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后出血的急诊治疗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8978 日期:2025-07-13 来源:论文网
【摘要】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一般多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经阴道流出的血量超过500 ml。多发生在产后2 h内,发生率占产妇总数的2%~5%,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居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首位[1]。产后出血往往发病突然而且来势凶猛,如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防治产后出血是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的关键。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原因 急救
  一 临床资料
  56例产后出血患者,在本院分娩48例,院外分娩因产后出血转入我院8例,年龄20岁~37岁,平均28岁。分娩方式:剖宫产12例,臀牵引4例,顺产40例,出血量500ml~1000ml 22例,1000ml~1600ml 18例,>1700ml 16例。
  二 诊断
  产后出血除从面血量进行诊断外,还应对病因作出明确的诊断,始能作出及时和正确的处理。
  1.宫缩乏力 应警惕有时胎盘虽已排出,子宫松弛,较多量血液积聚于宫腔中,而阴道出血仅少量,产妇出现失血过多症状,故产后除密切注意阴道流血量外,还应注意子宫收缩情况。
  阴道流血量目测估计远少于实际失血量,故必须用弯盘收集测量。分娩前有宫缩乏力表现,胎盘娩出过程和娩出后出血过多,诊断当无困难,但要警惕前述隐性产后出血及可能与产道裂伤或胎盘因素同时存在。
  2.软产道裂伤 宫颈裂伤多在两侧,也可能呈花瓣样。若裂伤较重,波及宫颈血管时,则会产生多量出血。宫颈裂伤个别可裂至子宫下段。
  阴道裂伤多在阴道侧壁、后壁和会阴部,多呈不规则裂伤。若阴道裂伤波及深层组织,由于血运丰富,可引起严重出血。此时宫缩良好。阴道检查可明确裂伤的部位及裂伤的严重程度。
  按会阴裂伤的程度可分为3度。Ⅰ度系指会阴皮肤及阴道入口粘膜撕裂,未达肌层,一般出血不多。Ⅱ度系指裂伤已达会阴体肌层,累及阴道后壁粘膜,甚至阴道后壁两侧沟向上撕裂,裂伤可不规则,使原解剖组织不易辩认,出血较多。Ⅲ度系肛门外括约肌已断裂,甚至阴道直肠隔及部分直肠前壁有裂伤,此情况虽严重。但出血量不一定很多。
  会阴裂伤
  3.胎盘因素 胎盘剥离不全及剥离后胎盘滞留宫腔,临床上可见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未能娩出而出血量多。胎盘嵌顿则可发现子宫下段出现狭窄环。胎盘部分与宫壁粘连易发生剥离不全,且滞留的胎盘影响子宫收缩,剥离胎盘部位血窦开放出血,全部粘连者胎盘未能按时剥离排出,直至徒手剥离胎盘时,发现胎盘较牢固地附在宫壁上始能作出诊断。部分胎盘值入可发生未植入的部分剥离而出血不止,往往与胎盘粘连相混淆,当徒手剥离胎盘时,发现胎盘全部或部分与宫壁连成一体。剥离困难而确诊。胎盘残留往往是在胎盘娩出后例行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时,发现胎盘线体面有缺损或胎膜有缺损而边缘有断裂的血管,则表示有胎盘组织或副胎盘的的遗留,可作出诊断。
  4.凝血功能障碍 在孕前或妊娠期已有易于出血倾向,胎盘剥离或产道有损伤时,出血凝血功能障碍。
  三 治疗措施
  原则是迅速止血、纠正失血性休克及控制感染。 1.宫缩乏力 加强宫缩是治疗宫缩乏力最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助产者迅速用一手置于宫底部,拇指在前壁,其余4指在后壁,作均匀有按摩宫底,经按摩后子宫开始收缩,亦可一手握拳置于阴道前穹窿,顶住子宫前壁,另一手自腹壁按压子宫后壁,使子宫体前屈,两手相对紧压子宫并作按摩。必要时可用另手置于耻骨联合上缘,按压下腹正中部位,将子宫上推,按摩子宫必须强调用手握宫体,使之高出盆腔,有节律轻柔按摩。按压时间以子宫恢复正常收缩,并能保持收缩状态炎止,使之高出盆腔,有节律轻柔按摩。按压时间以子宫恢复正常收缩,并能保护收缩状态为止。在按摩的同时,可肌注或静脉缓慢推注催产素10U(加入20ml10%~25%葡萄糖液内),继以肌注或静脉推注麦角新碱0.2mg(有心脏病者填用)。然后将催产素10~30U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内静脉滴注,以维持子宫处于良好的收缩状态。
  四 治疗方案及原则
  开放静脉、输液、配血备用,监测生命体征。迅速寻找原因,针对原因对症处理。
  1.子宫收缩乏力 处理原则是加强宫缩,积极抗休克治疗及预防感染。
  (1)药物:促使子宫收缩的药物如下:
  1)缩宫素;    2)麦角新碱;
  3)前列腺素F2a或卡孕栓lmg直肠或阴道内给药,米索前列醇400~600mg含服或直肠阴道给药。
  (2)子宫按摩或压迫法:
  1)经腹壁按摩子宫;
  2)双手压迫子宫。
  (3)手术止血:经上述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止血,按具体情况选用下列方法:
  1)宫腔大纱布条填塞,此纱布条于术后24~36小时取出;
  2)缝扎子宫血管上行支或双侧髂内动脉;
  3)有条件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
  4)子宫次全(或全)切除术;
  (4)应注意纠正血容量及补充凝血物质。
  2.胎盘滞留或残留
  (1)胎盘滞留:应迅速在消毒情况下做人工剥离胎盘术。
  (2)胎盘残留:如用手剥离有困难时,可用有齿卵圆钳及大型钝刮匙,如能在B超指引下钳刮则效果会更好,取出物应做病理检查。
  (3)植入性胎盘:胎盘迟迟不能自行剥离,人工剥离时发现胎盘或部分胎盘与子宫壁紧贴,无明显分界,出血不多,可行化疗或动脉栓塞术,出血多时常需做子宫切除术。
  3.软产道损伤 及时进行出血点的缝扎止血及裂伤的缝合。
  4.凝血功能障碍 根据病因进行对症处理,必要时行子宫切除术。
  参 考 文 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799-802.
  [2]陈树霓.预防产后出血的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1,8(1):29-31.
  [3]盛丹菁.产后出血的简易手术止血法—双侧子宫动脉结扎[J].中国医刊,1980年10期.
  [4]邹根娣.产后出血的防治[J].中国医刊,1980年10期.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