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780例眩晕或头晕患者TCD表现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9375 日期:2025-07-17 来源:论文网

     作者:崔英花 全红梅 朴春姬

【摘要】 目的 780例眩晕或头晕患者通过TCD检测进一步了解病因。方法 采用TCD检测仪,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前动脉(ACA)、颈内动脉终末段(ICA1)、后动脉(PCA)、椎动脉(VA)、小脑后下动脉(PICA)及基底动脉(BA),并记录血流速度、频谱形态、血流声频、搏动指数等指标。并分为40岁以下、40~59岁、59岁以上三个年龄段分别观察TCD异常表现发生率。结果 (1)780例眩晕或头晕患者中TCD正常者155例(占19.9%),异常者625例(占80.1%)。TCD异常中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减低者297例(占38.1%),血管狭窄或闭塞者(包括颈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227例(占29.1%),锁骨下动脉盗血10例(占1.3%),脑动脉硬化表现者85例(占10.9%);(2)血管狭窄或闭塞中单纯椎基底动脉系统56.8%,单纯颈动脉系统26.9%,颈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16.3%;(3)40岁以下、40~59岁、59岁以上年龄段TCD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8.4%、80.6%、96.8%,其中血管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1%、23.8%、46.6%。各年龄段间血管狭窄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1)眩晕或头晕患者中最常受累的部位为椎基底动脉系统;(2)眩晕或头晕患者中颈动脉系统也是容易受累部位;(3)眩晕或头晕患者中血管狭窄发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因此血管狭窄为老年眩晕或头晕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值得引起临床医师足够重视。

【关键词】 眩晕;TCD;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狭窄

   眩晕或头晕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Smith(1993)报道占门诊常见症状的第3位,Brown(1993)报道占第2位。因此我们自200710~200812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眩晕或头晕患者常规进行TCD检测了解颅内血管动力学改变进一步了解病因。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780例以眩晕或头晕为主诉并无神经系统其他阳性体征患者常规进行TCD检测。其中男310例,女470例,年龄23~87岁,平均56.8岁。40岁以下患者87例(男32例,女55例),40~59岁患者382例(男133例,女249例),59岁以上患者311例(男132例,女179例)。

  1.2 方法 采用德力凯公司EMS9型TCD检测仪,以2MHz脉冲探头分别经颞窗和枕窗检测MCA、ACA、ICA1、PCA、PICA、VA及BA,并记录血流速度、频谱形态、血流声频、搏动指数等指标。并780例眩晕或头晕患者分为40岁以下、40~59岁、59岁以上三个年龄段分别观察TCD异常表现发生率。

  1.3 判断标准 (1)颅内血管狭窄的诊断标准[1]:①颈动脉系统血管平均血流速度>120cm/s,或收缩峰值血流速度>160cm/s伴涡流、杂音以及频谱形态改变、低频增宽;②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平均血流速度>80cm/s或收缩期峰值流速>100cm/s,伴涡流或杂音;③或两侧血流不对称差别大于20%。如果年龄在60岁以上,则上述收缩期和平均血流速度标准要降低10~20 cm/s。(2) 血管闭塞的诊断标准:主要血管(MCA、ICA或CCA)信号消失,附近血管信号存在;血管远端血流减慢,脉动指数减低;波形圆钝;有侧支循环形成。(3)VA、BA血流速度减低标准:血管平均流速<20 cm/s或收缩峰值血流速度<40 cm/s。

  1.4 统计学处理 软件应用SPSS15.0,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

  2 结果
  
  780例眩晕或头晕患者当中TCD检测正常者155例(占19.9%),异常者625例(占80.1%)。TCD异常表现:(1)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低297例,占38.1%。主要表现形式为单侧VA、双侧VA、双侧VA和BA及单侧VA和BA血流速度减低;(2)血管狭窄或闭塞237例,占30.4%。单纯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129例(54.4%)、单纯颈动脉系统狭窄58例(24.5%)、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3例(1.3%)、颈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37例(15.6%)、锁骨下动脉盗血10例(4.2%);(3)单纯频谱形态改变,峰钝或峰尖,无血管血流速度改变者85例,占10.9%。40岁以下、40~59岁、59岁以上三个年龄段血管狭窄发生频率见表1。各年龄段间血管狭窄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不同年龄段血管狭窄发生频率及大体分布(略)

