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论文网:
【摘要】目的: 分析吉林省辽源市近年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辽源市2005—2009年麻疹个案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辽源市2005—2009年麻疹共发病415例,其中2006年发病率最高,2005年发病率最低。每年 3—5月份发病高峰。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威胁群众身体健康。2005年以来辽源市麻疹发病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06年,发病率高达23.75/10万,出现局部暴发流行,为了进一步研究辽源市麻疹流行特征,掌握麻疹的流行规律,抓住重点防控人群,为科学的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现将我市2005—2009年麻疹疫情做流行病学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自《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 人口资料:来源于辽源市统计局。
1.2方法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方法。
2结果
2.1 发病概况2005年—2009年全市共发生麻疹415例,发病率依次为 5.65/10万、23.75/10万、13.70/10万、 2.51 /10万、5.25 /10万。均无死亡病例。
2.2地区分布415例麻疹中龙山区发病55例,占13.25%,西安区发病19例, 占4.57%,东辽县发病86例, 占20.72%,东丰县发病255例,占61.44%。
2.3时间分布所有麻疹病例均在2—6月份,发病高峰在3、4、5月份,发病380例,占总病例数的91.56%,具有明显的季节性。(P<0.01)
2.4年龄分布报告麻疹病例年龄在0—40岁之间。<1岁组46例,占11.08%,1—14岁组128例,占30.84%,≧15岁以上241例,占58.07%。
2.5职业分布麻疹病例中,散居儿童119例,占总发病数的28.67%,学生141例, 占总发病数的33.97%,农民64例,占总发病数的15.42%;其余依次为工人、其他等91例,占总发病数21.92%。
2.6免疫状况415例病例中,有明确麻疹免疫史者103例,占病例总数的24.82%;未免疫者166例,占病例总数的40%;接种不详的146例,占病例总数的35.18%。在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病例中,0岁组41例(未到免疫年龄),1岁10例。
3 讨论
3.1婴幼儿和成人发病增多从调查中发现,发病年龄提前(未到免疫年龄41例),可能由于母亲未患过麻疹或未接种过麻疹疫苗,其抗体水平低,婴幼儿不能从母体获得抗体,或获得抗体水平较低有关。发病年龄的后移,可能与少数人由于免疫力下降或通过隐性感染获得抗体较少有关。因此,大年龄人群的麻疹防控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 转贴于
3.2对已免疫人群发病原因分析在所有病例中有明确免疫史有103人,可能由于在接种过程中未严格操作规程接种或疫苗在冷藏、冷运中造成疫苗效果降低而导致免疫失败,或由于免疫抗体随年龄增长而消失有关,此原因还有待与进一步探讨。
4建议
为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要做好如下工作:
4.1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及加强免疫接种工作,提高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4.2适时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或查漏补种工作;
4.3加强督导检查和培训工作,增强接种人员的责任心,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接种,保证安全接种、有效接种;
4.4做好特殊人群麻疹疫苗接种工作:加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外儿童和边远贫困地区儿童的管理力度,制订相应对策,采取多种接种服务形式,提高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还要加强对新入学中专学生、集体生活和工作进城务工人员等的麻疹发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评价工作,及时作好相应人群的接种工作;
加强流动儿童的管理及麻疹疫苗的接种工作:定期开展流动儿童的摸底调查工作,及时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对漏种儿童进行补种,补种率≥90%;
4.5加强麻疹病例的监测工作:各级各类医疗单位发现疑似病例后,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进行报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的诊断工作。
4.6加强传染源及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对麻疹病例进行在家或医院隔离治疗,减少与他人接触,对无麻疹免疫史的密切接触者应立即接种疫苗。转贴于
辽源市2005—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浅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