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监管医疗风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有效应对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以及促进医疗机构和谐发展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 文献法,回顾性调查法;结果 2005年至2008暌皆阂搅品缦盏姆⑸手鹉晟咔魇疲灰交妓揭蛩毓泊妫挥梢椒皆虻贾碌姆缦瞻咐佣啵灰交と嗽狈缦辗婪兑馐度狈Γ搅萍际鹾椭耙档赖掠写岣撸灰皆憾砸搅品缦盏墓芾砘坡浜螅榍啡保挥薪⒏咝С中姆缦辗婪对ぞ逑怠4胧?nbsp; 医院应建立多层次医疗风险管理体系与预警机制,做到风险前瞻性管理;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确保管理落实到位;加强全员医疗风险教育,提高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
【关键词】 医疗风险 医疗风险管理 风险预警
随着社会经济和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生活质量的需求及自我保护意识在增强,对医疗卫生保健的期望值也在不断提高,医疗风险日益成为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所谓医疗风险,是指存在于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可能会导致损害或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国际上几个探讨医疗错误的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案例,揭露了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中存在相当程度医疗风险的事实。【1】
1材料与方法
本文资料来源于哈尔滨市某三甲医院2005年至2008年之间的758例医疗纠纷等案卷中有完全处理意见的533例案卷资料,对其进行研究与讨论,其余225例因处理意见稿不完全而未被纳入到此研究中来。本次所收集的数据资料采用Epidata3.1和Excel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存储数据;利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医疗风险的年间分布及处理情况
2005至2008年间哈尔滨市某三甲医院收集整理医疗风险事件758例,其中2005年165例,2006年177例,2007年196例,2008年220例;而在院方做出有完全处理意见的533例案宗中,2005年137例,2006年124例,2007年135例,2008年137例,
如图1可见,医院在2005年到2008年之间医疗风险的发生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而院方对医疗风险事件做出完全处理意见的数量保持在相对平稳状态。
2.2医疗风险的主要成因
调查的533例医疗风险事件中由于医院方原因导致的有249例,由患方原因造成的有197例,由其他原因(如医疗器械质量、医疗法律体制等)造成的有87例,在构成医疗风险事件的原因中医方是造成医疗风险事件的主要成因。
2.3医疗风险的院方成因分析
2.3.1发生医疗风险的科室分析
在医院业务科室中,普外科发生率最高,共56例(22.49%);其次是妇产科,共47例(18.88%);再次是心血管内科,共35例子(14.04%),最后是心胸外科,共19例(7.63%)。从医院科室角度来看,如果将科室划分为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和辅助科室,手术科室占绝大多数,占68.67%。
2.3.2导致医疗风险的医护人员分析
在风险事件涉及人员中临床实习医师、住院医师、新进职工以及进修员工是风险高危人群,直接或间接引起的风险事件如图2所示。
图2 医疗风险设计的医护人员情况
如果将医生和护士进行对比,会发现医生较护士风险发生的概率更高一些。医生占154例(61.85%),护理人员95例(占38.15%).