  3 讨论
  
  眩晕是空间定位觉障碍产生的一种运动的幻觉或错觉,是患者主观空间定向觉错误。人体维持平衡主要依赖于由前庭系统、视觉、本体感觉组成的平衡三联,前庭系统是维持平衡、感知机体与周围环境相关的主要器官。内耳的供血动脉为迷路动脉(内听动脉),此动脉多发自小脑前下动脉或基底动脉,少数发自小脑后下动脉和椎动脉颅内段。颈外动脉的耳后支发出的茎乳动脉及颈内动脉发出的颈鼓支亦参与内耳的供血。内听动脉分前庭支和蜗支,前庭支分布于两个囊斑和半规管。因此内耳血液供应受到影响时可以产生眩晕。
  
  本文780例眩晕或头晕患者TCD异常中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包括VA、BA血流速度减低、狭窄及锁骨下动脉盗血)最多见473例(占75.7%),引起临床眩晕或头晕患者主要病变部位:(1)颈椎病患者因椎动脉受到压迫或刺激引起椎动脉放射性收缩,使官腔变小,血流量减少。据文献报道椎动脉型颈椎病TCD表现主要椎基底动脉流速减低[2];(2)长期从事坐姿工作,颈部肌肉高度紧张或肌肉劳损致无菌性炎症,使肌肉收缩痉挛刺激椎动脉引起供血不足;(3)在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紧张、错中复杂人际关系及失业率高的现代工业社会中精神高度紧张情况下易引起脑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脑组织局部缺血。(4)在全身血管动脉硬化过程中,椎基底动脉是最早易容易发生硬化和狭窄的血管[3]。在眩晕或头晕患者中颈内动脉系统也是容易受累的部位[4]。本文资料中发现237例血管狭窄患者中单纯颈动脉系统血管狭窄和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61例占25.8%。可能原因:(1)颈内动脉狭窄时,在Willis环正常的情况下,椎基底动脉通过后交通动脉代偿性向颈内动脉供血,大量血液向大脑,于是脑干发生“盗血综合征”,表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2)内耳的供血主要来自椎基底动脉系统,一部分供血也来自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3)大脑的前庭代表区为颞上回听区的后上半部、颞顶交界岛叶的上部,另外大脑皮质额叶运动前区损伤也会导致平衡障碍。
   
  眩晕或头晕患者中血管狭窄的发生率与年龄成正相关。本文资料中40岁以下、40~59岁、59岁以上患者中血管狭窄各占1.1%、23.8%、46.6%,各年龄段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年龄是不可控制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一,老年人若患有其他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脏病、情绪应激、吸烟、酗酒、肥胖等情况下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血管狭窄。黄一宁,高山[5]等人曾经将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血管狭窄的诊断作比较,得出的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98%。
  
  总之,TCD作为具有有无创、经济、简便易行、可重复操作、可直接探测可靠的血流动态参数等优点的影像检查,对临床上无明显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的眩晕或头晕患者提供有价值的病因诊断依据,尤其对老年眩晕或头晕患者临床医师更加重视TCD检测。另外脑动脉狭窄即使系统应用药物治疗,在发缺血事件仍可高达55.8%[6],因此,对明确存在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眩晕或头晕患者,应积极选择有效治疗方法。因此,对眩晕或头晕患者病因诊断中TCD检查是不可忽视的一项辅助检查,值得受到广大临床医师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 高山,黄家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诊断技术与临床应用[J].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1837.

  [2] 焦明德主编.临床多普勒超声等[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1997:142.

  [3] 杨波.经颅多普勒超声应用和实践[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5,8:190.

  [4] 汪波,黄一宁,高山.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可能是眩晕的病因[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0,33(6):380382.

  [5] 黄一宁,高山,汪波,等.闭塞性脑血管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和血管造影比较[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7,30(2):98.

  [6] Thijs VN,Albers GW.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outcome of patients who fail antithrombotic therapy[J].Neurology,2000,55:490497.

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