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前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0066 日期:2025-07-24 来源:论文网
作者:武云 王树斌 朱巍 白雪莲

【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单药紫杉醇联合同步放疗前后肿瘤标志物CEA、CA125、CYFRA21-1水平的变化,探讨局部晚期(Ⅲ期)NSCLC中同步放化疗前后多种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寻找可用于NSCLC诊断、疗效和预后判断的特异性指标,为NSCLC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初治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一组为治疗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同步单药紫杉醇(40mg/m2 )每周化疗,对照组采用单纯3D-CRT。收集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四周患者的CT图像及血清CEA、CA125和CYFRA21-1的水平,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两组中,疗效评价为CR、PR的患者,治疗两个月后检测血清CEA、CA125和CYFRA21-1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疗效评价为PD的患者,治疗后CEA、CA125和CYFRA21-1的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肿瘤标志物的水平与疗效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CEA、CYFRA2I-1、CA125联合检测可用于晚期NSCLC的辅助诊断、对疗效和预后判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局部晚期NSCLC患者,单药紫杉醇同步放化疗优于单纯放疗;肿瘤标志物下降的水平与疗效呈正相关。治疗过程中,若异常升高的CEA、CA125和CYFRA21-1的水平下降可能提示预后较好,若水平升高则可能提示疾病进展,预后较差。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三维适形放疗 紫杉醇 肿瘤标志物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3%。原发性肺癌占我国男性癌症死亡率的第1位,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NSCLC是肺癌的主要类型,占肺癌总数的75%一80%,约45%的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临床ⅢA或ⅢB[1],丧失手术时机,中位生存期仅12—15个月[2]。近年来研究显示,同步放化疗治疗NSCLC与单纯放疗在局部控制率、近期有效率和远期牛存上均显示优势[3]。肿瘤标志物(TM)是细胞在癌变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分泌产生的许多活性物质,存在于癌组织及宿主体液中[4]。以往TM的检测仅仅应用于临床诊断。近几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的迅猛发展,TM在肿瘤疾病的普查、筛查、预后、转归、疗效评价和随诊等方面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 材料与方法
  1.1收集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期间,不能手术或肿瘤不可切除(包括拒绝手术)初治的ⅢA期或ⅢB期NSCLC患者6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15例;全部病例均经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诊断确诊,腺癌患者29例,鳞癌患者31例,所有入组患者均符合临床协作组预定的以下条件:(1)患者年龄18—75岁;预期生存时间≥3个月;(2)KPs评分≥70;(3)有可评价的客观指标,检测血清CEA、CA125和CYFRA21-1的水平有一项或多项异常者;(4)既往未接受过放射治疗及化疗,无放化疗禁忌证,无严重内科疾病;(6)无恶性胸腔积液;(6)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将6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30例患者为治疗组采用单药紫杉醇同步放疗,3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见表1:
  
  1.2治疗方法
  1.2.1 放疗方法,热塑膜固定,患者取仰卧位双手臂置于头顶固定杆,行 CT模拟定位机扫描。嘱患者平静呼吸作胸部连续扫描。模拟CT扫描的范围包括锁骨上淋巴结及全肺,扫描层厚为 5mm,是否使用静脉造影剂,可根据诊断CT上肿瘤与血管及心脏的位置关系而决定。扫描结束后,图像资料经网络系统传输到topslan治疗计划系统(TPS)。靶区和关键器官勾画根据ICRU50号和62号报告进行相关定义。靶区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为CT所显示的可见肿瘤体积(包括肺内原发灶、转移的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肺部肿块的勾画按照CT肺窗所显示的肿块体积,肺门和纵隔淋巴结的勾画按照纵隔窗淋巴结的区域和大小;临床靶体积(CTV) 为GTV外放0.5±0.2cm的边界;计划靶体积(PTV)具体外放值参照常规模拟机下所观察的肿瘤呼吸运动范围而定,外放边界的大小在各个方向可以是不相等的,正常肺组织受量用V20作评估。采用6MV.X射线,95%PTV/60-66Gy/2-2.2Gy/30f。TPS计划完成后经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并施行放疗
  1.2.2 化疗方法静脉滴注紫杉醇,40mg/m2,每周一次。化疗共6-7周,紫杉醇使用前常规进行预处理;化疗期间给予常规止吐等对症治疗。
  1.3 疗期间每周复查血常规,每次化疗前复查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每周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记录KPS评分、体重变化,治疗结束后4周内复查胸部CT及肿标1次,视情况复查腹部彩超、头颅MRI、全身骨扫描等。
  1.4 疗效评价标准:按RECIST实体瘤近期疗效标准客观评价,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CR+PR计算有效率(RR)。
  1.5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x-±s,治疗前后的肿瘤标志物及肿瘤体积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两种治疗方式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治疗疗效与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CA125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检验水准a=0.05,所有数据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60例患者均顺利地完成了预定的治疗计划并接受疗效评价,结果见表2:
  
