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组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对比浅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7506 日期:2025-06-28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探讨中晚期青年和老年组胃癌的临床内镜特点及病理特征。方法 我院2000年1月—2009年12月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320例中晚期胃癌(包括45例青年人胃癌和275例老年人胃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胃癌部位比较,青年组以胃窦部居多,老年贲门部比例增高;青年胃癌以弥漫型多见,病理分型多为差低分化型,恶性程度高。青年组Ⅲb、Ⅳ期比例,肝转移,腹膜转移率均高于老年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中晚期青年胃癌以高度恶性弥漫型为主,发病呈上升趋势,青年胃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应加强对青年胃癌的认识及警惕。
【关键词】 青年人胃癌 老年人胃癌 病理特点 生物学行为
  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亚洲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欧美地区,我国为胃癌高发国家。不论男、女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前两位,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发病高峰年龄在50~70岁。发于35岁以下人群的胃癌为青年人胃癌[1]。胃癌好发于老年人,但近年来中青年胃癌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本文对我院200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2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作一总结分析,并比较中青年与老年胃癌的不同临床特征和病理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我院共收治经胃镜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并经病理或开腹手术证实进展期胃癌320例,其中45例≤35岁,为青年组,其中男18例,女27例,平均年龄26.5岁。275例年龄&>60岁,为老年组,男210例,女65例,年龄最大79岁。患者资料均来源于我院的原始病案和随访结果。
  1.2 病理学诊断标准
  采用WHO分类标准,分为乳头状癌、管状癌、黏液细胞癌和印戒细胞癌;分化程度,分为高、中分化型(包括管状高分化、中分化腺癌及乳头状腺癌)及差低分化型(包括管状低分化、未分化、粘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
  1.3 胃镜诊断标准
  进展期胃癌根据Bormann分型标准分为I型(息肉型)、Ⅱ型(溃疡型)、Ⅲ型(溃疡浸润型)、Ⅳ型(弥漫浸润型)。
  1.4 方法
  采用SPSS 13统计软件,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肿瘤部位比较
  发病部位从表1可见:贲门胃底老年组178例(64.6%),青年组3例(7.6%);胃体部老年组57例(20.9%),青年组12例(26.7%);胃窦部老年组28例(10.3%),青年组26例(75.0%);全胃老年组6例(3.2%),青年组1例(3.1%)。老年组贲门胃底癌明显高于青年组,而胃窦癌明显低于青年组(P<0.01)。
  表1 老年组与青年组胃癌发生部位比较(%)
  组别 (n)     贲门胃底     胃体    胃窦   全胃
  老年组(275) 178(64.6%) 57(20.9%) 28(10.3%) 12(4.2%)
  青年组(45)     3(7.6%)   12(26.7%) 26(58.5%)   3(7.2%)
  2.2 胃镜分型比较
  Borrmann分型比较 I型老年组51例(18.4%),青年组4例(9.5%);Ⅱ型老年组150例(54.6%),青年组8例(17.8%);Ⅲ型老年组47例(17.2%),青年组16例(34.2%);Ⅳ型老年组27例(9.8%),青年组10例(38.5%)。老年组Ⅰ型和Ⅱ型较青年组比率高,而Ⅲ、Ⅳ型青年组较老年组比率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
  表2 老年组与青年组胃癌的胃镜分型比较(%)
  组别 (n)       I型       Ⅱ型      Ⅲ型    Ⅳ型  
  老年组(275) 51(18.4%) 150(54.6%) 47(17.2%) 27(9.8%)  
  青年组(45)  4(9.5%)   8(17.8%) 16(34.2%) 17(38.5%)
  2.3 组织学分类比较
  见表3,差低分化老年组94例(34.0%),青年组39例(85.8%),两组比较,P<0.01;中高分化老年组153例(55.8%),青年组6例(14.2%),两组比较,P<0.01。
  表3老年组与青年组胃癌的组织病理分型比较(%)
