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心律失常;病因学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患者主要为老年患者,共95例,所有患者均通过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后发现有心律失常,其中男67例,女28例,年龄在60-88岁之间。
1.2心率失常类型及检出率 所有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1]。其中,室性心律失常的 43例;房室传导阻滞32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0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预激综合征2例。
2结果
经诊断发现,本次95例患者中,有冠心病3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4例,高血压病26例,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10例,糖尿病6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肺心病6例,急性脑血管病4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2例,病因不明3例。
3讨论
在临床医学中,通常是利用心电图来诊断心律失常,并以此检查结果来确定是否属于心律失常,但在实践中,有一部分患者可以通过疾病特征和病史来判断心律失常。在诊断过程中,主要是详细询问患者心律不齐发生时的心率、节律,以及发作的起始时间和持续时间,同时检查患者发作时有无出现低血压、意识不清、抽搐、心绞痛或心力衰竭等,并综合考虑患者以往发生心律失常的病因、病情程度等,以便及时判断出患者心律失常的性质。对心律失常患者的体检应着重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和血流动力情况,结合听诊,了解心室搏动率的的规律,尽快对心律失常做出正确的诊断。
95例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中,其主要的病因有:(1)冠心病:本组共有32例冠心病,其中1例出现冠心病心房纤颤,经心电图检查后发现,患者的窦性停搏 24 h共发生20次以上,对该类患者应采取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窦房结缺血,从而引起心律失常[2]。(2)高血压病:26例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多合并冠心病共有10例。由于高血压患者长期负荷重,致使左心室肥厚扩张,肥厚的心肌影响了血液循环,这也是导致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之一[3]。(3)扩张型心肌病:该病共2例患者,心肌的病变直接引起心律失常。(4)肺心病:肺心病患者6例,由于肺部的感染,使支气管痉挛、黏膜充血水肿、腺体分泌增多、痰液阻塞,严重影响其呼吸功能,引起呼吸衰竭,患者因此而引发低氧血症,最终诱发心律失常。(5)年龄:通过多项分析显示,突发心律失常与年龄有很大关联,临床上的心律失常患者也多发于老龄患者。由于老年人的身体脏器功能减退、合并症多,易发生心律失常,本次的研究资料也证明了这点。 除了上述几种引起心律失常的病因外,心肌梗死也是导致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肌梗死急性期出现的室速、室颤,是由于心肌缺血所致,可给予患者利多卡因短期服用或电心肌复律,提高其治疗效果。而心肌梗死后、扩张型心肌病,反复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疾病会严重影响预后,这也是诱发患者猝死的主要因素。不少临床资料显示,长期服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会增加该类患者的死亡率,而使用胺碘硐并维持量口服,不仅能有效的控制患者心律失常,还能明显增强预后,降低患者死亡率[4]。虽然β受体阻滞剂对消除室性期前收缩的效果不明显,但它能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减少儿茶酚胺释放,有效控制心肌缺血,提高室颤阈值,对保护心肌有积极作用,这对于胺碘酮而言,它的副作用小,几乎不会导致心律失常的复发。为了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最好选用脂溶性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临床实践已经说明,长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心律,维持心肌健康,降低死亡率和心肌梗死的复发率[5]。必要时,可将β受体阻滞剂与胺碘酮合并使用,以减少胺碘酮的用量和毒副作用。
严重的心律衰竭是引起心律失常的常见因素,该病病情严重,治疗困难。由于患者出现心律衰竭,心脏功能下降,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对于该病已无明显的治疗效果,患者还易出现抗心律失常药的负性肌力作用和促心律失常作用,反而会加重心律衰竭的程度,导致心律失常反复出现,最后引起心脏骤停,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因此,要缓解心律失常,洋地黄类使用应小心[6],因为它有可能会有恶化室速的危险。所以,必须须注意由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可能性,可用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并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特别是保持血清K+的正常值偏上限,而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只能小量使用,胺碘硐较为安全,其次利多卡因,但一定要慎重选择使用量,胺碘酮尚可低维持量口服预防。对于心力衰竭的患者,应使用血管紧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减轻心脏压力负荷和容量负荷,长期使用可以有效地遏制心衰,对由于心力衰竭产生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7]。而β受体阻滞剂对慢性心衰,在扩张型心肌病中已经得到广泛使用,其治疗效果也是值得肯定的。因此,对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合并室速或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可以使用ACEI加β受体阻滞剂,或者合并使用胺碘酮,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心律失常的危害性较大,不易控制,应采取及时分析原因,尽早治疗,选择科学的治疗手段和药物,挽救患者生命。 为此,只有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和个体情况进行治疗,方可使患者转危为安。
参考文献
[1]陈天佳,赵力.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9(24): 783-704.
[2]吴刚.老年心律失常208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03,9(2): 28-29.
[3]王俐.老年人心律失常368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7,36(3): 237-248.
[4]朱晨. 956例老年人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1,20(5): 385-386.
[5]杨桂芝,王玉芬,朱学良.老年心律失常152例临床分析[J].临床荟萃,2001,16(3): 119.
[6]柯道正,唐海沁,朱怀玺.老年房颤85例临床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04,14(2):89-90.
[7]赵红玲.109例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发生原因分析[J].老年医学,2007,16(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