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从而更好地评价贝尔面瘫的疗效和预后。方法:所有病例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扩血管药物、维生素及" />

贝尔面瘫16例临床浅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7772 日期:2025-07-01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对16例贝尔面瘫患者采用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从而更好地评价贝尔面瘫的疗效和预后。方法:所有病例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扩血管药物、维生素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在病情稳定之后,按摩患侧面部,最后,以活血通络为主, 方剂可加用丹参、川芎等。辅以针灸理疗、微波透热、面肌训练。结果:16例患者,治愈10例,占62.5%;好转4例,占25%;无效3例,占18.75%。结论:贝尔面瘫应早期采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 抗病毒剂及神经营养药物联合治疗,患者在不同时期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一些患者求愈心切,过早采用电针、针灸等治疗方法,结果适得其反。
【关键词】 贝尔面瘫;临床;治疗

  贝尔面瘫是指临床上不能肯定病因的不伴有其它体征或症状的单纯性周围面神经麻痹 , 以颜面部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它是一种急性周围性面瘫,又称特发性面瘫,是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病。本病的发病率在 ( 20~ 30) /10万人, 在各种原因引起的单侧面瘫患者中占 60 % ~ 75 %, 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生育期女性发病率略高, 罹患此病的年龄中位数为 40岁, 虽然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20-30岁者最多见。发病季节以春秋二季为多,夏冬二季较为少见。极大多数病例为单侧, 病因尚不很清楚。尿病、妊娠、遗传因素等贝尔对贝尔面瘫的发病亦有一定关系。目前主要有病毒感染、微循环障碍、变态反应 3种学说。对于其治疗方法的选择,国内尚无统一标准,但早期合理治疗对病情的治愈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现将我科2006-2009年收治的16例贝尔面瘫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10-73岁,平均年龄为45.7岁。左侧11例,右侧5例。诱因:受风6例,原因不明8例,过度劳累1例,伤感1例。病程4小时-50天。平均9.2天。临床表现:患侧眼睑沉重感,畏光流泪,眼不能闭拢,不能表情,面颊动作不灵活,面部阵发性抽搐,舌头麻木,运动不灵活,食物易存留于患侧齿颊间,饮水时水易沿口角外流,说话含糊不清,耳鸣、耳闷、眩晕、部分患者有耳周、耳内疼痛、麻木感,无听力下降表现。专科检查:患侧面部表情不能,额纹减少或消失,不能蹙额、抬眉,眼睑下垂,眼不能闭拢,用力闭眼时眼球转向上外方。安静时呈对称性额纹、 轻闭眼、 重闭眼、 瞬眼、 鼻根纹、 鼓腮、 露齿、 吹哨及口角下撇。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向健侧歪斜,吹口哨或鼓颊不能,闭唇鼓颊吹气时口角漏气,鼻小柱偏斜,双侧前鼻孔不对称,针刺面部时患侧感觉迟钝,纯音听力测定无听力下降。
  1.2 误诊情况 16例中,5例以眼科疾病初诊,2例以“颈椎病”初诊,由于就诊于私人诊所及外院而接受不恰当治疗、针灸共9例。    1.3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扩血管药物、维生素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使用地塞米松15mg(儿童减)每日一次,静脉滴注,每隔三天减量(每次减5mg)共十天,停用激素。扩血管药物种类较多,常用药物有:银杏达莫、烟酸占替诺、丁咯地尔、血塞通、西比灵等。神经营养药物包括脑活素、能量合剂、维生素B1、B12。早期不宜作针刺, 可用微波透热, 一天两次; 待病情稳定,可取患侧穴位阳百、翳风、下关、风池、颊车、地仓、迎香、承浆、大迎、攒竹等, 配合双侧合谷、足三里、太冲法平补平泻。留针 30分钟,行针 3次,10天为 1疗程,同时让患者自己按摩患侧面部, 做抬眉、眨眼、示齿、鼓腮动作, 一天数次。最后,以活血通络为主, 方剂可加用丹参、川芎等。辅以针灸理疗、微波透热、面肌训练。
  1.4 注意事项 ①应避免受风寒刺激, 必要时戴口罩防护。②保护角膜, 可用抗感染的滴眼液点眼, 一日 3次。
  2 结果与讨论
  2.1 结果 16例患者,治愈10例,占62.5%;好转4例,占25%;无效3例,占18.75%。
  2.2 讨论 贝尔面瘫是一种混合型神经性麻痹,神经纤维的生理性传导阻滞与变性同时存在,而且不同节段的病变严重程度也不一致。本病突然发生,迅速加重,为一侧周围性完全或不完全性面瘫,病因不明。有关学说有两种:(1)血管痉挛,局部缺血学说: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茎乳动脉及其细小分支痉挛,引起面神经原发性缺血。毛细血管管壁亦因缺血缺氧而至通透性增加,血清露出。处于狭窄骨管中的面神经出现水肿,水肿又进一步导致局部静脉及淋巴回流障碍,引起面神经继发性贫血、水肿。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神经内部压力增加,终致神经性传导阻滞,并出现变性,故本病亦有缺血性面瘫之称。(2)病毒感染性免疫反应:由于从病人面神经活检标本中可分离出单纯疱疹病毒,从鼓索中可检测出免疫复合物,且血清中某些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故有病毒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说。此外,少数病人有家族史,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3 结论
  综上所述,贝尔面瘫这一常见病对其认识近十年来确有所提高,诊查和治疗技术也有一定的进步。贝尔面瘫应早期采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 抗病毒剂及神经营养药物联合治疗, 抗病毒治疗对单纯贝尔面瘫疗效虽不显著,但考虑以面瘫为首发症状的Hunt综合征患者,易误诊为贝尔面瘫,所以为了防止首发面瘫的 H unt综合征延误治疗,仍建议对急性期面瘫患者采用包括抗病毒剂的联合治疗。贝尔面瘫药物治疗的疗效好,手术治疗应慎重除面神经电图外,开始治疗时间、 起效时间和面功能计分评价亦可作为贝尔面瘫预后的参考指标。但应注意,患者在不同时期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面部血管神经非常丰富,刺激过度,有时会引起肌肉疼痛,或出现面神经痉挛。一些患者求愈心切,过早采用电针、针灸等治疗方法,结果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 实用耳鼻喉科学/黄选兆 汪吉宝-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37-955
[2] 何江/Hunt综合症29例临床分析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4,10(10):632-63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