  组别 (n)    高分化癌   中分化癌  差低分化癌  
  老年组(275)  28(10.2%)  153 (55.8%)   94 (34.0%)  
  青年组(45)  0 (0)    6(14.2%)   39 (85.8%)
  2.4 TNM分期及转移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老年组TNM分期Ⅱ、Ⅲa期187例(67.9%),Ⅲb、Ⅳ期88例(32.1%),肝转移6例(2.3%),腹膜转移23例(8.5%);青年组TNM分期Ⅱ、Ⅲa期19例(36.5%),Ⅲb、Ⅳ期27例(63.5%),肝转移6例(9.3%),腹膜转移17例(25.5%)。青年组Ⅲb、Ⅳ期比例,肝转移,腹膜转移率均高于高龄组(P&<0.05)。 转贴于    3 讨论
  近40年来,青年人胃癌的5年生存率并无明显提高。因此,应提高对青年人胃癌的警惕性,加强胃外表现和转移症状的认识,重视早期诊断,对可疑病例应积极进行胃镜及病理学追踪。胃镜下特点 ,青年胃癌与老年胃癌好发部位截然不同。本组中青年组胃窦部癌老年组28例(10.3%),青年组26例(75.0%),贲门胃底老年组178例(64.6%),青年组3例(7.6%);胃体部老年组57例(20.9%),青年组12例(26.7%);;全胃老年组6例(3.2%),青年组1例(3.1%)。老年组贲门胃底部癌发生率高于青年组,而青年组胃窦癌发生率高于老年组。胃癌好发于胃窦。与文献报道相似。这种好发部位的不同原因尚不明。从组织学看,人类胃粘膜上皮退变及肠上皮化生随年龄增长,有胃窦向贲门胃底方向发展趋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于胃底贲门部位的患者比例增加。老年人因食管平滑肌退行性变,下段食管括约肌张力低,同时易出现神经调节机制失调,导致胃一食管反流,反复引起贲门区炎性损伤、修复、增生,最后形成癌变[2]。
  本资料还表明,病理分化程度及大体分型两不同年龄段组也有显著差异,随着年龄增加,分化良好型胃癌比例增加。中青年组分化差的腺癌所占比例高于老年组,而分化好的腺癌比例低于老年组。提示随着年龄增长,分化程度较好的癌所占比例逐渐增多,说明中青年人胃癌恶性程度高,浸润能力强,易早期转移,老年人胃癌浸润能力弱,转移相对较晚。由于中青年人胃癌细胞分化差,生物学行为较恶,呈弥漫性生长,易浸润肌层和浆膜层,故大病灶多见;老年人胃癌细胞分化相对较好,生长缓和,多呈团块状生长,故病灶相对较小。从本组病例看青年胃癌病理组织学分型以低分化腺癌、黏液细胞癌、印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多见,而这几类肿瘤恶性程度都较高,这也就决定了青年胃癌疾病进展快,易出现早期转移,预后较差.青年组高分化和中分化的腺癌远少于中老年组,但弥漫型胃癌则明显多于老年组,特别是未分化癌与印戒细胞癌,提示这两种胃癌在青年患者中占有重要地位,提示胃癌的发病与年龄、性别均有关[3]。
  本资料显示:青年组胃癌形态以浸润溃疡型,弥漫浸润型为主,占约72.7%。老年组息肉型和溃疡型占73%,BorrmannⅡ、Ⅲ、Ⅳ主要向深部浸润,极易穿透肌层,浸犯浆膜层,出现早期转移,预后差,青年人组胃癌恶性程度较老年组高。青年人胃癌多数为弥漫型胃癌,组织起源于胃固有黏膜,癌细胞分化较差,呈弥漫性生长,一般不形成腺管,癌细胞分化程度差,细胞之间粘附力低,易于脱落转移;印戒细胞癌及黏液腺癌分泌的粘液含有大量水解酶,如葡萄糖醛酸酶、胶原酶等,能够水解破坏周围的蛋白多糖网状结构及胶原等,使浸润扩散。而老年人胃癌多数为肠型,组织起源于肠化生黏膜,肠型胃癌的发生发展经历萎缩性胃炎、中重度肠上皮化生、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的演变过程,而弥漫型胃癌的发生发展则不经过这一过程[4]。上述特征表明老年人胃癌恶性程度低、浸润能力弱、病程较长。
  总之,不同年龄的胃癌患者有其不同的临床特点,老年胃癌患者相对病期较早,预后较好,根治性手术治疗最佳,但合并各种基础疾病多,如不能手术,姑息性放化疗治疗亦可;青年患者病情晚,恶性程度高,应选择手术为主,及包括新辅助化疗等治疗的综合治疗,最大程度改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详细了解这些特点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工作。总之,应加强对青年人胃癌的认识和警惕性,适当放宽胃镜检查的指征,提倡和重视胃镜检查的普及,发现有癌前病变者,应加强随访,每年胃镜检查至少2次。对被诊断胃溃疡的青年人给予抗溃疡治疗后,强调胃镜复查[5]。     
参 考 文 献
[1]杨国梁,郑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86.
[2]洪流,于皆平,沈志祥,等.老年人贲门癌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观察[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0,17(4):241—243.
[3]曹志照,刘芳.进展期胃癌患者内镜病理特点与年龄关系分析[J].海南医学,2009,20(11);182-184.
[4]李月春,伍晓汀.胃癌病理学与生物学特征的关系[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6,13(1);120~122.
[5]李长锋,张斌, 王芳.750例老年胃癌与青年胃癌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3);415-416.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