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损害,及由此所致的血中氮质代谢产物积聚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关键词】 急性肾功能衰竭 诊断 治疗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18例,女35例,年龄15~70岁,平均42.3岁。原发病:狼疮性肾炎17例,鱼胆中毒6例,急性肾炎5例,药物中毒4例,肾病综合征4例,糖尿病肾病3例,中度妊高症3例,溶血性尿毒征2例,甘露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挤压综合征2例,大面积烧伤2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2例,多囊肾并输尿管梗阻1例。现将临床诊断及治疗原则报告如下。
1.2病史
肾前性ARF 由于有效血容量减少使肾灌注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原因包括:
肾性ARF 由于肾缺血、中毒导致肾实质损害,常为急性肾小管坏死。
肾后件ARF。
1.3临床表现
1.3.1少尿期或无尿期(7~14天) 成人24小时尿量少于400 ml称少尿,成人24小时尿量不足100 ml称无尿。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水中毒:体内水分蓄积造成高血压、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嗜睡、抽搐、昏迷等。
代谢性酸中毒:胸闷、气促、恶心、呕吐、嗜睡、昏迷,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跳骤停。
高钾血症、高镁血症:二者呈平行升高,高钾血症可出现躁动、嗜睡、肌张力降低、心动过缓、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心电图表现为T波高尖、QRS波增宽,S波变深。高镁血症产生神经症状如肌力降低,腱反射消失。
低钙血症、高磷血症:出现抽搐。
低钠血症、低氯血症:钠、氯等比例丢失或水中毒产生稀释性低钠、低氯血症,出现淡漠、头晕等,严重者产生脑水肿和低渗性昏迷。代谢产物积聚,出现氮质血症、尿毒症表现。
出血倾向:血小板缺陷和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导致皮下、黏膜、消化道出血。
1.3.2 多尿期 24小时尿量增加至400 ml以上则进入多尿期,历时1~3周。由于肾小管功能未恢复,尿比重低于1.020,仍然存在氮质血症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后期可因多尿导致脱水、低钾、低钠血症。病人体质虚弱,易并发感染。
1.3.3 恢复期 一般需3~12个月,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少数遗留慢性肾损害。
1.3.4 非少尿型ARF 每日尿量常超过800 ml,但血肌酐呈进行性升高,临床表现轻,预后相对为好。
1.4 辅助检查
尿液检查:尿比重固定在1.010左右、尿渗透压<400,镜检可见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各种管型。
血液检查:尿素氮升高3.6~7.1 mmol/L/d,肌酐升高44.2~88.4 mmol/L·d、血清电解质酸碱失衡。
2 鉴别诊断
2.1 肾前性和肾性ARF鉴别 补液试验:根据中心静脉压决定补液量。
2.2 肾性和肾后性ARF鉴别 肾后ARF常表现为突然无尿,B型超声检查可显示肾输尿管积水,平片可发现阳性结石影。
关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