就医疗行为方面来说,医院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医疗差错和过失行为,此外还有医院管理部门以及后勤等医疗辅助部门的配合失误造成的风险。其中,由于违反医疗技术常规88项(占26.35%)、误诊误治40例(占11.98%)、延误诊治34项(占10.18%)、突发事件处理不当28项(占8.38%)、对病情估计不足25项(占7.49例)和未作必要检查21项(占6.29%)等为主要的风险原因。
2.4医疗风险的院外成因(患方和其他原因)分析
医疗风险事件中除了院方原因外,患方以及其他各种原因等医院外部环境涉及多种因素。研究发现在医院外部环境因素中由于病人的误解95例(28.27%)、病情复杂度54例(16.07%)、疾病的自然转归48例(14.29%),病人的误解是主要因素。
3讨论
3.1医疗风险事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加剧,医院发展注重效益,医院管理、医生业务水平以及各方面配套机制跟不上,大型医疗设备的引进使用本身就带来很大的风险隐患;另一方面,虽然医学技术水平有了极大的进步,但其最大的局限性在于能认识疾病但不一定能治疗。
3.2医疗风险的处理力不够
医疗风险的发生逐年增多,而医院处理力度却不够,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原因可能与当前所处的医疗环境有关,国内医院一直以来在应对医疗风险方面缺乏经验,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预警体系,与国外医院相比,差距很大,这些直接加大了医院在处理风险时困难程度。【2】另外造成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且不断变化。大部分医疗机构还是事后处理,导致很多风险发生后无法有效应对。
3.3医疗风险的成因中医患双方因素共存
在医疗风险事件中医患双方原因分别占46.72%和36.96%。由于卫生服务市场中存在无可避免的诱导需求,医生利用自己的知识权威去诱导患者去消费,加上药品市场的混乱,导致医疗费用的逐年上涨,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越来越明显。由于患方缺乏医疗专业知识、对医方的期望值过高以及对医疗过程中存在风险的事实认识不足甚至完全忽略,并且医患之间缺乏沟通。
3.4医护人员的医疗业务水平和风险意识亟待加强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误诊误治研究会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的临床误诊率在30%左右,疑难病例误诊率达40%以上。【3】本次调查所发现的对突发事件处理不当、对病情估计不足、补救不当、术前准备不当、未作必要检查以及护理不当等原因,足见在医疗风险的防范过程中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4对策与建议
4.1建立多层次医疗风险管理与预警机制,做好风险前瞻性管理
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设定医院风险责任人;各科室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并设医疗风险管理专职人员。医院根据医疗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严重程度进行预警分级,制定预警方案和安全管理程序,根据预警级别进行分层次管理,发现可能导致医疗风险的因素,及时上报相关部门,组织人及时讨论应对方法并提醒有关人员注意,严格按预警方案和管理措施实施,对风险管理做到前瞻性,将风险消灭在萌芽中。【4】
4.2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确保管理落实到位
本次调查发现在医院普外科、妇产科和心血管内科等科室风险发生概率较高,临床实习医师、住院医师、新职工以及进修员工是风险高危人群,医生的风险相对比护士大。医院应加强对这些因素的管理监督,加强节假日、夜间、午间高危时段人员配备及资源配备。切实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各部门环节和相关人员的管理到位。
4.3加强全员医疗风险教育,提高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
医院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医护人员和职工进行风险教育,特别加强年轻人员和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采用一对一临床带教方式,未取得执业证书者不能独立上岗,及时通报安全信息,组织典型案例分析,增强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特别是临床一线的医生,要加强医疗风险的预防与化解教育,增强医生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4.4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规范医生的医疗行为
医院应认真研究风险的特点及对策,加强风险防范,抓好病历、病案规范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把病人的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重视病人的权利,从根本上转变行医作风,平等地对待患者,重视患者的生命权、健康权、平等权、疾病认识权和知情同意权等权利。
我国目前医疗风险管理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需要不断探索与研究新的方法,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和多层次的管理方法,规避与转移医疗风险,把医疗风险降到最小,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让医院、医务工作者和病人三方面都满意。
*责任作者:樊立华,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
参 考 文 献
[1] 吕占秀,赵攀.国外医疗风险管理措施和成效及对我国的启示[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9,30(3):388.
[2] Wolf A, Bourke J, Campbell I, et al. Detecting and reducing hospital adverse events:outcomes of the wimmera clinical risk management program[J].MJA, 2001,174:621-625.
[3] 武广华,于宗河.中国医院院长手册[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11-318.
[4] 赵宁志,刘文华,陈太平.新形势下医院医疗风险管理的探讨[J].华北国防医药,2007,19(5):28-29.
某医院医疗风险现状浅析及监管措施研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