  2.2肿瘤标志物与疗效的关系:
  2.2.1 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EA浓度变化与疗效的关系
  经过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后发现:疗效达到CR和PR的患者治疗后CEA肿瘤标志物浓度低于治疗前,且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D期患者治疗后CEA肿瘤标志物的略高于治疗前,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PD期患者治疗后CEA肿瘤标志物的浓度高于治疗前,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2.2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浓度改变与疗效的关系
  经过两种不同的放疗方案治疗后发现:疗效达到CR和PR的患者治疗后CA125肿瘤标志物浓度低于治疗前,且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患者治疗后CA125肿瘤标志物的略低于治疗前,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患者治疗后CA125肿瘤标志物的浓度高于治疗前,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2.3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浓度改变与疗效的关系
  经过两种不同的方案治疗后发现:疗效达到CR和PR的患者治疗后CYFRA21-1肿瘤标志物浓度低于治疗前,且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D期患者治疗后CYFRA21-1肿瘤标志物的略低于治疗前,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PD期患者治疗后CEA肿瘤标志物的浓度高于治疗前,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3 不同的肿瘤标志物治疗前后浓度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经Spearsman相关性分析得,两种治疗方式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的浓度变化与疗效均呈正相关,且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标志物CEA与治疗疗效的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 r=0.671;肿瘤标志物CYFRA21-1与治疗疗效疗效的相关性较差,相关系数r=0.476。见表6:
  
  2.4 不同的治疗方案中肿瘤标志物浓度的变化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肿瘤标志物的浓度平均低于治疗前,但治疗组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和CA125浓度的变化均大于对照组,且浓度变化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转贴于    3 讨论
  局部晚期NSCLC标准治疗手段主要是以放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5]。三维适形放疗(3D-CRT)在三维方向上使高剂量区与靶区形状相一致,并且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从而提高治疗增益比。减少了放射治疗的合并症,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有资料表明3D-CRT提高肿瘤局控制率,近期疗效较好[6]。紫杉醇抗癌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紫杉醇与癌细胞核中的微管相结合,促使微管多聚化,抑制去多聚化,使其稳定性增强,将癌细胞阻滞于M 期,从而发挥抗癌作用,阻滞于M 期的肿瘤细胞对放射线最为敏感。故紫杉醇同步放疗使肿瘤局控率得以提高,本文研究的结果是同步放化疗组的疗效(RR)优于单放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TM对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价值也受到学者广泛的关注[7,8]。目前,国内外对TM在NSCLC中的应用已经做了众多相关的研究,普遍认为下列几种TM在NSCLC的诊断、预后及疗效评价中具有相对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9,10],其中包括:癌胚抗原(CEA)、细胞角化素蛋白片段19(CYFRA21-1) 和糖类抗原 125 (CAl25)等。本研究发现完全缓解期患者和部分缓解期患者治疗后血清CEA、CYFRA2I-1、CA125浓度均低于治疗前,且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患者治疗后肿标变化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患者治疗后高于治疗前,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sman相关性分析得,两种治疗方式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的浓度变化与疗效均呈正相关,且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杉醇同步放疗组的肿瘤标志物的浓度下降的幅度高于单放组,且浓度变化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得:血清CEA、CYFRA2I-1、CA125联合检测可用于局部晚期NSCLC的辅助诊断、对疗效和预后判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局部晚期NSCLC患者,单药紫杉醇同步放化疗优于单纯放疗;肿瘤标志物下降的水平与疗效呈正相关。治疗过程中,若异常升高的CEA、CA125和CYFRA21-1的水平下降可能提示预后较好,若水平升高则可能提示疾病进展,预后较差。
参 考 文 献
[1]Jemal A,Siegel R,Ward E,eta1.Cancer statistics 2006.CA CancerJ.Clin,2006,56(2):106—130.
[2]殷蔚伯,余子豪.肿瘤放射治疗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578-611.
[3]lara PN Jr,Goldberg Z,Davies A,et a1.Concurrent chemoradiation strategies in the management of unresectable stage in non-smallcell lungcallcer.ClinLungCancer,2002,3(Suppl2):42.48.
[4]钟南山, 府军, 朱元钰. 现代呼吸病进展[M] .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4 . 389-395 .
[5]Kong FM, Zhao L, Hayman JA. The role of radiation therapy in thoracic tumors[J]. Hematol Oncol Clin North Am,2006, 20( 2) :363- 400.
[6]吴开良,蒋围良,廖源等.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行放射治疗临床I和Ⅱ期剂量递增试验结果分析.中华放射肿瘤杂志,2003,12(2):10-13.
[7]Tomita M, Shimizu T, Hara M, Ayabe T, Onitsuka T. Serum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level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preoperative normal serum level[J]. Gen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09;57(6):303-6.
[8]Molina R, Auge JM, Bosch X, Escudero JM, Vinolas N, Marrades R, et al. Usefulness of serum tumor markers, including progastrin-releasing peptide,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correlation with histology[J].Tumour Biol 2009;30(3):121-9.
[9]Chiu CH, Shih YN, Tsai CM, Liou JL, Chen YM, Perng RP. Serum tumor markers as predictors for survival in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gefitinib[J]. Lung Cancer 2007;57(2):213-21.
[10]Tomita M, Matsuzaki Y, Shimizu T, Hara M, Ayabe T, Onitsuka T. Serum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level in pN1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J].Anticancer Res 2005;25(5):3601-5. 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