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早产的的临床治疗方案及原则。方法 早产的治疗包括卧床、期待疗法、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宫缩抑制剂的应用、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及母亲胎儿监护等。结果 200例早产患者基本痊愈。结论 对于有早产风险的孕妇,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脑室内出血(IVH)、PVL的风险,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并不增加感染率。
【关键词】 早产 诊断 治疗
妊娠满28周至不足妊娠37周(196~258日)问分娩称为早产。妊娠满24周至不足妊娠28周间分娩称为早早产。早产分为自发性和治疗性两种,自发性早产包括未足月分娩发作和未足月胎膜早破,治疗性早产为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而需要提前终止妊娠者。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2年1月-2009年1月分娩总数为2120例,其中发生早产20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43岁;肚子都28-36周42例,孕33-36周158例,经过临床分析治疗200例早产的患者基本痊愈。现将临床治疗方案及原则报告如下。
1.2诊断要点
1.2.1 早产的诊断 妊娠28周或以上但小于37周;规律的子宫收缩(每20分钟4次或60分钟8次)伴有宫颈改变或宫颈缩短在80%以上或宫颈口扩张大于1 cm。
1.2.2 早产的预测 当临床不能确诊时,可以应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预测。
(1)超声测量宫颈长度早期诊断和预测早产:宫颈长度预测早产首选经阴道测量,在可疑前置胎盘和胎膜早破及生殖道感染时,应用经会阴测量或经腹测量。
(2)胎儿纤维连结蛋白(fFN)预测早产:
(3)宫颈长度和胎儿纤连蛋白检测联合应用。
2 治疗方案及原则
早产的治疗包括卧床、期待疗法、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宫缩抑制剂的应用、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及母亲胎儿监护等。
2.1 卧床 先兆早产无胎膜早破者建议卧床,可如厕。
2.2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胎肺成熟,同时也能促进胎儿其他组织发育,如肝、肠、肾上腺、皮肤、肾、心脏等。
对于有早产风险的孕妇,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脑室内出血(IVH)、PVL的风险,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并不增加感染率。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指征:①妊娠未满34周而7日内有早产分娩可能者;②孕周&>34周但有临床证据证实胎肺未成熟者;③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不满意者。
(1)糖皮质激素应用方法:地塞米松5mg,im,q12h×4或倍他米松12mg,im,qd×2或羊膜腔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一次。羊膜腔内注射地塞米松的方法适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多胎妊娠则应用地塞米松5mg,im, qSh×6,或倍他米松12mg,im,q18h×3。
(2)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注意事项和副作用:升高血糖;降低母儿免疫。暂时有下丘脑、垂体轴抑制。
(3)禁忌证:临床已有宫内感染的证据。
2.3 宫缩抑制剂 宫缩抑制剂能使孕周延长2~7天,但并不降低早产率。有助于使 胎儿在宫内及时转运到有NICU设备的中心,并能在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显著减少RDS和新生儿死亡。所有宫缩抑制剂均不宜长期应用。
目前常用的宫缩抑制剂包括β受体激动剂、硫酸镁、缩宫素拮抗剂等。
2.3.1 硫酸镁:钙离子拮抗剂,抑制神经肌肉冲动,松弛平滑肌。孕期用药属于B类。
1)用法:硫酸镁的首次剂量为5g,半小时内静脉滴入,以后可将25% MgSO1 60mg(15g)加入5%葡萄糖1000ml中,以1.5~2g/h的速度滴入,宫缩抑制后继续维持4~6小时后可改为1g/h,宫缩消失后继续点滴1 2小时,同时监测呼吸、心率、尿量、膝腱反射。有条件者监测血镁浓度。血镁浓度1.5~2.5mmol/L时可抑制宫缩,但6.0mmol/L时可抑制呼吸,12mmol/L时可使心跳停止。
2)禁忌证:重症肌无力,肾功能不全,近期心肌梗死史和心肌病史。
3)副作用:①孕妇:发热,潮红,头痛,恶心,呕吐,肌无力,低血压,反射减弱,呼吸抑制,肺水肿,心跳停止。②胎儿:NST无反应增加,胎心率变异减少,基线下降,呼吸运动减少。③新生儿:呼吸抑制,低Apgar评分,肠蠕动降低,腹胀。
关于早产的临床治疗方案及原则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