪囊数分钟,以免经鼻粘膜吸收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碳酸酐酶抑制剂可减少房水生成而降低眼压。常用的为乙酰唑胺,有人服用乙酰唑胺后出现口周及手脚麻木,停药后即可消失。此药不可长期服用,可引起尿路结石、肾绞痛、血尿及小便困难等副作用,若发生此症状,应嘱病人停药并多次少量饮水。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房水生成而降低眼压。常用0.25%~0.5%噻吗洛尔眼药水,每日滴眼2次。有心脏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和支气管哮喘者禁用。高渗剂可在短期内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眼组织,特别是玻璃体中的水分进入血液,从而减少眼内容积。常用的为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快速静脉点滴。对年老体弱或有心血管疾病者,应注意呼吸及脉搏变化,以防发生意外。用药后因颅压降低,部分病人可出现头痛、恶心等症状,用药后宜平卧休息。
3 讨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来势凶猛,破坏性大,一旦确诊,应迅速降低眼压,减少组织损害,积极挽救视力。首先用药物降低眼压,在急性发作期,常联合用药以迅速降低眼压。待眼压恢复至正常后,再行手术治疗。通过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的总体护理,使眼压降低,眼痛及头痛等症状减轻或消失;视力不再继续下降;生活能自理;获取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防治与护理知识;消除焦虑心理;熟悉周围环境,减少外伤机会。
参 考 文 献
[1] 刘家琦.实用眼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355-357.
[2] 葛 坚.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44.
[3] 张龙禄,主编.五官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4-55.
[4] 朱宝卿.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心理护理[J].广州医药,2005,36(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