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归脾汤治疗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7530 日期:2025-06-29 来源:论文网
代写论文网: 【摘要】目的:观察归脾汤对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升白效果。方法:将68例乳腺癌术后进行化疗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口服归脾汤联合静脉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立可君、鲨肝醇联合静脉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情况。结果:归脾汤能减少骨髓抑制的发生,提高化疗的完成率,同时缩短白细胞减少后恢复至正常需要的时间,减少rhG-CSF的临床用量。结论:归脾汤适用于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升白治疗,且疗效安全有效。
【关键词】归脾汤;乳腺癌;化疗骨髓抑制;升白

  骨髓抑制是化疗过程中的一种常见毒副反应。对于此种化疗后并发症,中医药对其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我院自2009年1月~2010年10月分别应用归脾汤和立可君、鲨肝醇对68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了治疗,且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收集标准:经病理学确诊为乳腺癌,女性,年龄不限, Kanofsky 氏评分标准在60分以上,预计可完成全程治疗并同意接受化疗的患者。病例选择:68例均为乳腺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患者,手术后3周经过血常规、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等检查排除化疗禁忌症后进行第一次化疗,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48.5岁,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42例,腺癌6例,浸润性小叶癌14例,髓样癌6例,临床分期Ⅱ期41例,Ⅲ期和Ⅳ期27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分期、化疗方案无统计学差异。
  2 治疗方法
  化疗方案随病理分型而不同,均为有效,且对骨髓抑制作用明显的化疗方案。治疗组:治疗组在化疗同时给予归脾汤口服,主方成分:党参20g、炒白术20g、茯苓15g、生黄芪20g、当归10g、酸枣仁20g、龙眼肉20g、木香10g、远志6g、大枣10g、炙甘草10g。身倦乏力,气短头晕者重黄芪30g,加用太子参15g、黄精15g、山药15g;头晕心悸,面色苍白,舌淡脉细者加阿胶10g、女贞子15g、熟地10g、白芍15g;食欲不振、恶心呃逆者加淡竹茹10g,姜半夏10g,生谷芽15g;形寒肢冷,喜热畏冷者加制附子6g、肉桂6g;面色黎黑,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沉细涩者加鸡血藤15g、丹参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每化疗周期持续口服2周,停药1周。
  对照组:化疗期间不服中药,化疗同时给予立可君20mg、鲨肝醇100mg口服[1],每日3次, 持续口服2周,停药1周。两组患者在WBC低于2.0×109/L予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吉粒芬针150ug/支,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皮下注射,骨髓Ⅲ度抑制rhG-CSF用量150ug,1次/d;骨髓Ⅳ度抑制rhG-CSF用量为150ug,2次/d,同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连续使用至粒细胞恢复正常[2]。以上化疗方案制定以3—4周为1个周期,2个周期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
  骨髓抑制程度评判标准按ABC 分级标准,即白细胞0度≥4.0×109/L、Ⅰ度3.0-3.9×109/L、Ⅱ度2.0-2.9×109/L、Ⅲ度1.0-1.9×109/L、Ⅳ<1.0×109/L度。
  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连续2个疗程的完成率及WBC下降发生率;按照按ABC 分级标准及WHO抗癌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分析标准,观察2组化疗后毒性分级情况、rhG-CSF用量及WBC治疗后恢复至正常所需要的时间。以及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其他毒副反应。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操作均在统计软件SPSS上进行。检验方法:白细胞以外周血计数为主,治疗期间每周查白细胞2次,白细胞<2.0×109/L时,每日查白细胞1次,采用固定部位,固定方法和固定仪器验血。
  4 结果
  4.1 两组治疗后骨髓抑制的分级情况,这里以白细胞为准,见表1。治疗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70%(24/34),其中Ⅲ~Ⅳ度占15%(5/34);对照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91%(31/34),其中Ⅲ~Ⅳ度占38%(13/34)。2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及Ⅲ~Ⅳ度所占比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4.2 两组WBC复至正常需要的时间及rhG-CSF用量比较
治疗组WBC恢复至正常需要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见表2。治疗组共用rhG-CSF28支(吉粒芬针150ug/支),对照组共用69支,2组人均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4.3 治疗组4例患者出现Ⅲ~Ⅳ度骨髓抑制后经rhG-CSF治疗后均能按期进行化疗,对照组中13例患者出现Ⅲ~Ⅳ度骨髓抑制后5例患者延迟化疗,3例患者减轻化疗剂量。
  4.4 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期间均为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的消化道反应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以及倦怠乏力等症状亦较对照组有所改善。
  
  (备注:Ⅲ~Ⅳ度骨髓抑制后使用rhG-CSF,白细胞回复至正常需要的时间有缩短)
  5 讨论
  化学治疗是乳腺癌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但目前常用化疗方案一般都为以蒽环类及含紫杉类药物为主,对骨髓造血细胞的影响均较大[3]。骨髓造血细胞的损害往往是造成患者不能按时足量完成化疗的重要原因。治疗上现代医学多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虽然近期疗效确切,但维持时间短,对红细胞及血小板疗效不理想,还可能会加重骨髓细胞损害,且会引起骨痛、发热等副反应,及刺激某些恶性细胞生长。根据中医“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理论,结合化疗药物损伤脾胃功能,导致脾失运化、胃失和降,气血生化失源[4],可以予中药健脾益气补血治疗。本次临床研究选用归脾汤防治骨髓抑制治疗[5],结果表明:归脾汤能减少骨髓抑制的发生,提高化疗的完成率;同时缩短WBC减少后恢复至正常需要的时间,减少rhG-CSF的临床用量。因此,归脾汤对乳腺癌化疗骨髓抑制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并可以改善患者体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怡,吴涛.药物预处理改善乳腺癌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现代肿瘤医学.2010.03
[2]吴世凯,张伟京. 强烈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的治疗研究.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0.02
[3]周易冬,孙强等.剂量密度化疗在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的应用.中华肿瘤杂志.2007.04
[4]卢介珍,陈鹏.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30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
[5]白奇连,王小爱.归脾汤的临床运用体会.内蒙古中医药.2010.02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