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凉城县为碘缺乏病流行较重的地区,1980年普查时居民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患者为48058人,患病率为22.4%,查出地方性克订病374人,经过数十年采取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加大了对碘盐监测、病情监测、健康教育力度,病情得到明显控制,形成了碘缺乏病监测体系。
1 材料与方法
1.1监测时间和范围 2010年4-6月在全县进行一次横断面调查。
1.2抽样方法和样本量 按《方案》要求,随机抽取5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居委会),每个行政村(居委会)抽取15户居民盐样。
1.3检测方法 食盐碘含量按照GB/T13025.7-1999中的直接滴定法。
1.4判断标准和评价指标 详见《全国碘盐监测方案》(修订)。
2 结果
全县共监测5个乡(镇)20个行政村(居委会)的300户居民盐样。采集检测居民户食盐300份,其中加碘盐281份,合格碘盐281份,非碘盐19份,碘盐覆盖率为93.7%,碘盐合格率为100%,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3.7%,非碘盐率为6.3%。(详见表1)
表1 2010年居民食用盐监测结果
3 讨论
2010年本县居民层次碘盐覆盖率为93.7%,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3.7%,非碘盐率为6.3%,表明我县落实全民食盐加碘措施得力。非碘盐检出19份,涉及本县所辖的4个乡(镇)7个自然村,非碘盐检出后卫生、盐业部门非常重视,进行了追踪调查,并对当地群众进行了碘缺乏病健康教育。
出现非碘盐的主要原因为:⑴检出的非碘盐主要分布于边、远、贫困地区,交通运输不方便,群众生活条件差,为了节省一部分钱,以经济作物和粮食换取无碘盐食用;⑵政府经费投入不足,碘缺乏病健康教育不到位,致使部分群众仍不能充分认识食用非碘盐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危害。这不仅影响我县防治成果,而且将直接影响乌兰察布市全面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
因此,我们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来防治碘缺乏病。各相关部门应协调配合,各负其责,加大市场的监管力度和非碘盐的稽查,加强碘盐的监测,提高群众对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保证我县持续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参 考 文 献
[1]卫生部办公厅.《全国碘盐监测方案》(修订).卫办疾控发[2004]8号,2004.
关于2010年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碘盐监测报告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